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松鼠,相信所有人腦子里立刻有了畫面——大眼睛滴溜溜地轉,手里捧著松果一直啃,身后的大尾巴毛茸茸的。
如果對應到現實中的話,你知道你心中、以及很多動畫片中那個特別經典的松鼠形象,究竟來自于誰嗎?
那就是本周《博物歷》中的主角——歐亞紅松鼠。
歐亞紅松鼠,就是我!
???
不是說歐亞“紅”松鼠嗎,上面這只怎么一點也不紅?
事情是這樣的。這種松鼠家譜中最著名的代表,確實是分布于英國的紅松鼠。但到了東亞,不同亞種的歐亞紅松鼠就變成了棕紅色、棕黑色甚至黑色。
以上都是歐亞紅松鼠
不過無論如何,它們的肚皮始終是白色的,很好辨認。在國內的書中,歐亞紅松鼠更多地被叫作北松鼠、灰鼠,或者干脆就叫松鼠(本文就把本種都寫作松鼠)。
樹被扒皮?是松鼠出沒!
想在偌大的樹林中找到松鼠,并不是十分容易的事情。松鼠如果不移動起來,很難發現它的蹤影。而到了一片陌生的林地,就更不好確定這里是否有松鼠的存在了。
不過,你仔細觀察一下,如果看到樹上有類似這樣被扒皮的痕跡,就要注意了,這八成是松鼠干的!
被小松鼠扒了皮的樹干
每年秋季天氣轉冷,松鼠們就開始尋找保暖的巢材了,于是一些針葉樹(特別是柏樹、杉樹,樹皮能撕扯成條狀)的樹皮就成了首選。松鼠會把樹皮咬下撕碎帶回窩中。
此外,在繁殖期,雄性松鼠更是喜歡啃咬樹皮,可能與標記和吸引雌鼠有關。
正在收集巢材的松鼠
一些貪玩的青少年松鼠,當然也不會放過這么適合磨牙的工具——啃咬樹皮是它們常規的玩耍項目。
青少年小鼠精力旺盛,也喜歡啃著玩
除了從樹干上發現一些端倪外,也要留意地面,如果還有“剩飯”痕跡,基本就可以確定這附近松鼠活動了。
接下來只需留心樹枝上的動靜。
松鼠的剩飯
松鼠雖然機警,但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心。
人類發現它后,如果一味追逐,只會嚇得它越跑越快,最后消失在視野之中。
相反,如果你跟隨幾步后就停下腳步,松鼠反而會好奇地跟著你停下來,回過頭來看個究竟。有時候甚至會走到你跟前,那“含情脈脈”的眼神著實可愛!
好奇地與人對望
空中飛鼠,很難抓拍
許多人見到在樹梢間跑躥的松鼠,都會驚嘆到“這家伙會飛啊!” 其實,這只不過是松鼠靠著異常迅捷的身手欺騙了人的眼睛。
松鼠屬于典型的樹棲動物,除非餓了要到地面尋找吃的,或者秋天下到地面存儲食物,其余時間基本都呆在樹上。
夏日午后,松鼠趴在樹枝上乘涼
在長距離的移動中,它們非常喜歡在樹梢上躥來蹦去。
即便在僅離地面1米左右的高度,如果近處有另一棵樹,松鼠也更傾向于跳到另一棵樹上,而不是下到地面跑過去再爬到樹上。
我飛!
圖片來自:dailymail.co.uk
遇到大樹間兩米左右的“壕溝”,松鼠會毫不猶豫地縱身躍過。有時松鼠會爬到樹的頂端,然后縱身躍出,借助高低落差“滑翔”一小段,甚至能飛躍近4米的距離,場面相當壯觀。
我舉著相機試圖記錄松鼠跳躍的一剎那,但實踐后發現,難度遠遠超乎我的預期。除非樹木非常稀疏,逼迫著它們每次走同樣的路線,而且每次跳躍選擇相同的起跳點,否則它們的運動狀態幾乎可以用瘋狂來形容,常常令我措手不及。
我再飛!
我在公園里,觀察了一只松鼠一段時間,發現它每次往返覓食都要經過同樣的地方。
這個地方空地大,人流較多,所以松鼠選擇高來高走,避免到隱蔽物較少的地面上去。我支好相機在此守候,因它每次跳躍的位置都或多或少有些偏差,所以幾次嘗試抓拍,都不理想。一個上午的時間也就收獲一張。
次日,我再去繼續,不成想,園林工人修剪了樹枝,這只松鼠也更換了線路,就這樣,如此難得的機會一去不復回了。
抓拍到的松鼠起飛,僅此一張
松鼠的菜單:帶殼的+甜食
松鼠的菜單里主要有兩類菜品,一類是帶殼的,一類是甜食。
帶殼的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種堅果,沒錯,松子、柏樹子、核桃、榛子、栗子這些構成了松鼠的主食。如果有游人丟棄瓜子,松鼠也非常愿意幫助“清理”。
松鼠和松樹關系密切,松子可以算是它們最愛的食物。每年春季,松樹長出新枝丫和花,松鼠就開始打松樹的主意了。雖然還沒有成熟松塔,不過嚼兩口松樹的花和嫩葉也算是提前解解饞。
進入7月,雖然松子尚未成熟,但有的松塔個頭已經很大了。松鼠是急性子,沒有耐心等到松塔完全成熟開裂,便迫不及待地開始了松子大餐。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樹的種子也比較受松鼠歡迎。
在我常去的一些公園和景區,榆樹、黃櫨的種子是松鼠春末夏初的重要食物,而元寶槭的種子則是松鼠重要的冬季口糧。
松鼠對于水果、樹汁,人工甜食(這個可能不太健康)之類甜味的食物,也沒什么抵抗力。此外,它們偶爾也會品嘗點嫩葉、花、昆蟲之類。
嘗嘗游人丟棄的荔枝,真香!
桃、杏、柿子等水果成熟時,松鼠們也會每天到訪
元寶槭的種子是松鼠重要的食物之一,而在無果期,樹干上流出的香甜樹汁對松鼠也有著無限的誘惑,從1月底一直到3月中都可以“暢飲”。
天還冷的時候,樹汁流出后會凍住,松鼠嫌舔起來不方便,就干脆用牙“嘎嘣、嘎嘣”地嚼“糖塊兒”。有時樹汁分泌旺盛的一棵樹上,能聚集來三四只松鼠,分別在不同的枝干上舔啊舔......
看著它們吃得這么帶勁,我也有些心動,試著嘗了下落在我衣服上的一滴樹汁,比較甜,不過也有點澀口。
舔甜甜的樹汁
食物藏不少,不一定找得到
可以說,鼠類都是儲藏癖患者。松鼠的這個毛病貌似十分突出。
走在林間,如果留心就會發現,樹杈間、 樹皮縫隙處常會出現一些本不屬于大樹的物件:有時是人們吃剩的蘋果核、有時是半塊餅干或窩頭、有時甚至是一團雜草。
卡在樹皮縫隙里的果子
是誰這么手欠?
先別生氣,這都是松鼠的杰作——它們通常會有選擇地把不同類型的食物分別存放在樹上和地下。果實容易腐爛,所以松鼠會把它們卡在樹杈間風干,而種子類的食物更多的是埋在土里。
松鼠會在夏季取食一些蘑菇,還會把蘑菇搭在樹杈上儲存起來供日后品嘗。
松鼠埋藏食物的時候,會先叼著食物仔細挑選地點,有時都把食物放下了,又覺得地點不合適,于是又重新叼起食物另換地方。
一旦選定地點,它會先用前爪稍微刨一下土,然后將食物放進淺坑里,再用力按一按,最后雙手一陣亂扒,用周圍的落葉枯草象征性地將藏品蓋住,就萬事大吉了。
松鼠藏核桃
松鼠的這個習性不僅對自己有利,也造福了其它很多小動物。它們埋藏食物的地點十分分散,雖然存食時會先顧及左右,盡量不被“小偷”看到,但這似乎只能騙過傻瓜——很多鳥都學會了跟蹤松鼠,然后在它埋下食物走人之后,落到地面將它的存貨偷走。
當然,松鼠如果碰到鳥類的存貨也不會客氣。
圖片來自:makeameme.org
雖然松鼠為了儲存食物到處奔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對一些存食點確切位置的記憶,有可能變得模糊......
被松鼠“遺忘”而沒有被吃掉的種子,會在來年的春天萌發生長,這倒是無意之中幫助植物散播了種子。
松鼠精心挑選的食物儲藏地:汽車引擎蓋下
圖片來自:KMO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