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誠實見自己 -
(四)如何進行自我觀察:誠實面對自己,方可轉化內心沖突的痛苦
看見自己,也會看見真相。
那些生活之中,各種困惑和糾結的,看過去是事情令自己感覺復雜,其實,也是自己習慣性的內在沖突所致。
人們限于生活習慣之中,就是一個當局者,自然會被迷惑。被外在事物迷惑,被內在沖突迷惑,當局者,總是難以看見自己的,所以提及自我觀察,這便是它的一個用意——為了看清自己,對自己了然,看見事實真相。
進行自我觀察,雷德·霍克提了第四個原則:無情地誠實面對自己。
無情地誠實面對自己這個原則中,強調的是誠實的重要性。誠實,是對自己坦然坦白,對自己不虛妄,以誠實來引導自己看見關于自己的真相,而不是無意識遮掩或者掩飾。
不可否認,生活之中,我們總會不自覺地欺騙自己,可我們會認同于此,因為我們會默默地覺得它理所當然。既然如此,我們當然就不可避免地因此感到困惑而不自知了。
我們會被美好和優秀的事物所吸引,那些東西往往自帶著一些令我們青睞的品質標準。于是我們會傾向于也擁有那樣的品質,無論是精神品質,還是物質品質,我們會希望自己是一個優秀和貌美的人,想象著自己有一個美好的形象······于是,也因此可能會反過來,批判或者質疑自己很糟糕。
可以見得,無論是優秀還是糟糕,都是我們的想法,重要的是,這樣的想法是片面的。無論是青睞還是批判,都是自帶個人的主觀色彩的態度,那么這樣的態度和想法,就不是客觀事實,是虛假的。
當我們會如此進行好與壞的二元對立的劃分,我們已經是在制造沖突,因為二元對立本身就是沖突,而我們自己內在的沖突,也被自己漠視了。其實是因為我們從來不會去覺察自己的內心,當然就看不到自己的內在沖突了。
如此一來,我們便在習慣性的無意識之中,活在了自己的謊言里,活在自認為自己好或者不好的虛假中。這種習慣性的行為,會讓我們無法看見自己的事實,一直處于重復困惑和糾結當中。
如果我們能夠誠實面對自己,首先我們就是愿意接納自己的人,那么批判就不會輕易發生。自此之后,對于困惑和糾結的痛苦,如實接納和看待它們,至少,我們已經轉換了和痛苦之間的關系,我們終于不再排斥痛苦。
過往的我們,如果尚未進行自我觀察,我們是不愿意待見自己的痛苦的。而不愿意待見痛苦,其實是不愿意待見真實的自己,因為我們的痛苦,是我們的一部分。只有誠實坦然面對,我們才能夠因為允許它的發生,等候它的轉化。
試著感受一下這樣的體驗,痛苦時,如果我們不抗拒,就不會感到因排斥而來的痛苦的強烈,當我們什么也不做,不試圖去改變它,只是接納與感受,那么痛苦會慢慢平靜下來,自己的情緒狀態也變得穩定。
感受著痛苦的時候,就不再如排斥抗拒它那樣令人難受。情緒和痛苦只是身體里的能量,能量不會消失,只能被轉化。只要我們不干擾它,進行自我觀察的身體會知道怎么來處理它們,倘若我們以習慣去干涉它,琢磨它,認同它然后被動做出痛苦的反應,批判它,甚至試圖療愈它······
我們的習慣,只會加劇痛苦的感受,而當我們進行自我觀察,誠實面對,我們就會接受此時此刻,自己是一個痛苦的人。習慣性反應的人,因為認同于痛苦而更加痛苦,而接受痛苦的人,因為感受于痛苦而變得坦然。
痛苦又如何,只要心平靜,靜能生慧,身體就會自然地知道如何實際地行動,不會虛假。這就是誠實面對自己的自我觀察的效用。
如果能夠觀察到自己面對痛苦的過程,就會發現,不認同于痛苦時,只是和痛苦靜而處之,在身體里感覺它,就不會再增加痛苦的能量,反而會因為放松而釋然,認同只會導致我們緊抓著痛苦,耗費能量。
人的痛苦,往往來于內在的沖突,一些虛假的存在所致,一旦我們認同于它,便只是一直痛苦。一經誠實面對,它才會讓你看見痛苦和自己的關系,只要有狀態的平靜,就會看見痛苦如何發生,看見自己的內心,看見自己的渴望與執念·······這些,都要我們對自己誠實。
痛苦要轉化,其實是要改善我們自己和痛苦的關系。誠實面對自己,坦白于自己,不再受到習慣束縛,改變和習慣的關系,也就改變了和痛苦的關系。那么,我們和自己的關系,和周遭的世界,才會更好。
唯有誠實,才可見自己。
在文字里獲得力量的我,希望透過文字賦力量予你
所有的相遇,都因你而來
適逢的文字,適逢的你我,適逢我的微信公眾號:我及我
如果剛好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公眾號,適逢更豐富更即時的文章~
在這里,見你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