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也許,僅僅一夜睡眠不好就會導致更多的與阿爾茨海默氏癥有關的蛋白質在大腦中形成。
阿爾茨海默氏癥患者的大腦中往往有黏稠的β-淀粉樣蛋白,盡管這些斑塊在該疾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一種可能是這種蛋白質促進了阿爾茨海默氏癥的發生,或者相反,患上阿爾茨海默氏癥后,該蛋白質會在大腦中形成斑塊。
現在研究人員發現,一夜的睡眠不足對大腦中β-淀粉樣蛋白的水平有明顯影響。
美國馬里蘭州國立衛生研究院的Ehsan shokrio-kojori及其同事,通過使用放射性示蹤劑測定了20名志愿者在兩晚里,大腦中β-淀粉樣蛋白的含量。
在其中一個晚上,參與者被允許休息,但在另一個晚上他們被剝奪了睡眠。掃描了追蹤物后,研究小組發現,當睡眠被限制在5個小時左右時,大腦兩個區域的β-淀粉樣蛋白就會增加,而這兩個區域在阿爾茨海默氏癥中容易受到損傷。
研究人員指出,這些區域是對記憶很重要的海馬體和丘腦,后者能幫助傳遞大腦信號,調節睡眠和意識。
一直以來,睡眠被認為對清除大腦中的廢物很重要,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何人們在經歷了糟糕的睡眠后,大腦中會有更多的β-淀粉樣蛋白。
人們已知睡眠質量差與老年癡呆癥等疾病有關。而患有這類疾病的人通常會有睡眠中斷的情況,而這可能會在其他癡呆癥癥狀出現之前的幾年就發生。目前還不清楚睡眠中斷是否只是該疾病的一種癥狀,還是導致了該疾病。(唐一塵)
《中國科學報》 (2018-04-12 第2版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