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寫作學院的小伙伴投稿熱情高漲,而且學習寫作的激情不減,所以我們又引來了第二期寫作分享,這期由寫作學院成員趙暖暖做分享嘉賓,真是暖暖的!
下面是她自己碼的文字稿,我們一起看如此暖暖的人是怎么堅持寫作以及有哪些我們可以學習的寫作心得!
新精英寫作學院的各位老師好,我是暖暖。今天非常開心有這個機會來和各位做一次直接的交流,把我這幾年來關于寫作的一點粗淺體會與大家分享。
我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在寫作這條路上,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我都只是一個走了不算遠的菜鳥級選手,沒有出過書,累計寫作字數才剛剛超過10萬字,在大咖云集,高手出沒的寫作學院,做這樣的選擇,只因彭小六老師的一句話:不要等到自己變厲害才開始,你需要開始,才會變得很厲害。”不是一定要自認為寫作這方面很成熟了之后才去做分享,而是盡快開始,才有機會成為寫作高手!我深知,自己離牛人的距離還有很遠,但是我已經走在了讓自己變得更牛的路上。
現在談到寫作似乎是一個很火的話題,因為不論是口頭語言表達還是書面寫作,能夠找到合適的詞匯和表達方式來表達自己想要傳達的信息,這是在現代社會立足所必需的一項重要的能力,尤其是現在自媒體時代公眾號鋪天蓋地的當下,寫作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究竟為什么要寫作呢?
古典老師說過一句關于寫作的總結,我特別喜歡:“寫作記錄下思考的痕跡。”的確,有人用寫作來與自我對話,把頭腦當中復雜混亂的各種念頭梳理清晰,讓他們自然地從頭腦中流淌到紙張上面;有人為了記錄生活,記錄思想,記錄生命;有人為了培養一門好的技能,有人為了療愈內心的傷口,有人就是愛寫,沒有理由。
那么,寫作既然有這么多好處,怎樣才能與它真正建立鏈接,成為終生的摯友呢?暖暖有以下的幾點體會:簡單講,就是8句話:
匠人精神,精益求精。
暖暖在還沒有拿到原創標簽的那個時期,為了想快速拿到原創和贊賞功能,每天更新一篇原創文章,寫完之后沒有經過認真校對就發了,雖然不到一個月就拿到了原創,但是很多時候發出來的文章還有錯別字,排版也會出現混亂的情況,可惜的是公眾號每天只能推送一篇,文章一旦發出去就不好再編輯改動了,由此陷入了重數量輕質量的怪圈。后來,老公提醒我:與其每日推送一篇低質量的文字,不如沉淀下來,專注寫作,用心修改,仔細校對,精益求精,以達到“凡推出必是精品”的程度,這就是“匠人精神”。每篇文章要對讀者起到切切實實的積極影響,思路沒有想好,千萬不要發,不要為了迎合讀者每天都要閱讀的碎片化需求而
“為了寫作而寫作”。我自己也發現,每個人每日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讀者真正想讀到的,是一篇經過用心思考和梳理之后落筆寫下的精致的文字,它包括筆者新穎的觀點和成熟的思想,而不是一篇沒想好就開始寫,寫完不校對就發的錯誤百出的想法碎片。后來,暖暖一周只發1到2篇文章,每篇文章都反復修改校對4遍甚至5遍,漸漸地,文章質量越來越高,粉絲也開始逐步穩定增長。我想,文字如玉,文章里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故事都經過了反復醞釀和精雕細琢,如此,很難想象讀者不會被感染和打動。因此,用“匠人精神”,專注用心的寫文,發文,去經營你的公眾號,才能夠在眾多公眾號當中脫穎而出。
把“有意義”變得“有意思”
“有意思”本身就蘊藏著巨大的力量。如何把“有意義”的事情寫得“有意思”?我認為要讓讀者找到“兩種感覺”。
一是通過故事講道理,找到“醍醐灌頂”的感覺。通過講故事,尤其是身邊的故事,來引入要傳達的觀點,在文章一開始就能讓讀者充滿興趣,看完第一段,想看第二段,看完第一個故事,還在期待下一個故事,不知不覺就讓大家找到了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從而讓讀者輕松愉快地、潛移默化地接受了故事所傳遞的信息和理念。
二是講述未知吸眼球,找到“受益匪淺”的感覺。人總是對未知的領域充滿敬畏,對熟悉的事物漫不經心。“大道理,大家都懂,就不會再去認真的讀了”。因此,寫別人所不知道的,讀者才會充滿興趣。同時,對于一些眾所周知的理論,不是選擇大眾視角,而是另辟蹊徑、旁征博引,從意想不到的角度去詮釋,從而讓讀者找到一種“受益匪淺”的感覺。
像寫情書一樣寫文。
“怎樣寫出打進人心里的文字?”我曾經在分答向鸚鵡史航老師提出過這個問題,史航老師給出的答案很唯美:他說:把你的每一篇文字都當成一封情書去書寫,而首先要找到你寫要情書的那個人。這讓我想到《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那樣的青澀情懷,還記得曾經暗戀的那些歲月嗎?只要看見那個她,就會有心里很甜的感覺,想要告訴她又不敢,于是決定把你所有的感情寫在紙上,以此來打動他-----寫文章也是一樣的-首先要找到你要寫情書的那個人,這意味著定位要照準,你這篇文章的受眾是誰?其次,帶著感情來寫,投入其中,仔細思考,怎樣的語言才能夠打動她?寫作總有目的,你希望讀者從文章中讀到什么樣的信息和情感?總之,用心用情寫文,相信你用心寫作寫出來的文字和你敷衍碼字時候的文字,讀者一定都會有所感受。
功夫要下在平時。
很多人認為的寫作,是正襟危坐在電腦前,盯著空白的文檔想要擠出一千字,可是思來想去不知道怎么下筆,擠了半天流水賬發現才不到200字。對于這一點我自己的體會是:靈感是隨時可能迸發的,有時候正在走路,吃飯,聽音樂,和別人聊天,甚至發呆的時候,靈感造訪,不要放過任何一個思維的火花,隨時記錄,并且注意歸檔。有時候在閱讀紙質書籍或者網上/手機里一些碎片化的文字會發現一切點亮你的金句,隨時留意并記錄下來,,不要忽略了集腋成裘的力量,這樣幾天下來一篇兩千字的文章就自然而然形成了。這時候只需要加以潤色修改和打磨,一篇成熟的文章就出來了。而且,很多時候你會在一時間有好幾個文章的idea出現,同時思考并切落筆,好幾篇文章就同時寫出來了。
固定時間,讓寫作成為一種習慣。
寫作無疑是一種輸出。寫作者輸出美好的文字,輸出情緒、觀點,想象力、閱歷,以及對人生的理解和筆者的思想。不斷輸出,會面臨一些問題:你的積累夠不夠?你拿什么保證源源不斷地輸出,有質量的輸出?我想,為那一分輸出,起碼要做十分的輸入。閱讀是最好的輸入。暖暖有一個習慣,就是每天寫作之前,用20分鐘的時間閱讀,不管讀什么都好,無論是紙質書籍還是電子版,無論是學術期刊還是微信文章。時間到,鬧鐘響,之后,開始大約10分鐘的自由書寫。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一定會有阻力。特別是拖延癥犯了的時候,就常常想拖著不去寫作,有時候不得不去正視自己的惰性。面對一切負面情緒而沒有逃之夭夭。不去和任何不想寫的情緒抗爭,固定好一個時間往這里一坐,就開始寫吧,你甚至可以寫我為什么就是不想坐在這里寫呢!我有什么樣的想法和情緒呢?降低標準,不求完美,但求開始就好,寫著寫著就舒服了,不跟情緒抗爭,負面情緒就一直像垃圾一樣盤踞在腦子里,把它寫出來就舒服了,給他一個釋放的空間,讓他自然地流淌出來,像污水一樣給它一個出口,讓筆和心產生鏈接。把心里的任何負面聲音都化為白紙黑字來直面他們。自由書寫這是我在從小雪,老師的分享課上學到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在這里和大家分享。
永遠不要脫離自己的生活和讀者的需求。
李尚龍老師說過:寫作高手都是生活高手,把自己的日子過順,過舒服,過明白,你才能寫出更多感染人的東西。去思考生活,然后落筆,才能寫下最好的文字。我聽了之后深以為然。同時,文章要跟讀者有關,跟每個人做的事有關。把人心中那個憤怒的小矮人擊出來。才能寫出鉆進他心里的文章。
彭小六老師也說過:寫文章就好比把自己想象成開了一家店鋪,在一家小吃街上面,有很多人在開店,大家喜歡吃什么?你需不需要去了解?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不關心讀者的需求,只寫悅己的文章,那你寫的是自嗨型的日記。而當然也不是為了迎合讀者的喜好而完全丟失自己的風格,最好的方法應當是做加法:把自身具備的寫作資源與讀者的需求做一個深度融合,再輸出。
借勢發力,水到渠成。
所謂“勢“,就是平臺,借國際國內的熱點大勢,借網絡平臺,借身邊可利用的一切實體平臺,順勢而為,才能事半功倍。也就是學會鏈接和“抱大腿”。趨勢是一種力量,大風一來,很多東西都能乘勢起飛,抓住趨勢,順勢而為,才能有所作為;固步自封,因循守舊只看得到眼前的一畝三分地,那就永遠只有這一畝三分地。
你要的,在安靜寫作的當下,就已經得到。
很多人最初寫文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自己和影響別人,但是漸漸地,在筆耕不輟的路上走著走著,忘記了為什么而出發。正如三公子所言:如今在互聯網時代,極少人做公眾號單純為了“情懷”兩個字,很多人樂此不疲運營公眾號,也是看中它背后巨大的商業價值。慢慢地,開始變得急功近利,為了寫文而寫文,為了推送而推送,背離了初衷,也讓自己很痛苦,就像這段話所說的:你像機器人一樣的每天重復勞動,寫字,寫了很長一段時間,除開漲了幾個粉,一分錢都沒掙到。投稿,寫了十幾萬字,整整一本書那么厚,最后又原封不動地被退了回來。前途在何方?誰也看不到。當你付出那么多,一毛錢都沒掙到的時候,很多壓力都會隨之而來。我想,作為寫作者,應當能夠時刻銘記自己安安靜靜的初心和發心,享受低潮,安之若素。
畢竟每一個作者都會經歷一段沉寂的時光,我把它叫做起跳前的下蹲動作。其實,蟄伏是最好的成長時機,寫的文字沒人看,發到各種公共平臺無人問津,在寫作的起初,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這也是暖暖,如今正在經歷的階段,暖暖曾經在簡書寫了幾萬字的時候,只收到寥寥的幾個贊賞和很少的閱讀量,而那時,我白天上班,晚上寫作,還要帶娃,就在那個時期,四個月大的寶寶隨時要哭泣需要,喂奶,父親和婆婆同時做了不小的手術,老公離開家到了外地任職,一周只能回家一次,這是我人生很艱難的一段歲月。在那些難過的時光里,寫文成了最好的精神出口,安靜寫文的時候,我不再去思考那些令人難過的事情,讓情緒像水一樣一點一滴自然地從指尖流淌到屏幕上,這些愉快夾雜些痛苦的復雜感覺陪伴我度過了無數個丟失睡眠的夜晚。那時候,雖然寫的文章沒幾個人看,但親近的家人愛人朋友一直在默默的支持和陪伴我。而就是那個時期,我發現自己的文筆越來越流暢,口才也愈發有邏輯有層次,和老公也經常就寫作聊天到深夜,似乎回到了當年戀愛的感覺,而且,還有了意外之喜——老公見我每日瑣事纏身還這樣勤奮,受我的影響,把手機里玩了兩年半游戲也卸載了,那可是工作以后唯一給給他帶來快樂的減壓工具啊!我相信這世上的成功有兩種,一種是偶然性的成功,而這種偶然性背后是蘊含著強大的必然性因素,而第二種成功則是,則是水滴石穿水到渠成不斷積累的成功,剽悍一只貓老師用無數個通宵之夜來寫文練演講半年積累20萬粉絲,彭小六老師寫了的40文章才被推薦到簡書首頁,演員黃渤在跑了無數個龍套之后終于拿到了影帝,他們都是屬于成功的第二種,用簡書里的一句話來說就是“你一定要努力,但千萬別著急”,不要太急功近利,不要太關注虛妄的名聲,其實,你想要的,在你安靜寫作的當下,就已經得到。
今天我分享的八句話,只要能夠有那么一個點,對你有一點小小的啟發,這30分鐘就是有意義,我的目標也就達到了,即使完全沒有啟發,對于我自己也是一個寶貴的成長機會。
最后,我想說,以前說到寫作會覺得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是現在當我投入其中去感受文字的樂趣,漸漸的我會開始享受寫作的過程,我越來越深刻的體會到:不管是嚴肅的理論文章,還是散文隨筆。寫作,重要的不是你的文筆,而是你傳遞的思想、理念和情懷。就我自身而言,我覺得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生活的方式,更重要的是,他帶給我精神上的愉悅感和心靈的充實感,在這里文字他不僅僅是浮于思想表面的薄薄幾張紙,它就是你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它就是生活本身。小雪老師曾經說過:成功或許會帶來片刻的歡愉!但同時也可能會帶來寂寞孤立和失望,,成功可能會帶來任何的東西,所以成不成功都不應該成為我們停下筆的理由,親愛的朋友,請一直的寫下去, 就算永遠不會成為一個以文字為生作家, 只要堅持下去,我相信在路的那一頭一定會有繁花似錦。林肯伯格曾經這樣說:沒有人能夠找到為寫作這種能力定價的方法,但每個擁有它的人,不論何時,何時獲得,這都是一種稀有而珍貴的財富。——愿我們每一個人一生都擁有這樣的財富!
我深知,自己離牛人的距離還有很遠,但是我已經走在了讓自己變得更牛的路上。
趙暖暖——新精英寫作學院成員正能量的女老師,愛寫作的文藝青年, 成長中的演講教練,愛靜觀的分享者,幸福力踐行者和推廣者,以及,一個孩子的母親。在這里,你將看到一個成長者的記錄和分享,寫作/閱讀/畫畫/演講/冥想/運動/助人/自我探索/身心健康管理,與你一起踐行,愿你在此地感受寧靜,收獲溫暖,成長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