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遇到一些尋求職業發展建議的朋友,有一些是沒有積累足夠的能力,導致職業發展寸步難行,有一些是對未來發展方向不明確,積累了很好的能力,卻沒有兌換出自己想要的價值。
關鍵是,彼時彼地的他們,沒法判斷第一步的重點,是該好好做規劃還是安心培養能力。
不僅是普通人,即便是專業人士,對此也意見不一。我認識的2位資深老師,一位以培訓為主業,一位以咨詢為主業,分持相反意見:
一者認為普通人尤其是年輕人,資源有限,要踏實做事,少談規劃,多談能力。
一者認為沒有規劃,能力再好也不會發展的好,并列舉了歷史上懷才不遇的人物。
如果是你遇到這個問題,會做何選擇呢?
其實,不管你回答哪一個更為重要,都已經陷入了思維陷阱。
這個思維陷阱就是:
非此即彼,選擇一個,就拒絕其他。
從成長至成年,我們就被教育對各種事情進行“對與錯”的價值判別,并進行非此即彼的選擇,比如:
讀書時,高分是對的,低分是錯的。“聽話”是對的,“不聽話”是錯的。
工作后,進穩定的大企業是對的,進入中小企業是沒前途的。
相信聰明如你,一定已經意識到了,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并不能剝離具體情境,通過“對錯”、“好壞”去劃分。
在職業發展上更是如此,沒有一個選擇是完美無瑕的,只有在當時當地最適合你的。
回到剛才那個問題,究竟是培養能力重要還是規劃方向重要呢?
比較討巧的回答,是兩者都重要。
這種不痛不癢的回答,并無助于我們指導自己的職業發展。
但好在,我們可以借助一些思考方法,來穿過迷霧,看到真相。
四象限分析法,在管理學領域應用較多,特別適用于對事物進行2個維度綜合分析。如在時間管理中,對“緊急/重要”事件的區分方法。
切入到我們要解答的問題,可以將能力分為“高/低”2個維度,將規劃分為“清晰/模糊”兩個維度,得到下面這張圖:
1、能力高、規劃清晰,這是一種比較好的狀態,目標明確,快速前進。
2、能力高、規劃模糊。
這類型人一般是擁有可以在職場上兌換價值的能力,卻沒有合適的發展平臺,或者所兌換的價值不是自己想要的。
那么相應的,發展中心應該放在重新梳理自己的需求,或者思考是否有其他的發展平臺,確定一個目標后,以目標來反推發展路徑。
3、能力低、規劃清晰。
沒什么好說的,安心在原地待著,練習能力,直到這些能力能讓自己到達最近的“目的地”。
4、能力低、規劃模糊。
處在這種境地的人,常常類似于沙漠里遇到危險的鴕鳥,雖心態焦急,卻不知從何起步。
其實,從哪里起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先邁開一小步,再持續調整。
比如:
先選擇一樣自己認為有價值的能力,持續投入培養,然后到能力可以帶給自己自信的階段,再進行規劃。
也可以先在小范圍內,確定一個自己看得見的目標,以此來反推自己該準備的能力。
人心永不滿足,在職場的發展也一樣。
當達到一個目標后,我們會有新的渴望。新的渴望會激勵我們繼續成長,升級自己的能力。
在上圖中,即便是處在第一象限的人,發展一段時間后,也可能落入其余三個象限任何一個。那么接下來要做的,依然是選擇一個方向,小步快跑,迭代進化。
所以,如果把上面的二維平面圖加上時間維度,我們會看到一條螺旋上升的軌跡。
“規劃——培養能力——再規劃——再培養能力……”如此循環往復,這大部分普通人的職業發展路徑,因為太常見了,反而容易讓人忽略。
你我皆凡人,無法穿越時空。對未來,我們有模糊的憧憬,卻難以看到直線到達的路徑。這時不妨把心放小一點,先去實現看得見的規劃,培養力所能及的能力。
也許在一個時間點上,你看到的是一段彎路,然而放到3年、5年、10年,那些彎曲的線段連起來,會是人生中不斷上升的成長之路。
這四張圖,你看懂了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