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都挺好》中,當得了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癡呆)的蘇大強,拿著自己攢的錢跑到書店為女兒買中考習題,很多人被戳中淚點,哪怕疾病奪去你所有的能力,記憶仍然會停留在最溫暖的地方。老年癡呆癥,作為僅次于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和惡性腫瘤,居第4位的老年人死因,患者平均生存期只有8到10年。目前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老年性癡呆的患病率高達5.6%,即每20個老年人中就有一個老年性癡呆患者。很多人提到老年癡呆癥都會出現兩個字:絕望!的確,它的進展之快、它在中晚期帶給個人和家庭的痛苦,讓人無奈和絕望。但鄭占杰說:雖然我們不能阻止它進展,卻可以延緩中重癥狀的到來。
10年前,65歲的陳女士退休在家,平時操持家務井井有條,照顧孫輩享受天倫之樂,白天上老年大學、晚上跳廣場舞,每年還會和老伴一起旅游。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但近2年來,生活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本來一向整整潔潔、條理清楚的她,開始變得邋遢不拘小節,忘性大,做事情丟三落四。常常一出門就忘記了自己要去干什么,家務活也慢慢的做不好,剛說過的話轉眼就忘了。廚房煮著飯有時也忘,鍋燒糊好幾次。脾氣也越來越大,常常為一點小事沖家人大發雷霆。疑心自己的錢被兒媳送給了娘家,認為老伴在外邊有好幾個女人。還有兩次出門后忘記了回家的路,搞得家人非常擔心。家人帶老人來求治,CT顯示“彌漫性腦萎縮”。這就是一種比較典型的“老年癡呆癥”(阿爾茨海默氏病)。
這是一種極其任性的心理疾病,不管什么人都無法完全逃脫它的侵襲,美國總統里根、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高琨都是老年性癡呆患者。
據介紹,老年癡呆癥是僅次于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和惡性腫瘤,居第4位的老年人死因,患者平均生存期只有8到10年。目前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老年性癡呆的患病率高達5.6%,即每20個老年人中就有一個老年性癡呆患者。與高患病率相對應的則是老年癡呆的低就診率,只有27%的人就診。數據顯示,我國老年期癡呆的發病率逐年增高,目前已有500萬人,而且正在以每年30萬的速度增加。老年癡呆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60歲以上患老年癡呆的患者,女性是男性的2到3倍。
老年癡呆的主要表現就是記憶力減退及社會功能下降,它分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個發展階段。
早期癥狀可以歸納為“四不”:“記不住事”。尤其是最近剛發生的事,今天早晨吃的什么飯,剛才做了什么事情,轉眼就忘記了,但多年前的事還能想起來;“算不清數”,如買菜算不清賬,多給錢或少給錢;“認不得路”,獨自外出可能回不了家,尤其是在不熟悉的地方;“說不清話”,一件很簡單的事她啰里啰嗦就是說不明白。
中期癥狀會出現遠記憶力的下降,比如老人多大年齡結婚,什么時候有的孩子,他會記不起來。這個階段在熟悉的地方也會出現迷路,比如自己家的樓是哪棟找不到,哪個是自己的房間也找不到,并且會把熟悉的人認錯,把孩子當做自己的哥哥。此外,還會出現明顯的精神癥狀,比如脾氣大、吵鬧、幻覺以及疑心,或者睡眠不規律,白天睡晚上鬧。
到了晚期,老年癡呆癥患者已經完全依賴照護者,僅存片段的記憶,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會出現褥瘡、骨折、肺炎、營養不良等。
隨著進入不同階段,病情也會明顯加重,很多面對晚期老年癡呆癥患者的家庭都會感到崩潰、心力憔悴。實際上,對于老年癡呆癥患者,雖然目前不能根治,但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可以明顯延緩病情的發展,一方面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另一方面也可以減輕家屬的照料負擔。而目前臨床上的問題是,大部分老年癡呆患者來到醫院時已經到了中期,問及家屬,家屬覺得不可思議,一直以為記憶力下降只是“老糊涂”,其實早期恰恰是最有治療價值的,從初期轉為中期一般只需要2到5年的時間,但如果控制到位,有人可以將這個時間延長到10年。
“老年癡呆癥,最關鍵是預防。”鄭占杰說,其實預防也很簡單,堅持健康的生活模式—“吃、喝、玩、樂、不吸煙”。
吃地中海飲食----所謂地中海飲食指大量水果、蔬菜、豆類、魚類、西紅柿,少肉,少煎炸食物,也就是清淡飲食。
喝綠茶及少量葡萄酒---日本的研究顯示常喝綠茶可預防老年癡呆;另有研究顯示,少量葡萄酒也可以減少癡呆的發生率。但大量喝啤酒及白酒,會增加患癡呆的風險。
玩感興趣的事和新鮮事----畫畫、閱讀、唱歌、打太極等,都可以預防老年癡呆,廣場舞也是不錯的選擇。尤其是要跟潮流,對新鮮事物不排斥并勇于嘗試。
樂就是保持心情愉悅----樂觀、積極、陽光、熱情地面對生活,也有助于預防老年癡呆。
不吸煙----有研究顯示,重度吸煙在癡呆可控風險因素里面排名第一,影響非常大。因此,重度吸煙者及時戒煙也有助于預防老年癡呆。
除了早期藥物干預之外,家屬還要多陪伴患者,多聊患者過去高興的經歷,態度要心平氣和,避免用發問的語氣,要簡單明了、聲調溫和、語速緩慢。多做一些小游戲、做錯時不要批評,做對時及時表揚。適當的體育鍛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在患者身上佩戴寫有地址及聯系電話的小牌子或手環。
城市信報記者 宮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