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后,大英帝國統治下的英屬印度逐步失控,英國人開始準備讓英屬印度獨立。而印度人始終追求的是一個統一的印度,盡管印度人也明白,印度僅僅只是一個地理名詞,從來沒有過一個統一的國家。但印度人可不管這些,既然英國人幫忙把印度統一了,那么印度理所當然應該繼承。
印度人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但曾經的英屬印度畢竟只是強制捏合在一起的統治區域。在1947年獨立的時候,由于宗教信仰問題,英屬印度分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
盡管和巴基斯坦分家,但也不妨礙印度繼續拉攏緬甸和斯里蘭卡等這些曾經的英國殖民地。既然印度有如此大的野心,那么印度獨立的時候,為什么不把緬甸拉來組成面積更大的國家?
其實印度獨立前后,對緬甸也確實拉攏過,但最終失敗。
英國在占領印度后,將魔爪伸向了周邊,緬甸就是下個目標。緬甸原本是清朝的藩屬國,但大清自身難保,也顧不上。沒幾年緬甸就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隨即成為英屬印度的一部分,但也僅僅幾十年的時間,緬甸分離出來又成為了英屬緬甸。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看似跟印度離得近,但卻并沒有組成一個國家的歷史。而在殖民時代,也僅僅只有區區幾十年的時間,并不足以讓緬甸和印度組成一個國家。
緬甸在后期之所以分離出來,很大原因是緬甸和印度不可調和的矛盾,被英國人統治那是被逼無奈,緬甸人可不想被印度人統治,況且還是在征求緬甸人意愿的情況下。
尼赫魯有意把緬甸拉過來,但這里面會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緬甸以什么身份進來。組成聯邦國家是一個意思,但如果只是一個省就是另一個意思了。
尼赫魯拉攏緬甸,是出于政治考慮,根本不是兩國老百姓的意愿,本來緬甸就是一個獨立國家擁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及歷史,加入印度不只是說說而已,需要老百姓的支持。
緬甸加入進來,緬甸政府將會處于尷尬地位,尼赫魯不會傻到讓出權力,讓緬甸人當家吧。如果是聯邦,那么就要分享權力,如果是讓緬甸自降身份,成為一個省,那根本就不可能。
況且印巴分治,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印度人揪著權力不放,才讓巴基斯坦的真納選擇了獨立。所以面對這個問題,緬甸人不會不清楚。
但如果強來的話,那么緬甸可不是錫金等國家,不堪一擊。印度吞并錫金,控制一些小國那是不費什么力。但是,如果要吞并緬甸,印度得掂量自己的能力,說不定緬甸沒搞定,自己先遇到麻煩,所以只能識趣的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