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遠郊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需求的調查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上海遠郊(以市郊某區(qū)為例)全體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研究對象,通過市中小學心理輔導協會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情況調查問卷和自編遠郊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需求問卷,深入調查上海遠郊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需求,為設計合理的培訓課程,提升其專業(yè)化水平提供數據化參考。 關鍵詞上海遠郊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 培訓需求 調查研究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素養(yǎng)制約著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因而對其的培訓也日益受到重視。90年代末開始,許多省市、地區(qū)與高校科研機構聯合做了大量的工作,開展了較大規(guī)模的專兼職培訓。最旱的首推上海市,從1999年起,開始了為期一年的學校心理輔導專職教師上崗培訓工作,經考核后由市教委頒發(fā)資格證書并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項職稱評聘系列,而北京、天津等也都相繼開展了培訓工作。這些培訓和認證,因緊隨教育發(fā)展,適應了學校發(fā)展的需求,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發(fā)展,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忽視教師已有的教育背景,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培訓觀念與方式相脫節(jié),教師參加培訓的目的功利化等等。 在上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工作的輻射下,上海遠郊心理健康教師培訓工作也獲得了長足發(fā)展。一些遠郊區(qū)縣(如青浦、南匯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接受了國家心理咨詢師培訓,并取得了相應的資格證書。然而,資格證書培訓是不是教師們最需要的教師們究竟需要怎樣的培訓這些問題是培訓機構和培訓者們應該關注的問題,也是本研究的根本目的。 1.調查對象 以上海市遠郊某區(qū)全體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調查對象。全區(qū)除去1所特殊教育學校共64中小學,其中2所學校有2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參與調查,其他均為1位老師參與調查,故調查對象共66位。采用現場答卷的方式,發(fā)出上海市中小學心理輔導協會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情況調查問卷和自編遠郊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培訓需求問卷分別66份。前者回收66份,回收率為100%,問卷有效率為98.48%;后者回收66份,回收率為100%,問卷有效率為96.97%。 2.調查結果與分析 采用spss13.0對數據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處理與分析。 2.1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已有培訓基礎 主要調查遠郊心理健康教師已有的培訓基礎。調查結果如表1。 表1培訓已有基礎 項目 構成 對專業(yè)提升的態(tài)度 a 38(59.4%) b 22(34.4%) ab 3(4.7%) d 1(1.5%) 對區(qū)級以上 培訓的滿意度 滿意 33(50.8%) 一般 29(44.6%) 不滿意 3(4.6%) 持有證書種類 上海市學校心理咨詢師或國家勞動部心理咨詢師或兩者都有 39(60.0%) 沒有任何證書 26(40.0%) 注 a我喜歡這份工作,希望把工作做得更好,因此愿意主動進行專業(yè)提升 b我喜歡這份工作但有時處理不了困難,為了克服難題愿意進行專業(yè)提升 c我不喜歡這份工作,為了應付上級任務進行專業(yè)提升 d我不喜歡這份工作,如果可以,最好不要進行相關的專業(yè)提升 2.2培訓內容 主要調查遠郊心理健康教師對培訓內容的選擇。調查結果如表2。 表2培訓內容分析 培訓內容 選擇人數(%) 心理活動課教學技能技巧 54(84.4%) 個案咨詢技能技巧 49(76.6%) 自我心理調節(jié)的理論與方法 40(62.5%) 心理學基礎知識 38(58.5%) 心理學科研方法 34(53.1%) 團體輔導的理論與實踐 5(7.8%) 2.3培訓方式 主要調查遠郊心理健康教師對培訓方式的選擇。調查結果如表3。 表3培訓方式分析 培訓方式 選擇人數(%) 講授式 45(70.3%) 小組游戲式 44(68.8%) 小組討論式 40(62.5%) 專題講座 15(23.7%) 經驗觀摩 7(10.9%) 教授督導 3(4.7%) 網絡學習 3(4.7%) 情景模擬 1(1.6%) 2.4培訓輔助材料 主要調查遠郊心理健康教師對培訓輔助材料的選擇。調查結果如表4。 表4培訓輔助材料分析 培訓輔助材料 選擇人數(%) 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材料 61(95.3%) 課件 52(81.3%) 紙質材料 47(73.4%) 心理調查、心理測驗的實例 1(1.6%) 心理輔導個案 1(1.6%) 專業(yè)書籍 1(1.6%) 2.5對培訓效用的預期 主要調查遠郊心理健康教師對培訓效用的預期。調查結果如表5。 表5對培訓效用的預期分析 培訓的作用 選擇人數(%) 提高心理活動課的執(zhí)教能力 55(85.9%) 提升專業(yè)水平 52(81.3%) 提高職業(yè)幸福感 45(70.3%) 緩解工作壓力 44(68.8%) 提升心理學科研能力 39(60.9%) 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 29(45.3%) 2.6對培訓的建議 主要調查遠郊心理健康教師對培訓的各方面建議。調查結果如表6。 表6對培訓的各方面建議 建議項目 具體建議 培訓地點 1、考慮出行困難,培訓近一些或分區(qū)進行 2、去優(yōu)秀學校觀摩取經,推動各校心理健康的均衡發(fā)展 培訓時間 1、系統(tǒng)的但短程的 2、安排在工作日的一天而非周末 3、可定期、多次進行培訓 培訓內容 1、心理學基礎知識或心理咨詢技巧 2、請心理咨詢專家講授學生和教師生活中的常見心理問題 3、探討學校里具有共性的案例,在實效性方面多加指導 培訓形式 1、有計劃的、系統(tǒng)的、專業(yè)的培訓 2、定期的、短程的、結合實際的、能夠解決學校實際問題的 3、組織上海高校專家來講課,以鞏固專業(yè)知識 4、通過ppt、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材料進行多形式的學習 對培訓的期望或要求 1、內容、形式多樣化 2、培訓要有針對性 3、培訓落到實處,讓老師真正有收獲 4、提高自己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的能力,不要空、大、虛 5、培訓氛圍要輕松愜意點,這也是心理疏導的一種體現 6、培訓的層次高一些 7、注重培訓的質量反饋 3.討論 3.1培訓的已有基礎 了解調查已有的基礎,是培訓者設計培訓項目的重要前提。調查顯示,遠郊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基本上熱愛自己的事業(yè),并希望有專業(yè)提升,只有1.6%的老師表示不喜歡這份工作也不希望有專業(yè)提升,這說明教師們發(fā)展的意識和動力都是很強的,同時他們對區(qū)級以上培訓的滿意度也普遍較高,因此,從教師本身來看,他們熱愛這項事業(yè),接受過各項培訓,60%的教師獲得了資格證書,而且也希望進一步接受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各項培訓以達到專業(yè)提升。這一基礎為各項培訓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3.2培訓的時間、地點和培訓者 了解培訓的時間、地點及對培訓者的要求,能幫助培訓者更合理地設計培訓。教師們在培訓需求問卷最后一個問題“您對培訓還有哪些想法和建議”中主動提出來,這樣主動的建議,更能表達教師們的選擇。 在培訓地點上,教師們有兩種選擇(1)盡可能近一些,能在區(qū)內分片則更好。這是因為教師們希望節(jié)約時間和費用。(2)在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得較好的學校。這是因為教師們普遍想了解和學習這些學校是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因此,如果培訓能安排在當地或(和) 較近城市中心理健康教育開展較好的學校,將會受到更多教師的歡迎。 在培訓時間上,教師們建議(1)培訓有系統(tǒng)性(2)短程的,結合實際的,分多次進行(3)安排在工作日,而不是休息時間。這是因為他們的工作比較忙碌,并沒有太多時間消耗在培訓中,因此希望培訓能針對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有系統(tǒng)性但也短小精悍地解決實際問題,不希望培訓空、大、虛。 在對培訓者的要求中,“培訓層次高一些”、“請心理咨詢專家講授學生和教師生活中的常見心理問題”、“組織上海高校專家來講課,以鞏固專業(yè)知識”、等都反映出來。歸納起來,教師們傾向選擇的培訓者為(1)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專家;(2).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專家;(3)有經驗的中小學心理咨詢和輔導人員。 3.3培訓的內容 培訓內容是設計培訓的最重要工作。在培訓內容的選擇上,“心理活動課教學技能技巧”是教師們選擇最多的項目,選擇率為84.4%;而“心理咨詢技能技巧”和“心理平衡與自我調節(jié)的方法”也是選擇較多的內容,選擇率分別為76.6%和62.5%。因為這幾項能直接、快速幫助他們提升自己的工作實效性。 而“心理學基礎知識”、“心理學科研方法”、“團體輔導的理論與實踐”這些需要花費較多時間、較多精力去學習和實踐的內容,他們選擇的卻比較少。 這樣的選擇,主要是因為現階段我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構成不合理,非心理教育專業(yè)教師居多,因而絕大多數教師都迫切需要學到真正具有指導性、可操作性的理論和技術,期望能在短時期內快速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這既反映了教師們的培訓需求,也反映了他們對培訓價值取向的偏誤和培訓目的功利化一面。 3.4培訓的方式 培訓方式直接關系到教師對培訓的參與度與熱情。調查顯示,講授法、小組討論和小組游戲的選擇率高達70.3%、68.8%、62.5%,而專題講座、經驗觀摩、教授督導、網絡學習和情景模擬都是教師們在“其他方式(請寫明)_______”中主動寫出來的。教師們在對培訓的建議中,也多次提到培訓的內容和形式應多樣化、培訓的氛圍應輕松愜意些。 因此,我們設計的培訓,應該根據教師們的需求,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將經驗觀摩、網絡學習、情景模擬(有條件的可請教授進行督導)等采納進來,提高教師們的參與性和積極性,提高培訓的實效性和趣味性。 3.5培訓的輔助材料 培訓的目的是幫助教師們成長,這種成長如果僅限于培訓期間,那么培訓并不是非常成功的。因此,培訓者應該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輔助材料,幫助教師們在在培訓之外持續(xù)學習,持續(xù)成長。 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材料是教師們青睞的輔助材料,選擇率高達95.3%,這可能是因為多媒體材料的針對性和可讀性較強;而課件、紙質材料等也比較受歡迎,選擇率分別高達81.3%和73.4%,這兩種材料能對培訓效果做一個補充,幫助教師們在課后繼續(xù)學習;在教師們自己寫明的其他材料中,他們提及了“心理調查、心理測驗的實例”、“心理輔導個案”和“專業(yè)書籍”。“實例”和“個案”是具有針對性的材料,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將理論運用于實踐,而“專業(yè)書籍”則能進一步提升教師們的專業(yè)化水平和理論修養(yǎng),因此他們比較歡迎這樣的輔助材料。 3.6對培訓效用的預期 了解教師對培訓效用的預期,即是了解教師的培訓關注點和目的,幫助設計者設計出符合教師目的培訓方案。 教師們對培訓預期中選擇最多的是“提高心理活動課的執(zhí)教能力”,選擇率高達85.9%,可見教師們目前迫切需要提高的是心理活動課的執(zhí)教能力,“提升專業(yè)水平”的選擇率也高達81.3%,由于遠郊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以非心理教育專業(yè)居多,因此都迫切需要提升專業(yè)水平。 而“提高職業(yè)幸福感”、“緩解工作壓力”“提升心理學科研能力”“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的選擇率也不小,顯示出教師們較大的工作壓力和負荷,而培訓又是有關心理健康的,因此教師們希望培訓能一舉多得,既提升其工作能力,又解決工作衍生出來的心理問題和其它問題。 4.建議與對策 上海遠郊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這為進一步培訓既提供了優(yōu)良條件,也提出了挑戰(zhàn),如何讓培訓有新意、不重復,這是培訓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點。依據遠郊心理健康教育已有的培訓和本次調查,本研究重點提出以下幾條建議 4.1培訓思路的改變 從教師們對培訓效用的預期來看,遠郊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應該提升教師專業(yè)化水平,幫助他們獲得更高的職業(yè)幸福感。為達到這些效用,培訓應改變自上而下的培訓思路,自下而上的了解教師們的實際工作需求,了解教師們對培訓各方面的要求,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科本身的特點,設計出既符合學科特點、能科學有效地提升教師專業(yè)水平又滿足他們需求的培訓課程。 4.2培訓內容的優(yōu)化 一般而言,教師的知識結構應當由素養(yǎng)性知識、通識性知識、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行為性知識、實踐性知識等幾方面的知識所組成 張傳燧.教師專業(yè)化傳統(tǒng)智慧與現代實踐[J].教師教育研究,2005,1. 。與此相適應,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課程可以包涵修養(yǎng)課程(教師的自我意識、自我調節(jié)、科研能力等)、理論課程(普通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論等)、技能技術課程(個別心理咨詢和輔導的理論與技巧、團體心理咨詢與輔導的理論與技巧、家長心理輔導的理論與技巧、心理測量與評價等)、實踐訓練課程(個別心理咨詢與輔導的實踐、團體心理咨詢與輔導的實踐、心理測量與評價的實踐、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實踐)等四大模塊。 本研究的調查顯示,教師們比較歡迎技能技術課程和實踐訓練課程,比較忽略修養(yǎng)課程和理論課程。這是因為修養(yǎng)課程和理論課程比較耗時耗力,而且相對枯燥,而教師們參加培訓的目的比較實際和功利。 對于上海遠郊心理健康教師,雖然已經有一定的培訓基礎,其專業(yè)化程度并不高,專職教師只有18.5%,而還有30%的教師不具備教育學、心理學的專業(yè)背景 章學云.上海遠郊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yè)化現狀的調查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922. 。對于這樣的專業(yè)化水平,只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技術課程和實踐訓練課程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加強基礎理論課程和修養(yǎng)課程,只有基礎踏實了,技能和實踐才能真正進步。 因此,針對教師們的培訓需求,在前期培訓中,應加大實踐課程的比例,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課、學校心理個案咨詢以及團體心理輔導的相關實踐;而針對本學科的特點和教師長遠的發(fā)展,后期培訓中應加強教師科研能力、教師自我意識發(fā)展、教師自我調節(jié)的培訓,以及心理學基礎理論課程如何與學校心理工作結合的培訓。 4.3培訓方法的優(yōu)化 美國著名學者諾爾斯(M. S.Knowles)認為,成人(包括教師)的學習有其特征以工作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為學習出發(fā)點和學習導向;以經驗學習最重要的學習方式;希望與培訓者一起制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內容,參與教學評價;學習動機來自內部,如興趣、個人利益;能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等。從成人(教師)的學習特點、培訓需求和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的特點出發(fā),培訓方法的設計可有以下思路。 1、參與式方法 參與式方法是指能夠使個體參與到活動之中、與其他個體合作學習的方法 陳向明.在參與中學習與行動[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2. 。這里包括教師們在問卷中提到的小組游戲、小組討論、情景模擬、教授督導等。立足于不同的培訓內容,可選擇不同的參與式方法。 (1個別心理咨詢與輔導培訓,可以選擇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教授督導法。即讓培訓班的教師提供案例并扮演案例中的人物進行咨詢技巧的訓練,通過專家教授的點評與講解,提高培訓的真實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2)團體心理咨詢技術培訓,可以采用情景模擬訓練法。即在培訓班中以自愿參與的原則選取7-15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組成輔導小組,通過現場真實展現團體心理輔導的完整過程,讓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切實了解其步驟、方法和技巧。 (3)心理健康教育課的理論與實踐,可以采用視聽法、分組討論法、辯論法等。培訓者提前精心挑選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課堂實錄,在課堂上播放,讓學員分組思考和討論,以直觀把握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技能。 (4)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個人成長,可以采用小講座的形式,讓教師每人準備5-10分鐘的小講座,談自己對自我、對生活的認識,談自我的新形象設計等。因這部分課程內容更多涉及的是教師內在認同問題,通過某種形式把教師的內隱認識再現出來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自我把握和自我提高。 2、自我研修與網絡學習相結合 通過培養(yǎng)教師們的閱讀習慣,幫助教師們從專著、名著中汲取營養(yǎng),獲得專業(yè)和自我修養(yǎng)的成長。而網絡學習則可以設計網絡論壇或提供網絡學習資料,幫助教師們在培訓之余進行學習和討論交流,增進同伴間的學習和互動。 3、觀摩考察 到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得比較好的學校去觀摩教學、考察調研、見習和實習,是非常受學員歡迎的一種培訓方法。一方面可以在本市、區(qū)物色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比較好的學校,作為參訓教師定點見習和實習的基地,聘請該校優(yōu)秀的專職教師為培訓班指導教師,學員可以定期去學習和實習,獲得指導教師的指點和幫助。另一方面可以赴外省市心理健康教育成果顯著的學校參觀考察,以拓展視野,學習先進的經驗和方法。 參考資料 [1] 孫春香.學校心理健康教師培訓體系的構建[D].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08年. [2] 王明賓,程振響.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的需求評估[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3. 7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