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小有愛心,長大了才能對朋友好,對親人好,對父母好。所以,孩子的愛心要從小培養。反過來,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長的性格習慣,都會影響孩子,所以,什么樣的父母,一般會培養出什么樣的孩子。只有富有愛心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富有愛心的孩子。孩子時時刻刻把父母作為自己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新年華教育春
生活中,有許多父母都抱怨自己對孩子疼愛有加,而孩子卻自私自利,不懂得關心父母、關愛他人。古人說:“人之初,性本善”,其實并不是孩子生來就缺少愛心,而是由于父母對孩子的溺愛、不注意教育方式等,把孩子的愛心在不經意間給剝奪了。那么,如何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愛心呢?
培養孩子的愛心,要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具體可以這樣做。
1.以身作則
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作為父母,作為榜樣,家長們平時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孝敬老人、關心孩子、關愛他人、樂于助人,這些行為孩子都會模仿,在他們心中會形成一個固定的想法:這樣做是對的。也會讓孩子覺著父母是富有愛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個像爸爸媽媽那樣的人。
2.在平時的生活中給孩子創造機會
愛心不是說出來的,是用行動做出來的,不要認為平時給孩子多點關心和疼愛,等孩子長大了,他自然就會孝敬父母,疼愛父母。這完全是一種誤解。事實上施愛與接受愛是相互的,你沒有給孩子學習關愛的機會,他們怎么會關愛別人呢?比如,公共汽車上,家長對孩子說:“你看,那個阿姨抱著小弟弟多累呀,我們讓他們坐到這里來吧。”鄰居阿婆年老生病,家長帶著孩子去探望問候,幫阿婆做事。新聞報道有人缺錢做手術,生命垂危,家長帶孩子去捐款,獻上一份愛心。
3.鼓勵孩子的愛心
如果你看到你的孩子幫一只受傷的小雞包扎傷口,你的反映會是什么,會生氣的跟孩子發脾氣,責怪他不講衛生嗎?你可曾想過孩子為什么去碰這看起來的很臟的小生命,是因為同情與愛心!如果你這樣做,孩子的愛心就被你剝奪了。如果換作你,你的心情會怎樣。事實上,在很多情況下父母并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在不經意間傷害或剝奪孩子的愛心。
只要我們注意日常生活中對孩子一點一滴的培養,一言一行的引導,扎下“愛心”的種子,隨著孩子的成長,這顆種子就會在孩子心里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經常在新年華教育講座的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