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智慧的結晶,這個智慧的特征就是“和”。北京故宮里有三個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就是最高的和諧;“中和”是陰陽相互協調產生的和諧;“保和”就是當它不和諧的時候,進行一種管理調節使它和諧。《易傳》里也反復說到和諧的道理。所謂“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作為一種核心的價值觀,它凝聚了中華民族精神,幾千年來賡續不斷,生生不息。
《易經》哲學認為,事物和諧的本質是能量和諧,和諧是事物運動變化的一種狀態,一種組成和參與事物運動變化兩方和多方面都情愿接受的理想狀態。愛,表現為對人或事物有深摯的情感。在和諧的理想狀態中充滿著兩方和各方面的真摯的愛和自己的情愿。和諧是從無序到有序的變化過程。和諧是從沖突到和解的轉變過程。和諧不是平均而是均衡,和諧承認差異,正視差異的客觀存在。和諧就是形成均衡變化的整體性系統。
《周易》講“三才”之道,就是為了凸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這個整體和諧意識,就是追求和保持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白儭笔菫榱饲蟆巴ā?,“通”則以各種勢力的和諧統一為前提。
《說卦傳》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道”雖分為三,但核心則是陰陽變易法則?!断缔o傳》曰:“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庇终f:“生生之謂易。”這是認為事物變化乃陰陽相互推移的過程。只有陰陽相反性能之間的相資相濟,相互補充,才能維系事物的健康發展。此所謂“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這表明,天、地、人各有其遵循的法則,天道曰陰陽,地道曰剛柔,人道曰仁義。但由于三者均由性質相反的兩個方面共同成就,所以又有共同遵循的規律。《周易》追求天人、即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統一,也正是基于此種“共同遵循的規律”。
《易經》哲學所謂的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統一,主要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天人之間具有內在同一性;一是天人之間具有相輔相成和互補性?!兑讉鳌诽貏e強調人對天道的效法,而主張推天道以明人事?!断髠鳌穼α呢载粤x的解釋,充分體現了這一特征。如其釋《乾》卦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贬尅独ぁ坟栽唬骸暗貏堇ぃ右院竦螺d物?!贬尅锻汀坟栽唬骸霸评祝?,君子以經綸?!贬尅睹伞坟栽唬骸吧较鲁鋈?,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贬尅洞笮蟆坟栽唬骸疤煸谏街校笮?,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釋《益》卦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等等。
這些話表明,在“天之道”與“民之故”之間是存在著內在同一性的,人們通過認識和效法天道,就可以從中汲取教益,引伸出人事所遵循的原則。
《易傳》也重視天人之間的差別性,而主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如《系辭傳》說:“天地設位,圣人成能?!薄俺赡堋本褪浅删吞斓鼗f物的功能。又如《象傳》曰:“天地交泰,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span> “裁成”即裁節成就;“輔相”即輔助贊勉。這些都是分別人道與天道的不同,強調人在自然面前應積極主動,參贊天地的大化流行。
正因為天人之間的和諧統一不以消解人的主觀能動性為前提,而以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為基礎,所以《周易》特別強調,只要人們努力把握天人之間共同遵循的本質規律,探討陰陽變易的法則,發揮自我的仁義之性,就能安身立命。
此即《易傳》所謂的“窮理盡性以至于命”。做到了這一點,就能“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跋忍臁奔聪扔谔鞎r的變化而行事;“后天”即天時變化之后行事。這是說只要掌握了道,其德行就能與天地日月鬼神的變化相一致,也就能預測天時,順時而動,從而達到天、地、人三者之間的整體和諧。
《周易》的這種整體和諧意識,站在天道的立場說,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與合規律運動。站在人道的立場說,是“順乎天而應乎人”的道德理想與“保合太和”的精神境界。
在這樣的“和諧”中,天與人,自然與人, 便可以超越分別,達到合一。而達到了這種“合一”,也就是真正達到了《易傳》所謂的“樂天知命故不憂”?!皹诽熘?,即參合天地的化育,知曉主體自我的定分,并在萬物與我為一的氛圍中超越一切憂患,而其樂融融。這是天與人,自然與社會的整體和諧。
此種和諧既是一種美的境界,更是一種善的境界。但它又不僅僅表現為一種境界,還體現為“化成天下”的事功,所謂“天地感而萬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即天地交感帶來萬物化育生長,圣人感化人心帶來天下的昌順和平。如是,則“保合太和”而“萬國咸寧”。
《易經》哲學認為,和諧是不同事物之間相同相成、相輔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補、共同發展的關系。這也是辯證唯物主義和諧觀的基本觀點。共融這個詞匯本是“和諧”內含之意,就是通過對現有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實現價值的等效流通,共同分享經濟成果。
現時代的和諧共融,就是社會不同成員通過相輔相成、互助合作、互促互補、共同分享發展帶來的經濟成果。這也是我們的祖先在《易經》里早就給予我們的教誨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