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減的全稱是甲狀腺功能減退癥,指甲狀腺由于各種原因不能產生足夠的甲狀腺激素來滿足人體的正常需要。
甲狀腺是人體的最大的內分泌腺,可利用碘合成分泌甲狀腺素供身體所需。當各種原因引起甲狀腺素合成分泌減少,或甲狀腺素遭遇「抵抗」而無法發揮作用時,就會發生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簡稱甲減。甲減常出現怕冷、出汗減少、皮膚干燥、表情遲鈍、心率減慢、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及疲乏無力等臨床表現。
甲減的治療多以補充甲狀腺素為主,缺什么補什么,這一點很好理解。但是大家一定還心存疑惑——甲減了,飲食要注意啥?
甲減時,哪些營養物質的代謝會“慢半拍”
甲狀腺激素具有促進生長發育、產熱、促進代謝等作用,是一種具有「正能量」的激素。若缺少「正能量」,體內其它營養物質的代謝都會「慢半拍」。
1.蛋白質
甲減時,胃腸道「效率」變慢,吸收蛋白質的速度也減慢,因此可能造成體內蛋白質不足。若缺少蛋白質,身體將出現消瘦、水腫、免疫力下降,影響心、肝、胃腸等器官的正常運轉,未成年人的發育也因此變得遲緩。
2.鈣
除了蛋白質吸收變慢外,此時鈣質的吸收也減少,易造成骨質疏松、病理性骨折等。
3.維生素 A
皮下胡蘿卜素也因甲狀腺素的缺乏,轉化為維生素 A 的能力減弱。于是維生素 A 供不應求,由此造成夜盲或暗光中視物不清、眼結膜或角膜干燥、皮膚干燥脫屑、影響骨骼生長發育,以及消化道、呼吸道發生感染的機率增加。
4.膽固醇
甲減時,盡管膽固醇的合成減慢,但其代謝的速度將變得更慢,即膽固醇水平勢必會升高。因此,甲減也成為血脂升高的「禍首」之一。
5.紅細胞
貧血可能由多種因素造成:
一方面甲狀腺素的缺乏,骨髓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
另一方面,患者因食欲下降、胃酸分泌減低、某些抗體的產生導致造血原料鐵、葉酸和維生素 B12 吸收減少。
最終導致機體紅細胞不足,引起不同程度的貧血,70% 左右的甲減患者會發生貧血。
根據以上甲減患者營養代謝的特點,飲食需注意
1. 補充適量碘。
碘的每日攝入量應在150微克以上,主要通過食用碘鹽來補充并可多吃一些含碘的食物。碘是制造甲狀腺激素的原料,海產品含碘豐富。甲減患者甲狀腺激素不足,多吃海產品既可以促進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還有軟堅散結作用,對抑制甲狀腺腫大和結節有幫助。因此,甲減患者宜食用海產品海鮮,如海參、蝦、牡蠣、海帶、紫菜等。但螃蟹性涼不宜多吃,我們平時吃螃蟹沾姜末也是為了避免其寒性。由于甲減患者胃腸功能減弱,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腹脹等問題,食用海產品最好清蒸,不僅能保持味道的鮮美,還避免油膩,減輕胃腸負擔。因缺碘引起的甲減,可用碘鹽、碘醬油、碘蛋和面包加碘。
炒菜時要注意,
碘鹽不宜放入沸油中,以免碘揮發而降低碘濃度。
2.缺碘地區的卷心菜、白菜、油菜等蔬菜類食物,含有引起甲狀腺腫的物成分。此外,木薯、核桃等食物也是引起甲狀腺腫的因素之一。如因攝入某種物質造成甲狀腺腫,當停食該物質,甲狀腺功能便可自行恢復。
3.供給足量蛋白質。
在蛋白質營養不良條件下,甲狀腺功能有低下趨勢。供應足夠的蛋白質和熱量,能改善甲狀腺功能。每人每天蛋白質應在1克/公斤體重以上,才能維持人體蛋白質平衡。蛋白質補充可選用蛋類、乳類、各種肉類、魚類;植物蛋白可互補,如各種豆制品、黃豆等。也可每日喝250~500毫升牛奶。
4.補充足量的鈣質。
一般正常飲食中每天可以補充到 400 mg 的鈣,但建議絕經后女性和老年患者再額外補充 600 mg 的鈣,可通過服用含鈣的制劑如碳酸鈣補充。注意這里說的鈣,指的是鈣劑的含鈣量,并不是一顆 / 粒鈣劑的重量。
如果已經出現骨質疏松,還需要針對已有的骨質疏松進行相關治療。
5.限制脂肪和富含膽固醇的飲食。
甲減時血漿膽固醇合成雖不快但排出也較緩慢,因而其血濃度升高,三酸甘油脂和脂蛋白均增高,這在原發性甲減時更明顯,其血脂增高程度與血清促甲狀腺激素水平呈正相關,故宜限制脂肪的攝入。每日脂肪供給占總熱量20%左右,并限制富含膽固醇的飲食。忌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如奶油、動物腦及內臟等。限用高脂肪類食品,如食用油、花生米、核桃仁、杏仁、芝麻醬、火腿、五花肉、乳酪等。
6.供給豐富維生素,保證攝入各種蔬菜及新鮮水果。
7.預防貧血。
甲狀腺素不足可影響紅細胞生成素合成而致骨髓造血功能減低,還與月經過多、鐵吸收障礙、胃酸內因子、維生素B12、葉酸缺乏有關。有貧血者應補充富含鐵質的飲食、補充維生素B12,如動物肝臟,必要時還要供給。
8.其他。
甲狀腺激素有促進胃腸蠕動的作用,甲減患者因甲狀腺素不足而易出現腹脹、便秘,因此建議多攝入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全麥粉、糙米、燕麥、豆類、薯類、蔬果等。膳食纖維可促進胃腸道蠕動,而且在大腸中吸收水分,軟化大便,從而防治便秘發生。
由于甲減患者胃腸功能減弱,容易出現消化不良、腹脹等問題,烹調方式以選用清蒸、燉煮,少油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