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D是一類脂溶性膽固醇,可以從食物中獲取,但含維生素D的天然食物種類少且含量低,人體內約90%的維生素D源自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后轉化而來的維生素D3,因此,維生素D也被稱為“陽光維生素”。紫外線照射時間越長、強度越大,皮膚合成維生素D會越多。
1 關于維生素D的研究
一直以來,維生素D被認為是鈣穩態調節劑,調節鈣磷代謝,維護骨骼健康。但隨著研究的進展,維生素D對免疫功能的調節作用越來越被重視。研究顯示,維生素D可通過促進單核細胞向具有吞噬作用的巨噬細胞轉化、刺激抗菌肽的合成、增強樹突狀細胞功能等,來提高免疫系統的能力,同時還通過調節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抑制促炎因子的分泌來維持免疫穩態1。
維生素D作為先天免疫的重要促進劑最早的證據支持來源于用魚肝油治療結核病的報道2。
嬰兒出生時的免疫反應和之后兒童哮喘或過敏性疾病的發生發展息息相關,維生素D參與新生兒免疫系統發育的整個過程。研究表明,產前補充維生素D可以明顯降低后代哮喘和哮喘復發的概率,而且能夠很好地改善過敏癥狀3。
2017年在《英國醫學雜志》上發表的系統性回顧分析顯示,定量補充維生素D可將患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比例降低12%,對那些本身嚴重缺乏維生素D的人來說,這種保護效果更加明顯。同時,補充維生素D比較安全,潛在不良反應也很少見4。
一項在蒙古國開展的雙盲、隨機對照研究也提示,學齡期兒童冬季每日補充一定量的維生素D,可以顯著降低急性呼吸道感染風險5。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絕大多數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體內維生素D水平低下,重癥患者常常伴隨缺乏維生素D6。研究發現,與COVID-19預后不良相關的因素包括老年、種族、男性、肥胖、糖尿病及高血壓等都與維生素D缺乏或其反應有關,維生素D作用于血管緊張素可能是其抵抗COVID-19的潛在機制7。
盡管科學家們仍無法確定這種維生素D缺乏是否使人們更容易罹患新冠肺炎,但全球多個國家的衛生部門已陸續發布相關指南,建議新冠疫情期間要在醫生的處方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以增強機體免疫力8。
雖然維生素D不能被視為和疫苗或防疫安全規范(如口罩和保持人際距離)有同樣水準的工具,但補充維生素D是一種有效的輔助手段,而且在適當劑量下不會對人體造成風險,補充維生素D與預防新冠肺炎有關的任何益處都可能大大超過其潛在毒性。
然而,都市人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以室內為主,加上以白為美的觀念促使人們即使在冬季也做足了防曬措施,促使我國高達94.6%居民體內的維生素D水平低下或缺乏,且女性缺乏的幾率高于男性9。
首先,你需要通過正規醫院檢測自己體內維生素D的水平。25(0H)D最好維持在50-75ng/ml10。
體內維生素D水平 | 25(0H)D |
充足 | ≥30ng/ml |
不足 | 20-29.9ng/ml |
缺乏 | <20ng/ml |
嚴重缺乏 | <10ng/ml |
如果你的檢測結果提示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曬太陽是最簡單的一種補充方法,建議在上午10點之前或下午3點之后,手腳露出30公分保證充足的紫外線照射,日曬時間根據季節不同以10-30分鐘為宜,理論上只要保證充分的皮膚日曬,維生素D能維持在充足水平。
然而,正如前面所說,我們日常生活中能曬到太陽的時間有限,在COVID-19流行期間,由于自我隔離、戶外活動減少,對于原本就接觸陽光照射不足的人群來說,通過日曬來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水平更極具挑戰。另外,紫外線太強還容易讓皮膚變黑(聽到變黑,愛美的小姐姐們全身毛孔都在抗拒),暴曬過度也會增加皮膚癌的風險(想曬個太陽真難)。有些寶寶可能會說,我不怕黑,也不會暴曬,保證每天10-30分鐘的日曬我可以。但是,我們在臨床中發現,許多即使是從事戶外工作、天天日曬時間很長、皮膚黑黝黝的就診患者,維生素D水平仍難以達標。由此可見,通過日照來確保體內維生素D充足效果不佳。
此外,多吃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也能為機體提供一定量的維生素D。遺憾的是,天然食物中的維生素D含量極少,維生素D較高的食物大多又不屬于我國居民日常膳食中的選擇,甚至我國出版的《中國營養成分表》中,都沒有收錄食物中的維生素D含量(嬰幼兒配方食品除外),這給通過日常膳食補充維生素D增加了現實難度。
因此,通過維生素D強化食物以及營養補充劑來維持體內維生素D水平極為重要。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的觀點,妊娠早期、中期和晚期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維生素D推薦攝入量為每日10 μg(400 IU)。為確保滿足母體和胎兒的維生素D需要量,并為嬰兒早期所需而建立胎兒期維生素D儲備,孕婦維生素D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可達到50 μg(2000 IU)。
65歲及以上老年人,維生素D推薦攝入量為每日15 μg(600 IU)。為滿足體內維生素D足夠,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可達到每日50 μg(2000 IU)。
而維生素D缺乏癥高危人群的維生素D補充可能需更高劑量;維生素D缺乏癥患者,應該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相關治療10。
深圳市中醫院營養科門診可以通過血液檢查評估人體內維生素D水平,并根據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等,制定個性化維生素D補充方案。歡迎廣大市民前來咨詢。
參考文獻
[1]B. Prietl, G. Treiber, T.R. Pieber, K. Amrein, Vitamin D and immune function, Nutrients, 2013, 5, 2502-2521.
[2]R. Grad, Cod and the consumptive: a brief history of cod-liver oil in the treatment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harm Hist, 2004, 46, 106-120.
[3]A.A. Litonjua, V.J. Carey, N. Laranjo, et al., Effect of Prenatal Supplementation With Vitamin D on Asthma or Recurrent Wheezing in Offspring by Age 3 Years: The VDAAR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16, 315, 362-370.
[4]A.R. Martineau, D.A. Jolliffe, R.L. Hooper, et al.,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to prevent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BMJ, 2017, 356, i6583.
[5]C.J. Camargo, D. Ganmaa, A.L. Frazier, et al., Randomized trial of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nd risk of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in Mongolia, Pediatrics, 2012, 130, e561-e567.
[6]J. Mercola, W.B. Grant, C.L. Wagner, Evidence Regarding Vitamin D and Risk of COVID-19 and Its Severity, Nutrients, 2020, 12.
[7]J.M. Rhodes, S. Subramanian, E. Laird, G. Griffin, R.A. Kenny, Perspective: Vitamin D deficiency and COVID-19 severity - plausibly linked by latitude, ethnicity, impacts on cytokines, ACE2 and thrombosis, J Intern Med, 2021, 289, 97-115.
[8]COVID-19 rapid guideline: vitamin D, London,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UK), 2020.
[9], The high prevalence of hypovitaminosis d in china: a multicenter vitamin d status survey: erratum, Medicine (Baltimore), 2015, 94, 1.
[10]廖祥鵬, 張增利, 張紅紅, et al., 維生素D與成年人骨骼健康應用指南(2014年標準版),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14, 20, 1011-1030.
【營養醫師曾瑤池】頭條號、中國醫療自媒體聯盟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