骨關節炎發病率和致殘率高,全世界有3.6億骨關節炎患者。我國就約有1.2億人正在經受著骨關節炎的折磨,60歲以上老人就有一半的人患有該病,其中約53%人會因為骨關節炎導致殘疾。目前在我國每年約有200百萬人因為骨關節炎導致殘疾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骨性關節炎又叫老年退行性關節炎,是老年常見高發病,人們常說,人老腿先老,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的關節軟骨就像汽車車軸,承載著我們身體的重量,行走時也在不斷地滑動,這層軟骨起著保護關節、緩沖壓力、潤滑等作用,對于關節本身,這層保護是至關重要的,失去了這層保護,就會致關節的疼痛及活動障礙,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殘疾,這樣的病人就只能依靠手術來恢復行走能力。
骨關節炎不但會引起關節疼痛,嚴重時或治療不當會造成關節變形(內翻或外翻畸形)、屈曲攣縮、屈伸功能受限,走路絞鎖、不穩、摔跤,甚至無法行走。因為疼痛影響行走,活動量下降又會造成肥胖,增加心肺負擔,全身健康狀況下降。另外還會造成患者因為對不斷增加體重的擔心而出現心理抑郁。
骨關節炎對患者的危害如此大,甚至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為避免錯過疾病佳的治療時間,一定要提早防治。骨性關節炎通過一些預防措施,也是可以有效地減少骨關節病的發病機率,延緩病情發展的。
那么我們該怎樣去預防?
我們可以通過科學的生活方式:經常規律地鍛煉身體,尤其是鍛煉肌腱和韌帶,增強腿部力量,避免關節受累。
有益的鍛煉包括:游泳、散步、太極拳、慢跑、騎腳踏車等。
需要注意的是,有明顯關節疼痛的人盡量不要爬山,以免加重關節負擔,加速關節病惡化。
補充充足的營養:關節軟骨除了需要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外,特別需要氨糖。外源性補充氨糖有助于增強關節軟骨的營養和潤滑。
要注意關節的防寒保暖:平時對受累關節注意保暖,可以用熱水袋、熱毛巾等熱敷,大伏天盡可能避免空調、電扇直接對關節吹風。使用護具對受累的關節應加以保護,降低關節負荷,減輕體重,注意休息,避免長時間負重和不良的姿勢,使用手杖、步行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