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少林慈善福利基金會秘書長、少林書畫院副秘書長劉應彪(圖片來源:資料圖)
幼時受親朋指引,潛入佛門,靜修身心,領悟到了自然而成的禪武合一的意境。他還研習易道,并以禪宗為理,教人大度,指其迷津。同時亦鐘情翰墨,他的書法作品曾在國內外參加展出,并收錄多種書畫集出版,被美國華人同鄉會、美國少林寺、德國少林文化中心及香港著名影星劉德華、成龍等單位及個人收藏。他就是劉應彪先生。
記者:采訪您不得不提一個人的名字釋永信,他有這么大的名氣,您作為他的弟弟有沒有壓力?您是什么機緣接觸武術的?您對書法的喜愛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劉應彪:壓力一定有,而且壓力還很大,做事處處都比別人小心。小時候家里父母都信佛,記得每逢初一、十五都跟隨母親去燒香。那時我五六歲,什么也不懂,見到佛比較親切,很歡喜,見了出家人都叫師父。機緣也是去少林寺看哥哥釋永信的時候會在少林寺住一段時間,后來就越來越喜歡武術,并知道了少林武術名揚天下,想學習武術就留下來了。
我學習武術比較有天賦,當時一起練習武術的人比我功夫好的不多,比我能吃苦的也不多,有悟性師父才會傳授好的武功。當時在少林寺都學習武術、氣功、功法,以及做人的道理,跟著老僧人練習書畫。在少林寺念經,學武術,學書畫,沒有電視機、收音機,練完功比較閑的時候就練習寫毛筆字,看經書,一學就是20多年。
記者:您在少林寺學習武術,一天的功課是怎么安排的?您當時在少林寺練習武術辛苦嗎?
劉應彪:練到最辛苦的時候,一套拳下來晚上睡覺翻身都不能翻,全身痛,兩個胳膊都抬不起來。練功的時候很苦,我每天凌晨2點起床,從少林寺到達摩洞有4公里,我速度比較快,15分鐘就能到達。到6點鐘左右的時候,其他人開始上達摩洞練功,我就該回來了。
我一般都是上午念經、寫字,下午練習武術,晚上要練習到夜里10點鐘,11點之前休息。在少林寺學習武功的時候沒有星期六、星期天,每天都要堅持無論寒冷還是酷暑,從不間斷。我的氣功在少林寺里面也算是數得著的,你打我,我用氣功給你彈回去,我自己不會受傷。
記者:聽說您的字被不少名人收藏,您最擅長的是哪些字?
劉應彪:在少林寺跟著僧人學習柳體、顏體,主攻顏體字。到后來我喜歡草書,寫字的功底還是在少林寺學習武術的時候打下的。我主要是寫佛、禪等大字體。習武、研究佛學和寫字都是相通的,這三者融合提升很快。我的字香港明星劉德華、成龍等均有收藏,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海外少林寺文化中心亦有收藏。我主要擅長寫佛、壽、禪、龍等字,其中送成龍的就是一個“龍”字,送劉德華的是一個“華”字。
我每天打坐一個小時左右,打坐的時候思考問題,比如回憶一套拳怎么從開頭一直到最后。打坐主要是以養生修行為主。
記者:您作為少林慈善福利基金會秘書長是怎么幫助困難群眾的?
劉應彪:2000年2月,偶然得知位于范縣與臺前交界處的大丁莊群眾生活水平較低,少年兒童輟學、流失現象嚴重,是有名的貧困村。釋永信會長立即召開少林慈善福利基金會辦公會議,派我盡快到大丁莊了解情況。當我到一農戶家中見他們在冬天只穿件秋衣時,我馬上將自己的毛衣脫下送給該戶人家。
通過實地考察,我發現大丁莊目前仍有36戶、180人在貧困線以下生活,有七八戶特困戶生活更加艱難。
回鄭州后,我向釋永信會長匯報了情況,我們當即決定拿出5萬元幫助大丁莊村民度過寒冷的冬天,過一個祥和的春節。我們決定在幫助大丁莊村民過好春節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扶持生活困難的村民搞好養殖業,盡快脫貧致富。臘月二十四,一車車面粉、食用油、棉被及一只只小尾寒羊,凝聚著少林慈善福利基金會的關愛之心駛向大丁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