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的生本教育芻議
范登清 (甘肅省民勤縣重興中學,甘肅民勤 733308)
作者Emil:nhm123456789@sohu.com QQ:541862943
【摘要】思想決定行為,觀念是行為的靈魂。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僅是學科教學內容、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教育方式、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更是整個教育理念、教育行為的根本性變革。人文性是新課程的重要特征,它以學生的和諧發展為目標,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強調發展學生的天性、個性和潛能。生本教育的本質是以學生為本,關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是具有能動性的“人”,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必須為學生健康成長服務。由此可見,生本教育理念鮮明地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本質含義,與新課程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
【關鍵詞】新課改 生本教育 自主學習 課程評價
生本教育是當今教育教學中積極倡導的一種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我們應積極倡導這種教育教學理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院 郭景揚 教授說:“學生的頭腦不再是需要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
新課程改革強調應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主動探索知識的發生與發展。教材內容的組織應多樣、生動,有利于學生探究,并提出觀察、實驗、操作、調查、討論的建議。
生本教育的學生觀:人的起點非零,人擁有其自身發展的全部憑借,具有與生俱來的語言的、思維的、學習的、創造的本能,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潛能無限,是教育教學中最重要的學習資源。借助于學生的本能力量的調動,形成教育的新的動力方式和動力機制。
二、教師是生命的牧者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生本教育的教師觀:教師應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動學生的“纖夫”。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不見自我”,要把教學內容從一大堆知識點轉變為知識的“靈魂與線索”,來創造最大的空間,迎接學生積極飛揚的學習。
三、教學就是學生在老師組織引導下的自主學習
陶行知說:“知識是學來的,智慧是生成的”?,F在的教育強調學生在嘗試和體驗中獲得知識。教師不能像過去把學生的頭腦當作知識的倉庫,而應該把學生的頭腦變成一個智慧的加工廠。
新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中強調“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span>
生本教育認為教學就是學生在老師組織引導下的自主學習。生本的課堂是區別于考本、本本、師本的,是區別于短期行為的、分數的課堂,是人的發展的課堂。在教學組織上,生本教育鼓勵先學,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直至不教而教。采用個人、小組和班級的多種方式的自主學習。生本教育強調讓學生自己主動的進行學習,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讓每個學生都有話說、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獲;老師在認真傾聽學生討論、發言的基礎上進行“點火”,讓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讓智慧之火熊熊燃燒、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與拓展。
“鄭人買履”的故事大家一定聽說過,那個人寧可相信自己的尺,也不相信自己的腳。這則故事所反映的問題在我們的教育中也是大量存在的?,F實的情況是,我們的教育在某種程度上不是把學生引向其應該發展的方面,而是引向了應該發展的反向。我們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選擇適合教育的受教育者,而不是在創造一種適合受教育者的教育。其實,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應該以學生為本,而不是用自己的教法去選擇學生來教,而應該是根據學生來選擇合適的教法。我們無法選擇學生,但我們可以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方法。
四、把課程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或
新課程改革要求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生本教育提倡減少或最終取消學習成長期的頻繁統一考試,不干擾學生成長期的成長,把考試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或
其實“生本教育”堅持“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與新課改“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相同的。生本教育開辟了成功實踐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一種模式。 所以,我們并不需要完全否定我們原來的教育經驗,拋棄我們原有的教育模式,而是應該要繼承的發展。新課改也好,生本教育也好,并沒有固定的教育模式,正所謂教無定法,我們不一定要先學后教,也不一定節節課都要布置很多前置作業,而是應根據所授課的特點和班級特點而定。但無論是怎樣的教學模式,都要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習權最大程度地下放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學習起來,成為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1、羅志遠,談新課程背景下的“生本”評價,《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2010年02期 ;
2、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生本教育的思考,白永紅,《新課程學習(上)》 2011年01期 ;
3、郭鳳,新課標下教學中的“以生為本”,《陜西教育·行政》2008年第8期;
4、屠桂芳、 季江勇,新課程理念引領下的學?!吧疚幕苯ㄔO,《上海教育科研》,2012年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