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鎮海中學,1981年被評為浙江省首批辦好的十八所重點中學之一,1995年被評為第一所'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2014年被授予'浙江省一級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學校'稱號。現任校長吳國平。
吳國平,鎮海中學校長,寧波市名校長、寧波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寧波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寧波市有突出貢獻專家、2008年度浙江教育十大新聞人物等榮譽稱號,被譽為'連創奇跡的浙派名校長'、'中國長三角最具影響力校長'。
鎮海中學為什么越來越牛了?
那里的學生,學習是不是很辛苦?
那里的老師,教得是不是很累?
是一群好學生成就了這所學校,
還是這所學校成就了一批批學子?
解讀吳國平校長的辦學智慧,
解密牛校是如何煉成的!
最好的教育,給更多的孩子
自2000年接任接任鎮海中學校長至今,吳國平已走過近20載春秋。回想剛接任校長之時,鎮海中學在全省已經有了一定影響力,但由于行政區劃重新調整等原因,面臨著辦學競爭加劇、生源地范圍銳減、發展空間縮小等種種困難與挑戰,不少人都擔心鎮海中學從此將走下坡路,一蹶不振,一些家長甚至想方設法把孩子送往寧波中心城區、杭州乃至上海的名校求學。
面對巨大壓力,從未擔任過普通高中管理工作的吳國平內心反而異常篤定,“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他相信天道酬勤,發誓要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到高品質的教育。隨后,這所學校取得的辦學成就在很多人看來都堪稱奇跡:在只有24萬戶籍人口的鎮海連續3年出了3位土生土長的浙江省高考狀元,10年里摘得6枚學科奧賽國際金牌,率先成為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資質學校、清華大學“新百年領軍計劃”優質生源基地學校,且可推薦的人數都是浙江省最多的,多次榮獲包括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在內的國家級榮譽,連續4次被授予全國文明單位稱號,2017年又獲評首批“全國文明校園”。
同時,學校在省內的麗水、臺州、衢州及省外的貴州普安、新疆庫車、青海海西州、陜西延安等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教育幫扶工作,還接納省內外多地的校長、教師來校掛職蹲點學習,派骨干教師、管理人員到結對幫扶地區開設講座,接納學生進行委培。此外,作為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實踐基地,他還成功完成了兩批來自中西部的校長的“影子校長培訓”計劃。無論在天山腳下還是在黔西高原,都曾活躍著吳國平校長風塵仆仆與當地校長、教師分享辦學經驗、共商教育大計的身影。
以追求自覺 踐行教育理想
認真、踏實、執著、手翻(寧波方言,意指聰明能干)是吳國平留給很多人的印象。在廣大師生和親朋好友眼中,他對工作全身心投入,是名副其實的工作狂。除了校長一職,組織上還委以他民進中央委員、民進浙江省委會副主委、寧波市委會主委等兼職,相關的社會工作也比較多,但他總能恰當處理好主職和兼職的關系,把主要精力和時間都投注在學校的發展上。
令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盡管不擔任班主任和學科教學工作,但學校哪些學生是特困生,哪些學生成績起伏、思想波動較大,哪些學生有什么特長和缺點等,他似乎都了如指掌。針對不同學生的問題,總能對癥下藥。他對學生的了解程度,讓一些班主任都自嘆不如。抽出時間深入課堂更是他的工作常態,不同科目的教師都愿意他聽課后的點撥評價。
“教育說到底是一項關注細節、把細節轉化為教育契機的藝術,沒有足夠的投入和陪伴,真正的教育不可能發生。”為此,吳國平每天都會雷打不動地至少轉一遍校園,深入課堂、寢室、食堂等角角落落,用眼睛更用心去發現哪怕極其微小的問題并及時加以處理解決,同時也用心去尋找細微的美好,并將之提升放大為教育的正能量。政教主任鄔小波形象地稱吳校長踐行的是“走動式”管理。
“學生在,老師在”和“彈性坐班制”是鎮海中學的兩句看似自相矛盾的話。然而,實際上卻有機統一在了一起,成為該校教師管理的特色。學校的老師每周至少有2至3個晚上是在學校度過的,最多的每周5個晚上都在學校,為的就是為學生提供有智慧的、長情溫暖的陪伴。每天晚自修的第二節課,是固定的教師答疑時間。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去找相應的老師請教,老師們也隨時靜候著推門進來的孩子,整個過程安靜而有序。
大約在2006年秋天,在吳國平來鎮海中學的第七個年頭,有位兄弟學校的領導來學校蹲點交流。上世紀90年代,這個領導同行也多次來考察,如今十多年過去了,他發現鎮海中學的教師隊伍呈現出更為積極、陽光、勤奮的良好狀態,而在他自己的學校卻缺乏這樣一種風貌。“同行的對比給了我很大的觸動,讓我再一次深切地體會到,如果沒有一種建立在自覺自愿自發基礎之上的教育情懷、教育理想和職業行為,教師很難將教書育人的職責履行到位,更別說追求卓越了。”吳國平說,“這也成為我后來形成的‘教育——追求自覺的境界’這一辦學思想的一個觸發點。”
“校長的使命在于引領和創新。”吳國平說,“當教育自覺逐漸成為個人的辦學追求并完成初步的理論和實踐構架后,最重要的工作是要將這種辦學思想傳遞給廣大師生,讓教育自覺升華為學校的集體無意識。”
梓材蔭澤,止于至善。這是鎮海中學教師的形象寫照。多年來,教師們一直踐行以校為家,全身心服務學生。這些行為使師生之間達成了最有效的溝通,這種高貴、純粹的職業精神,也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職業觀和人生態度。
在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吳國平越來越清晰地感受到,走向自覺——社會責任自覺、學校育人自覺和個人修養自覺,其實是這所百年老校的歷史選擇,散發出它獨特的歷史意蘊。
成全學生 遇見更好的自己
“現在的高考,已經不能說是一考定終身了,人生真正的開始是在高考以后。”吳國平說,“所以,學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就應把綜合素養放在重要位置,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充分發掘他們的潛能。”
在鎮海中學,現有學科類、實踐類、藝術類、體育類、公益類等各大類注冊社團50多個。每年4月份前后,學校就會舉行為期一個月的校園文化藝術節,學生可自行策劃各種各樣的活動。
對于學生的成長,吳國平一直認為做人比做事和做學問更重要,高素質比高分數更重要,人格健全、身心和諧比學業成績更重要。
正因為有這樣的認識,學校在進行頂層設計的時候,將育人目標定格為“綜合素質強、個性特長優、學業水平高、社會貢獻大”的優秀公民,并將“教育是對人的成全”確定為鎮海中學莊嚴的辦學立場。
除了校園文化藝術節,學校還有各種各樣的活動,如外語節、漢文化節、數學節、科技節、體育節、演講大賽等,學校的日常教學活動都圍繞學生的“成人成材”展開,并融入和浸潤在各個教學實踐環節之中。吳國平說:“我們非常強調有效教學的基礎是有效的德育和體育。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十分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方法和習慣。”
從2003年開始,學校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理科創新實驗班的班主任一定要由文科老師擔任,以此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經過這些年的積淀,吳國平欣喜地看到,學生的成長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校的辦學生態變得更加開放、多元、自由。“人類即將邁入21世紀20年代,教育對象不再是整齊劃一的群體,分數和大學也不再是人們接受教育的唯一目標或主要目的。”他說,“在這樣的背景下,教育成全人需要注入更為豐富、科學、深刻的內涵。這是教育的使命和責任,更是教育拓展自身功能、展現無限魅力的契機。”
記者
吳國平
問題1
鎮海中學作為一所縣級中學能在教育界有今天這樣的聲譽,原因是什么?
因素很多。鎮海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當地重視教育的地域文化以及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校園內深厚的人文歷史底蘊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因。鎮海中學長期堅持把好教師隊伍建設中的進口、培養、使用、出口等環節更是重要因素。在幾十年發展過程中,教師愛崗敬業、以校為家的好傳統一直保持了下來。
什么是愛崗敬業?對老師來說,就看他是否能做到精心施教。
什么是精心施教?就看他對教學的五大環節——備課、上課、作業布置批改、個別輔導、考核評估——是否把握精準。舉例說,如果個別輔導都做到位了,社會上就不可能有這么多培訓機構和家教。現在因為有些老師沒有做好這個環節,社會上才會有這么多培訓機構。再說備課,現在互聯網這么發達,在網上找個教案非常容易,但是不是適合自己的學生呢?要做到符合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就絕不會拿來就用。
我們90%以上的老師每周至少2到3個晚上是在學校度過的,很多是每周5個晚上都在學校。如果老師把教書育人、陪伴學生成才當作快樂和幸福,就不會覺得辛苦,精心施教就不會難以堅持。
問題2
您怎么看待生源和教育質量的關系?
教育就像炒菜,優秀的老師碰到優秀的學生就像手藝高超的廚師有了優質的食材,可以做一桌佳肴。所以,如果生源差的話,學生的出口肯定也會差些;同樣如果教師不行,學生的出口肯定也會差些。
還有一種情況是有專長的廚師若有了一定的原材料就可以做出有特色的菜肴,同樣,有專長的老師碰到在某方面有天賦的學生,也可以培養出有特長的學生,反之就很難,也是這個道理。
教育應該把學生身上應該激發出的潛能潛質激發出來,讓他們在原有基礎上有更好的發展。老師遇到好的學生、合適的學生是一種幸運,但學生遇到好的老師、合適的老師更是一生幸運,因為每個老師和學生都是唯一的。
問題3
外界對于鎮海中學教師不做有償家教和第二職業都很欽佩,您作為校長是怎么讓老師做到的?
不是我讓老師們做到的,而是老師們自覺自愿做到的,這與老師有沒有正確的教師職業意識有關。何為老師?老師如果真的知道,就能做到。鎮海中學的老師都是有教育理想、教育情懷和教育追求的,他們知道什么是一個老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從外因來說,鎮海向來是個尊師重教的地方,再加上鎮海區域小且比較清靜,來自社會的不利影響小。在我做鎮海中學校長的16年,做有償家教和第二職業的教師不是沒有,而是能及時阻止。譬如,對個別平時工作表現不是太好的老師,一經發現學校會在講清道理的基礎上讓他提出辭職,否則學校給他打一個考核不合格,對他今后工作生活都不利;對于平時工作比較好的老師,學校會通過各種辦法進行提醒。總的來說,對教師搞有償家教的問題,我們會采取不同策略加以制止。
當然,學校也要積極創造條件讓老師們過上有尊嚴的生活。為老師們創造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的各種條件。我們的老師全心全意為學生,學校也要全心全意地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鎮海中學老師的工資收入至少能做到和鎮海當地公務員平均水平相當。鎮海中學管理的民辦小學、民辦初中,這些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僅面向教工子女敞開,還對教工子女實行學費適當減免,當地群眾也很認可和尊重鎮海中學的老師,沒有反對的聲音。再如,我們有老師生了重病,學校就會調動所有的資源和人脈來幫他。你對某位有需要的老師盡心盡力,其他老師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并表現在行動里。
問題4
別的學校如果想學習鎮海中學的辦學模式,您有哪些建議?
不管什么學校提出老師或者管理干部想到鎮海中學來考察,我們都是歡迎的,因為,我常說,像鎮海中學這樣的學校應該承擔更多的教育責任。來我校考察交流學習的人確實很多,我們基本做到來者不拒。其實各個地方的辦學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嚴格意義上來說,也許辦學也像教學一樣,我們常說教學有方法,但無定法,辦學校也是這樣,辦學有方法,但沒有定法。影響辦學水平和發展水平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但辦學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從實際出發,辦學理念和思想要契合學校實際,學校管理也要從實際出發、從教育的本意出發,不能人云亦云,要有定力,有自己的理解,才能引領師生。
這里強調三句話:一是辦教育要從尊重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出發;二是教育管理要從實際出發,處理好教育理想與教育現實、共性與個性、歷史與現實、繼承與創新、政治與教育的關系;三是要把教師放在第一位,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只有教師好,才能學生好。
現在很多人提“互聯網+”時說未來學校會消亡,我覺得這是錯誤的。“互聯網+”永遠代替不了學校教育,在學校里,才會有師生間面對面的交流和互動,才會有真正的情感交流,這是網絡視頻教學做不到的。真正的教育,并不只是教學,而是包括了知識、能力、習慣、正確的三觀、志向和抱負培養等等,那是一種對人的全方位的影響。
我們提供:一流的培訓、精品的出版、專業的發行。
業務洽談請聯系:17625924932(沈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