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東晉桓溫:從浪子到英雄,他的人生,從37歲開始
東晉權臣桓溫是個大人物,平生能文能武,西平巴蜀,三次北伐,權傾朝野,評個“大晉十大杰出青年”不成問題。
但,桓溫最推崇的英雄豪杰是劉琨
有一年,桓溫北伐,偶遇一個老婢女,說是當年劉琨府中的家伎。此時,劉琨已去世多年,婦人早已年老色衰,她一見桓溫,潸然淚下。
桓溫問,這是何故?
老婦人答道,官家甚似劉司空(劉琨)。
桓溫一聽,感覺人生到達了巔峰,回去修整衣冠,打扮一番,再沾沾自喜地問老婦人:“我何處似司空?”
老婦人似乎存心拿桓溫開涮,說:“眼甚似,恨小;面甚似,恨薄;須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聲甚似,恨雌。”
桓溫自詡雄姿英發,結果被老婢女當面譏諷了一番,只覺自討沒趣,將冠帶一解,回家睡大覺,悶悶不樂好幾天。
這個婢女一定精通飯圈女孩的自我修養。劉琨在當時可是全民偶像級別的人物,也難怪她會認為,桓溫與自家主人相比是不自量力了。

▲清·華喦《金谷園圖》
1
劉琨(271—318),字越石,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后,出生于官宦世家,名副其實的貴族官二代。
中山靖王劉勝是漢景帝之子,三國時蜀漢的劉備自稱中山靖王之后,唐代詩人劉禹錫也是中山靖王之后。有人可能會疑惑,劉勝這一支基因太逆天了,竟然出了這么多杰出人物。其實,據史書記載,劉勝沉迷酒色,有一百二十多個兒子,傳至三世、四世,以至百世,這一支的人口自然是呈指數級飆升。
以后在大街上遇到某人自稱為中山靖王之后,還請盡量保持淡定。
劉琨10歲那一年,晉軍興兵伐吳,天下重歸一統。生活在太平盛世,以雄豪著稱的文藝青年劉琨在流行花樣美男的時代,也算獨樹一幟,此生做不了治世能臣,大概也能做一清平書生。
可惜,晉朝的劇本實在出人意料。
劉琨年少成名,26歲時出任司州從事。司州,治所在都城洛陽,從事,是刺史的佐吏,主管文書,位不高,權卻不輕。這一時期,有一位同僚和他非常要好。
此人姓祖名逖(266-321),字士稚,出身范陽祖氏,比劉琨年長5歲,時人稱其有贊世(治理天下)之才。兩人寢則同床,無話不談。
一天,夜半三更,老大哥祖逖偶然間聽到陣陣雞鳴。
按照當時迷信的說法,半夜雞鳴是“惡聲”,是不祥的征兆。《隋書·五行志》還煞有其事地記載:“昏而鳴,百姓有事;人定鳴,多戰;夜半鳴,流血漫漫。”
祖逖不以為然,他輕輕踢醒睡在旁邊的劉琨,說:“此非惡聲也。”
夜半雞鳴激起了二人的豪情壯志,兩人起床,執起佩劍,走出屋外,在月光下,舞劍習武,不知東方之既白。
優秀的年輕人總是互相激勵,劉、祖二人志趣相投,常一起談論時事,聊到半夜。當時八王之亂方滋未艾,朝局動蕩,祖逖頗有遠見,他對劉琨說道:“若他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我與足下各為其主,在中原相遇時可要退避三舍啊。”
誰也想不到,多年以后,他們一人在南,一人在北,成了戮力捍衛晉室的忠臣。


2
此時的劉琨顯然沒有祖逖的眼光,在八王之亂中,劉琨游于權貴之間,在聲色犬馬的浮華生活中走向了西晉的末路。如果他的人生就此結束,后世史書或許只會給他一個評價——“實佻巧之徒歟”
劉琨的另一個好朋友,是石崇
石崇富可敵國,曾與晉武帝的舅舅王愷斗富,不落下風,交朋友從不在乎別人有沒有錢,反正沒他有錢。石崇常在自己的豪華別墅金谷園辦文學沙龍,劉琨和哥哥劉輿(字慶孫)都工于詩賦,在文學上頗有成就,世人贊曰:“洛中奕奕,慶孫、越石”,兄弟倆都是石崇的座上賓。
劉琨“素奢豪,嗜聲色”,和石崇也蠻合拍,從他寫的一首《胡姬年十五》,可見其確實有風流才子的一面:
虹梁照曉日,淥水泛香蓮。
如何十五少,含笑酒壚前。
花將面自許,人共影相憐。
回頭堪百萬,價重為時年。
元康元年(291年),皇后賈南風借宗室之手翦除外戚楊氏集團,隨后又專政擅權,八王之亂揭開序幕。
賈氏專權后,其親信雞犬升天,其中,賈后的外甥賈謐掌管機要,他驕橫跋扈,平時連太子都不放在眼里。朝中風云突變,石崇從中看見了“商機”,認為賈謐奇貨可居。
恰好賈謐常自以為是文學青年,也喜歡辦文學沙龍,石崇遂與一眾好友前去巴結,除了劉琨兄弟倆,還有“古代男子的顏值標桿”潘安,“江東二陸”陸機、陸云兄弟,“洛陽紙貴”左思等,共二十四人,時人稱為“二十四友”。
酒肉朋友不可深交,賈氏得意的日子很快就到頭了。
永康元年(300年),趙王司馬倫偽造詔書,以賈后殺害太子為由,起兵討伐賈后集團。賈后、賈謐被殺,樹倒猢猻散。沒過多久,石崇、潘安因得罪司馬倫一黨,受誣陷下獄處死,為自己的政治投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在這次政變中,作為 “二十四友”之一的劉琨卻保住一命。原來,司馬倫的兒子司馬荂是劉琨的姐夫。本來就是親家,劉琨兄弟也都是人才,司馬倫不好撕破臉。無論在哪個時代,金錢都沒有關系管用。
八王之亂前后歷時16,各路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天災人禍并行。劉琨處境尷尬,多次改換門庭,先后依附于齊王司馬冏、范陽王司馬虓、東海王司馬越。
劉琨親眼所見,是原本處于上升期的帝國,被司馬家族攪得天昏地暗,神州流血千里,百姓顛沛流離。也許直到那一刻,他才懂了祖逖那句“相避中原”的約定。

▲明·仇英《金谷園圖》
3
司馬氏同室操戈之時,有人在背后默默舉起了屠刀。
北方各少數民族察覺到晉朝內亂,軍事實力大大削弱,逐漸擺脫朝廷控制,對中原虎視眈眈,一場大變局悄然爆發,北方由此進入五胡十六國時代。
永安元年(304年),晉室成都王、河間王、長沙王和東海王還在鏖戰,率領流民南下入蜀的氐族領袖李特之子李雄已于成都稱王,建立成漢政權。
同年,匈奴五部大都督劉淵于左國城(今山西離石縣)以興復漢室為名起兵反晉,集結數萬之眾,自稱漢王,和李雄湊了對“王炸”(劉淵所建政權史稱前趙或漢趙),不久后西晉并州(轄域主要在今山西省境內)所轄二國四郡,半數落入其手。
劉淵為造反找的理由也很有意思,他認為,昔日漢室與匈奴和親,雙方又曾約為兄弟,而自己又早已改劉姓,取漢名,我們匈奴人是漢朝的外甥,也是漢朝的弟弟。劉淵還追謚蜀漢后主劉禪為孝懷皇帝,一個匈奴人高舉“復漢”大旗,劉備、諸葛亮在九泉之下若有知,不知該作何感想。
時勢造英雄,天生劉越石,自有其使命。
永嘉元年(307年),前趙業已坐大,北方已逐漸成為胡人鐵騎燒殺擄掠的戰場。劉琨臨危受命,出任并州刺史,加振威將軍,領匈奴中郎將。

▲西晉并州、冀州地圖   圖源/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山西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與國都洛陽不過一山一水之隔,此地山環水繞,險關眾多,且蘊含著豐富的資源。
戰國時最大的一場殲滅戰,長平之戰就是因秦國與趙國爭奪山西的上黨展開。
隋末,李淵于太原起兵,憑借地利,順汾河而下,攻克長安。
一直到近代,晉系軍閥閻錫山占據山西38年,休養生息,保存實力,鮮有人可威脅其地位。
五胡南下,首當其沖的也是并州,一旦失去這道防線,整個華北岌岌可危。
這一年,劉琨37歲。這個半生蹉跎的紈绔子弟,就此改變人生軌跡,成了臨危受命的民族英雄。即便是人生從37歲開始,一切也未成定局。
4
劉琨離開京城,取道上黨趕赴晉陽(今山西太原),一路上親眼看到民生凋敝、官民逃散的慘狀,悲不自勝,遂提筆向朝廷上表陳述,請求下撥糧食布匹支援,文中字字泣血:
臣自涉州疆,目睹困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攜老扶弱,不絕于路。及其在者,鬻賣妻子,生相捐棄,死亡委危,白骨橫野,哀呼之聲,感傷和氣。
當時,并州鬧饑荒,哀鴻遍野,原先鎮守晉陽的東嬴公司馬騰與劉淵幾經交手,連連敗北,不得已調任鄴城,不少百姓為了吃一頓飽飯,隨其潰軍離去,放棄守土,美其名曰“乞活”。
劉琨到并州時,無兵無糧,見此地官舍焚毀,人口銳減,猶如一座死城。“余戶不滿二萬,寇賊繼橫,道路斷塞……府寺焚毀,僵尸蔽地,其有存者,饑羸無復人色,荊棘成林,豺狼滿道”
他沿路好不容易才招募一千多人,突破前趙軍的阻擊,由上黨轉戰至晉陽,在此開始對并州的慘淡經營。面對殘破的晉陽城,劉琨“對癥下藥”,率軍民清除荊棘,收葬尸骨,重建府第,經營市場,修繕牢獄,同時聯合由豪強地主郭默、魏浚等領導的塢堡勢力,共拒強敵。
即便如此,不少老百姓仍不愿聽從指揮,四處逃散,“一日之中,雖歸者數千,去者亦以相繼”。困守晉陽的劉琨,前途未卜,分外孤獨。
有道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自從赴任并州刺史,劉琨的詩不再是風花雪月,而多為慷慨悲歌,傷懷時亂。他的詩成了五胡亂華的真實寫照,滿含血淚書寫一個時代的悲劇。
在赴任途中,劉琨將一路上的苦難經歷和憂思,化為一首《扶風歌》
朝發廣莫門,暮宿丹水山。
左手彎繁弱,右手揮龍淵。
顧瞻望宮闕,俯仰御飛軒。
據鞍長嘆息,淚下如流泉。
系馬長松下,發鞍高岳頭。
烈烈悲風起,泠泠澗水流。
揮手長相謝,哽咽不能言。
浮云為我結,歸鳥為我旋。
去家日已遠,安知存與亡……
后人評價道:“作者一生氣象,于此亦見一斑”
在劉琨的號召下,留下來的并州軍民同仇敵愾,耕田耨地時仍不忘帶著盾牌,背著弓箭。不到一年,晉陽城內外又聞雞犬之聲,之前流亡各地的百姓也陸續返回,還有無主可依的士人慕名前來投靠。
史書記載,當時上黨、壺關守將先后戰敗投降,“并州諸郡為劉元海所陷,刺史劉琨獨保晉陽”
劉琨是正兒八經的漢室后裔,為保晉室而戰,與其對峙的匈奴人劉淵自稱“漢氏之甥”,卻打著興復漢室的大旗,歷史上難得有如此荒誕的一幕。隨著劉琨到任,劉淵對晉軍不由得多了幾分忌憚,其大本營左國城距離晉陽也不遠,遂于永嘉二年(308年)遷都蒲坂。
永嘉四年(310年),劉淵之子劉聰即位,次年與羯族豪強石勒兩路聯軍,攻克洛陽,擄走晉懷帝,殘殺王公百姓三萬余人。
國都陷落前夕,中原權貴棄城而走,幾乎搬空了洛陽,宮廷守衛潰散,饑餓肆虐皇城,盜賊公然搶劫,曾經繁華的都城成了人間地獄。那些將家產敗光的權貴,只留下一個滿目瘡痍的爛攤子,讓百姓任由胡虜蹂躪。
永嘉之亂中,衣冠南渡,朝廷潰敗,外援無望,中原士大夫紛紛南逃,劉琨卻依然堅守著晉陽,而這僅僅只是開始,在并州,他一守就是十年。
▲永嘉之亂,五胡入華
5
劉琨和他的晉陽,成了匈奴人的眼中釘,劉聰以石勒為上黨公,主持并州戰事,對晉陽展開猛攻,陷入重重包圍的晉陽,危如累卵,形勢愈發艱難。
劉琨與石勒交鋒,互有勝負,他還寫下《與石勒書》,勸說石勒脫離前趙,效力晉室。
石勒是羯人,早年曾被前任并州刺史司馬騰賣為奴隸,與其母失散多年,劉琨聽說后,甚至派人尋找石勒的母親,好生照料,送到石勒營中。他的仁慈始終喚不回石勒反叛的心,石勒決意與晉為敵,回絕了劉琨的好言相勸。
一天夜里,月黑風高,劉琨登樓眺望。
城外,胡馬嘶嘯,旌旗飄揚。城中,斷壁殘垣,滿目荒涼。
孤城陷入前趙兵馬的重重包圍,援軍杳無音訊。此情此景讓劉琨悲憤交加,他在高樓上清嘯數聲,以抒其懷。
城外大軍聞此聲,皆凄然長嘆。
夜半,劉琨吹奏胡笳,這是北方胡人擅長的樂器。
悠揚凄婉的樂聲傳到敵營,熟悉的鄉音勾起城外士兵的懷土之情,他們不禁歔欷流涕。
天明,胡笳聲又起,城外大軍已然無心再戰,竟棄圍而走。
如此傳奇的事跡,被記載在《晉書》中,后人讀至此處,或許難以相信,卻不禁感慨萬千。

6
劉琨是一名孤膽英雄,不是圣人,他也有剛愎自用的缺點。在前趙圍城的危急時刻,他誤聽親信小人徐潤之言,處死忠心部將令狐盛,不幸鑄成大錯。
此時,劉琨父母都在晉陽城中,劉琨母親看到兒子如此沖動,指著他罵道:“你這小子不能經略大業,任用豪杰,怎么能成事!如此,必會牽連我們一起遭難。”
劉母一語成讖。不久,令狐盛之子叛逃到劉聰處,將并州的情況一一告知。劉聰大喜過望,以令狐泥為向導,趁劉琨帶精兵出城之際襲取晉陽。苦心經營的晉陽城又遭兵燹之禍,劉琨父母雙雙遇害,只剩下幾千殘兵敗將。
山窮水盡的劉琨想要興兵復仇,無奈此戰損兵折將,有心無力,不得不向駐守在云中(今山西大同)的鮮卑拓跋部首領猗盧求援,才奪回晉陽。
《資治通鑒》記載,拓跋猗盧出兵助劉琨奇襲前趙,奪回晉陽,“伏尸數百里,猗盧因大獵壽陽山,陳閱皮肉,山為之赤”
在收復晉陽的慘烈戰役后,劉琨感激猗盧的援助,拋開民族成見,自營門步行入帳中拜謝,“固請進兵”,也就是希望鮮卑人趁勝追擊,一舉消滅劉聰,但未能如愿。
仇恨,蒙蔽了英雄的雙眼。
建興四年(316年),拓跋部內訌,拓跋猗盧被其子拓跋六修所殺。劉琨的兒子本來在拓跋部作人質,乘亂逃出,并同猗盧舊部3萬余人投奔劉琨。
劉琨得到這支軍隊,不聽部下勸阻,只想一鼓作氣,力挫胡人鋒芒。此次貿然派大軍出擊,后果慘重,劉琨軍中了石勒的埋伏,幾乎全軍覆沒。
這一次,劉琨失去了所有籌碼,無力回天,只好投奔時任幽州刺史鮮卑段部首領段匹磾
后世多認為,劉琨急于出兵,是為了報前趙殺其父母,奪其城池之仇,但從當時局勢來看,可以從另一方面切身感受到劉琨的焦慮。
國破家亡,民不聊生,黃河以北八州,有七州已被石勒占據,晉朝最初委任的大臣中,只有劉琨一人仍在堅守,時人認為胡人顧憚者唯劉琨而已。
同年,長安城破,晉愍帝出降,被擄至平陽,西晉滅亡。
晉愍帝受盡劉聰的百般屈辱,每次匈奴人外出打獵,他需身著戎服在前面開路,圍觀的百姓為他唏噓流涕。劉聰赴宴時,又命愍帝斟酒,一旁的晉朝大臣失聲痛哭。在折磨晉愍帝一年多后,劉聰將這個18歲的小皇帝殺害。
窮途末路的劉琨,依舊不忘志滅二虜(劉聰、石勒)。東晉建立后,晉元帝司馬睿派人賜劉琨寶刀,加封他為太尉。劉琨豪情不減,答復道:“謹當躬自執佩,馘截二虜!”

▲晉元帝畫像
7
明人李贄評劉琨投靠段匹磾,用了兩個字——“非策”,此二字,簡單而沉重。
兩晉時,拓跋鮮卑和慕容鮮卑都曾臣服于晉朝,但是在發展壯大后就起兵反叛,只有段部鮮卑始終臣服于晉朝,協助晉軍與前趙、后趙對抗。劉琨據守并州十年,其英名世人皆知,段匹磾起初很敬重他,兩人歃血為盟,結為姻親。劉琨也希望能借助段匹磾的力量反攻前趙,一雪前恥。
可是,段匹磾的弟弟末波收受石勒賄賂,挑撥離間其兄長與劉琨的關系。另一個弟弟叔軍提醒段匹磾說:“吾胡夷人,所以能服晉人者,畏吾眾也。今我骨肉構禍,是其良圖之日,若有奉琨起,吾族盡矣。”段匹磾一聽,若有所思。
與此同時,東晉的瑯琊王氏權臣王敦素來忌憚劉琨,也暗中派密使唆使段匹磾殺之。
三人成虎,心生猜疑的段匹磾在讒言的圍攻中,似乎感覺到劉琨對自己的威脅,最終假借詔書將其下獄縊殺,劉琨子侄四人同時遇害。
劉琨在獄中留下了自己的絕命詩《重贈盧諶》,詩中滿懷悲憤與不甘:
功業未及建,夕陽忽西流。
時哉不我與,去乎若云浮。
未實隕勁風,繁英落素秋。
狹路傾華蓋,駭駟摧雙辀。
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
幽州別駕盧諶是劉琨的外甥,曾為其主薄。劉琨以詩抒發自己壯志難酬的幽憤,也希望盧諶設法營救,然而,一切都是徒勞。沒想到百煉而成的剛硬,竟變為繞指的柔絲,我堂堂七尺硬漢,半生戎馬,此刻竟身陷囹圄,任人宰割。
歷經挫折的劉琨,最終含冤而死。東晉朝廷為了拉攏段部鮮卑,竟然不敢為劉琨舉哀,過了三年,直到盧諶等人上書伸冤后才下詔追贈其功名。
8
永嘉之亂南下的人群中,有一個劉琨很熟悉的人——祖逖。兵荒馬亂中,他率鄉黨親族數百戶南下,暫時避亂于淮泗,只待他日北歸。
當祖逖率軍北上時,東晉朝廷只給了他一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卻不愿給予士卒和兵器。他中流擊楫發出誓言:“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當年聞雞起舞的二人天各一方,心中卻有著相同的目標——克復中原,這才是真正的魏晉風度。

▲祖逖北伐。
劉琨聽到祖逖得到任用時,還寫信給親友說:“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在劉琨去世兩年后,祖逖終于取得了北伐以來最大的勝果,石勒難以抵抗,不敢南侵,向東晉求和。
這個好消息,劉琨永遠也聽不到了。他更不知道,取得大勝的祖逖不久之后處處受到東晉朝廷掣肘,最終郁郁而終,河南的百姓聽聞其去世噩耗,哭之如喪父母。
那時候,天下,依舊如西風殘照。

參考文獻:
[唐]房玄齡:《晉書》,中華書局,1996年版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華書局,2009年版
萬繩楠:《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貴州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方步和:《“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論劉琨<重贈盧諶>詩及其他》,《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1期
范兆飛:《永嘉亂后的并州局勢——以劉琨刺并為中心》,《學術月刊》2008年第3期
倪佩麗:《劉琨研究》,復旦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五胡亂華系列五:兩趙爭雄之五:劉曜晉陽敗績和石勒襄國揚威
太原溯源(五)兩晉十六國:西晉名城?群雄爭逐
聞雞起舞
兩晉十六國風云錄:西晉劉琨(西晉)
永嘉之難 第七節 逆行的勇士
劉琨的政治擔當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平市| 牡丹江市| 郓城县| 徐州市| 霞浦县| 鸡泽县| 舞钢市| 剑川县| 新余市| 上杭县| 景洪市| 读书| 新乡县| 南华县| 吴旗县| 磴口县| 鹤峰县| 澄江县| 墨江| 太仓市| 寻乌县| 桐庐县| 自治县| 平泉县| 乌拉特后旗| 米脂县| 宜兰市| 石林| 阿瓦提县| 怀柔区| 沈阳市| 无为县| 义马市| 华安县| 信丰县| 通辽市| 遵化市| 尼勒克县| 枣庄市| 萍乡市| 清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