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津《周易》
人類最遠古的文化與文明,當屬卜卦。伏羲先天八卦,文王后天八卦,初衷都是為了人類的生存。問天、問地、問人與天地之間的關系,問人與神鬼(祖先)之間的關系,都是八卦。
象數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易經》的思想體系就是圍繞著卜筮展開的。在《易經》中無論是陰陽八卦、六十四卦的符號,還是他們之間的流轉變化,都顯示了世事的一定規律。
自古以來,卜筮的高手名人很多,例如北宋著名的易學大師邵雍,東漢末年的經學大師鄭玄,漢易象數派的代表人物京房,魏晉易學大家王弼,玩易在覆手之間,神通莫測。孔子熟占,但更多著眼于《易經》中對宇宙規律的高度概括。把兩者融通結合起來,是占筮的最好方法。
電腦、高科技發展到現代,人類對于天象的預測達到前人無法比擬的地步,出現了一批“未來駕購師”新的職業,對人類的未來作出超凡的推理,實際就是現代的占卜術。
占筮具有推理性、預見性、指導性,是一門嚴肅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也是一門心理學。因此把控這門學識的人,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才能為人解惑指點迷津。其次要掌握《易》的內涵精髓,綜合卦的推理方法,才能卜得準卜得靈。
本書以《易經》為基礎,結合二十多年的實踐經驗,以相對簡便的方法,編撰出來。
所謂“密籍”,表示本書不公開出售,不輕易示人。因為一但掌握了本書的要義與方法,為人占卜問卦,可以收費,收費便應為人消災指點迷途,此為善。如果隨意被不精通者使用,會造成傷害。若被心懷私念之人用作賺錢的工具,則傷天害理。
研究《易經》的學派,分象數派與義理派兩部分。象數派著重用占卜來推斷事物的現象、性質及命運;義理派則著重從哲學價值解釋卦名的涵義和卦爻象辭的意義。它們是《易》的陰陽兩面。
象和數的含義是不同的,象是形象,數是數目。比如一個人,男、女、老、少、美、丑、胖、瘦等表現出來的形象特點是“象”。而其相貌特點的年齡、身高、三圍等數字就稱“數”。世界有形狀的萬事萬物都有象有數,象數派就是通過《易經》卦象和有關數字解釋《易經》,解釋卦象象征什么和卦象之間的關系,以推斷過去,分析現在,預測未來。屬自然科學。
義指意義,理指道理。義理派注重從《易經》卦名、卦辭、爻辭、卦象中推斷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及其意義,從而指導如何做人、人與物,人與人的關系,屬社會科學。
遠古時代,人類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包括對自身的各種現象,很不了解,占卜可以幫助指導人的判斷力無法解決的問題。無論是國家的朝政大事,軍隊的出征,還是百姓的祭祀祖先、生產、遷徙、婚喪大事都要事先進行占卜。
古人認為如果卜到吉兆,就是神靈或祖先在保佑;如果卜到兇兆,就要反省自身的過失。儒家認為占卜所得到的結論并非是最后的結果,它在一定程度上帶有警示作用。占卜的卦辭爻辭除了反映大自然的天道外,對人的倫理道德也有指導作用,能夠幫助人分清是非對錯,指導人棄惡揚善。
孔子的《易傳》,號稱十翼。其中《系辭》以乾(天)坤(地)中心,闡發陰陽之道、天人合一的原理,以一言“推天道以明人事”,將義理與筮數筮法融為一體,建立更為科學的孔門易學。
《系辭》第二章:“圣人設卦觀象,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兇者,得失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孔子從不迷信,也不相信鬼神。“子不語怪、力、亂、神”。《論語. 述而》孔子不說怪異、暴力、弒亂、鬼神之事。只有在講到祭祀時,才提到鬼神,但指的是亡靈。他更信仰天地大自然的規律。講到占卜,《系辭》第四章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筆者研討《周易》二十余年,寫出系列通俗讀物。第一部涵蓋六十四卦的《周易人生》,從哲理人生角度為每卦點明一個卦題,然后以卦辭為中心解釋本卦的涵義。以此為依據,獨創六十四卦簽,有誠心求簽問卦者,多年以來,每每靈驗。古代占卜非常流行,遠古用龜紋,周朝用蓍草,都比較繁瑣。后有金錢卦、梅花易數、納甲筮法等等,現代最簡便的方法是抽簽。卜卦還有觀星相、看風水、相面、相手、解夢等手段。
占卜的手段,都不難學,難在解卦。表面上周易是預見吉兇的卦書,骨子里卻是講義理講修養的書,和龜卜、蓍占及流行于市街廟堂的占卜迥然不同。它的軀體與靈魂統一蘊涵在《易》象中,象意晦而且奧,難以體會,例如北齊年間,有一個人的父親得了重病,于是托人找了一個算命先生占算父親的吉兇。當時占得了一個泰卦。“地天泰”代表吉祥安樂,有三陽開泰之意。算卦先生說:“恭喜恭喜!你父親的病很快就會痊愈了。”占卦人也十分歡喜,給了很多銀子,算命先生也滿意離去。這事傳到著名占筮家趙輔和耳中連連搖頭:說:“這個人的父親很快就要入土了。”占卦人聞訊大罵趙輔和,然而不久他父親就死了。
算命先生的斷語是根據天地相交、萬物亨通的外表字義來下斷語的。趙輔和是從卦象著手,泰卦是坤上乾下,坤代表泥土,乾代表父親,父親被壓在泥土之下,不正是代表這人的父親快入土了嗎?
《易》象是由陰陽兩個形象組成的。象具有象征性、廣闊性、多樣性、雙重性的特征。宇宙間萬事萬物,包括物質與精神。孔子說:“《易》之道,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道出了《易》象內涵與外延的廣闊性,表現千變萬化、五花八門的事物的多樣性。象的取義又是多樣的、靈活的、辯證的。
人的一生,如四季輪回、喜怒哀樂、生老病死、榮華富貴、進退沉浮、成敗得失等都逃不脫64卦。有鑒于此,當有人面對困惑而不能自解時,便問于卦。荀況說,問卦必須有三種心態:不誠不占,不義不占,不疑不占。
《中庸》曰:“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要想自身誠實了。要想自身誠實也有方法:應預先明白善,如果不能明白善,就不能誠實了。誠,是天道的根本;誠實,是做人的道理。
古人占卜,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心要凈,意要誠,然后沐浴更衣,焚香禮拜。
誠是信的基礎,誠不立,則不會有信。誠信是個體道德的基石。“君臣不信,則百姓誹謗,社稷不守;處官不信,則少不畏長,貴賤相輕;交友不信,則離散郁怨,不能相親相愛。”《呂氏春秋
義者正義之謂,占卜不可心存邪念。義者,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義也。見得思義,因果濫取不讓之物。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所以人發為羞惡之心,發為剛毅之氣,義也。義為散發之機,散出去的東西不求回報。
《易經》占卜,重在過程,不在結果。荀子曰:“知易者不占。”人之煩惱、不順、困難、委屈、失敗、不睦、怨恨、憂愁、思念、憤怒、悲傷、失意、孤獨、病亡在日常生活是常見現象,否則不是生活。多加強自身修養,而不必每事必問。
作為卦師,首要是修德。問卦者不僅告訴你的穩私,甚至將身家性命托付給你。就像教師、醫師、司機一樣。所以占卜也叫算命,絲毫馬虎不得。《易經》六十四卦,卦卦有卦德。筆者專著《易經的道德觀》,系統介紹了每卦的卦德。道德像面鏡子,客觀真實,毫無虛偽;道德像座橋梁,連接卦與卜者之間的心靈。
其次是修道。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卦師要為問卦人解惑、開悟、指點迷津,就必須通道。有人《易經》尚未讀懂讀通,就急于學卦。漢陽歸元寺外有一條卦街,有人打著“周易大師”、“國際周易大師”的招牌,左手一只卦筒,右手一本卦書,招攬過往顧客。經了解這些人對《易經》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一竅不通。
所謂道德,無道何來德?無德何有道?學為師之骨,德為師之魂。道德是潺潺的流水,永不干涸;道德是屹立的高山,威嚴肅穆。
我們學習易經,對周易本義要認真研讀,打開問道周易與人生之門。
(此文作者左濟平先生委托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