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時間我一直在找一本書,我不記得書的名字了,只記得是一本外國短篇小說譯本和書中一些零星的片段。那是我初中時讀的第一本正經意義上的課外文學書籍,在那之前,我一度沉浸在言情小說的世界里,讀過那本書后,我才發現書也是有境界的,只講情愛的文字些許有點膚淺,不講情愛,文字也有別樣的意思。那本書是我閱讀生涯的一個轉折點,但是我不記得它的名字了。
這也讓我反思,我自詡是個愛讀書的人,從小到大,我也是讀過很多書的人,從雜談到文學名著,從瓊瑤、金庸到海明威、托爾斯泰,沒有一千本,起碼也有一百本,但是你要問我,這些書里都講了些什么,哪些印象最深刻?那可能得讓我好好想想。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樣,讀了很多書,但要引經據典的時候就撓頭抓耳,怎么也想不起來。今天,讀了一個日本作者奧野宣之寫作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才發現,讀書讀了就忘了,其實是忘了做一件事,即記讀書筆記。我以往的閱讀只是過了把閱讀的癮,實際并沒有對閱讀的書籍整理歸納,消化成自己的東西,而認真做讀書筆記正是整理歸納和消化的過程,事后翻閱,還能溫故而知新。
圖書封面
奧野宣之是日本同志社大學新聞學專業畢業,曾[jn2] 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過,后從事網絡和雜志專職撰稿人,自由媒體類的工作促使他要經常性地閱讀,長期的閱讀亦讓他對信息整理有獨到的見解,他獨創的信息整理術和智慧創造法在商務人士中很受歡迎,累計銷量超過50萬冊。此外,他還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并著有《如何寫游記和散步日記》《智慧創造鍛煉法》《“處方箋”讀書法》《三本書創造好點子》等。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著重講的是如何做好讀書筆記,形成有效閱讀。奧野宣之認為養成良好的筆記習慣,可以輕松地實現以下三個目標:
1)讀書不再是“隨隨便便”地讀,而是帶著明確的目的、充滿主動性地去讀。
2)真正消化書中的信息,使之成為屬于自己的東西,逐漸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3)深入理解書中的要點或思想,可以活學活用。
他用日本人做事特有的細致,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這本書中詳盡地給我們介紹如何使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如何具體做讀書筆記和事后如何利用讀書筆記,創造新的點子。
我空閑拿著書看的時候,時常有些人湊上來問我:“你在看什么書?。磕銥槭裁匆催@本書呢?”,這讓我覺得困擾他們的不是閱讀一本書,而是從哪本書開始閱讀。對于長期不閱讀的人來說,選書是個困難,甚至很多父母在給孩子選課外讀本時也很糾結困擾,但對于一個有長期閱讀習慣的人來說,這根本不是個問題,他每讀一本書就會發現自己有更多想讀的書,他們的困擾,估計是在這么多想讀的書中,選出最適合自己讀的。
奧野宣之介紹用讀書筆記來管理讀書生活,對于自己讀什么書,如何選出自己想讀的書,一直讀下去,就簡單明了。他的筆記管理讀書生活大體分以下四種:
閱讀筆記的作用
1) 隨想筆記
紀錄平時的感悟,即偶爾所想所感、看電視、跟朋友聊天,或是觸景生情產生想了解的題材的書,都可以寫下來,紀錄到筆記本上,這部分信息也不需要刻意整理,只是紀錄,這部分內容為選書提供參考。
2) 購書清單
這個可以幫助找到真正想讀的書,圖書廣告、朋友圈推薦、論壇或是所讀書中提到的書籍,但凡自己感興趣,都可以添加到自己的購書清單中。當要購買書籍時,便可以從清單中選購自己真正想讀的書,這樣也不會為該讀什么書而發愁了。
3) 各種報道的簡報
對于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如報紙、雜志上的文章,或是某本書的書評、封面或是某些廣告,都有可能藏著好書推薦,如果感興趣可以剪切或是摘抄下來,添加一些描述說明,這樣以后也可以翻閱,如果發現反復推薦的書籍,那更加深了該書的重要性,這可以進一步幫助篩選出想讀的書籍。
4) 讀書筆記
每讀完一本書,都做好筆記,做筆記可以在自己想做的時候進行,可以是摘抄書上的原文,也可以是自己的所感所想,可以用不同的標記備注,不需要有心理負擔,這樣做筆記也不會有壓力,反而很放松,也比較容易堅持下去。
讀書筆記是讀書時的好伙伴,一方面像日記一樣紀錄了自己的讀書生活,一方面也讓自己有動力源源不斷地閱讀下去,經過讀書筆記的收集和整理,自己閱讀的知識脈絡也會更加清晰。
上學的時候,老師經常教育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那些讀書成績好的同學,往往筆記也做的好,但是很多人讀書數十載,也學不會做筆記,做的筆記最后連自己也不想看,乃至喪失做筆記的信心?!度绾斡行ч喿x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中奧野宣之手把手教我們如何做筆記,他的“一元化筆記法”簡單易學,容易堅持。
首先,選定一個專用的筆記本和一直順手的筆,讓做筆記有一種儀式感。請不要對此不屑,儀式感可能會是促使一個人把一件事情做下去的根本原因,奧野宣之講述,他上小學時,街邊的公園組織廣播體操,每天早上去參加,就會在卡片上蓋一個印章,看著卡片上紅色的印章,心情就一片晴朗。做筆記也需要這樣一種儀式感,所以準備好專門的筆記本,每讀完一本書才打開筆記本做讀書筆記。
其次,堅持自己記筆記的初心,即專注于“對自己很重要的事情”,自己覺得有意義的才記錄。讀書筆記不像應試考試,可以只記錄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這樣也容易堅持下午。
最后,就是介紹的一些具體方法的筆記實施方法,比如:
1) 為了更有效率的做讀書筆記,在閱讀的時候就做好記號,如下圖所示:
閱讀標記法
2) 利用書簽邊讀邊寫,在閱讀很厚或有難度的書,或是感覺閱讀煩膩時,利用三枚書簽(通讀書簽、重讀書簽、標記書簽)來做標記。
3) 利用不同的標記(直線、曲線,圓圈)來區分對象,標記重點。
4)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
這是一種很有意思的筆記法,它是在閱讀完一本書后進行的,首先記筆記之前,填寫三項重要的信息:寫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和作者名。然后以摘抄+評論的方式紀錄筆記。摘抄部分可以用“O”表示,評論部分可用“*”表示,這樣摘抄和評論夾雜進行,最后很可能發現,整理一下就能變成一篇評論性質的文章。
奧野宣之閱讀廣泛,他本身也是一個專職撰稿人,對于一個寫作者來說,需要源源不斷的創意的點子,他從做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中,獲益良多,他覺得:“讀書筆記是一種升華工具,可以讓讀書活動完成從生搬硬套到獨創思維的飛躍?!本拖裎覀冊谂c別人交流溝通的時候,思路越來越清晰的體驗一樣,在撰寫和參考讀書筆記的過程中,我們持有的信息也會隨之更新,同時也會不斷發酵。
為了更好地消化書中的內容,奧野宣之建議,可以固定場合或時間重讀筆記,每讀一次,每增加一條評論,都可以加深理解、開發新視角。重讀筆記就像重讀自己的日記一樣,會時不時地感嘆:“原來我這樣想過??!”他也認為,通常很少有人愿意花費第一次閱讀一樣的時間和精力去重新閱讀一本書,但是可以重讀筆記,在讀筆記的時候這樣:
1) 想要簡單回顧時-重讀讀書筆記
2) 想回憶更多時-參考書中重要段落
3) 想要從頭開始看起時-重讀原書
這樣也可以發現屬于自己的書,可以不厭其煩地多次閱讀的書。
此外,還可以重溫讀書筆記可以寫博客、文書。美國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說:“所謂創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當閱讀和筆記積累到一定階段之后,如果想以某主題進行創意寫作,便可以翻閱筆記中同主題的內容重新溫習,可以將筆記直接作為創意素材靈活運用,就像炒菜事先洗好、切好菜一樣,可以隨機拿來搭配,炒出不同的菜。
閱讀是件簡單又不簡單的事情,說它簡單是但凡識字的人都可以閱讀,說它不簡單,是有人能從書中讀出“黃金屋”,讀出功名富貴,也有人能從書中讀出“顏如玉”,讀出知己難求。如何有效地閱讀,從而幫助自己,正是我們孜孜不倦閱讀的動力,很喜歡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書中的一段話:“找到那本書,能夠成就自己的書,失落的時候,走投無路的時候,它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心靈支柱。我們需要一些能與自己長期共處的書?!?對于我來說,《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教會了我一種方法-閱讀筆記法,讓我知道如何找到這樣的書,而不是讀一本忘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