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帝國因內亂由盛轉衰之際,中亞西亞這塊地頭的老大換了另一撥狠人——被唐朝打敗的突厥人。前面說過,東西突厥在7世紀被唐朝打敗,一部分內遷中國,一部分突厥人西遷到中亞。阿拉伯人往東打過來時,他們沒怎么抵抗,跟當地的其他部族一起乖乖地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支子民。 然而,突厥人天生是勇猛的戰士。因此阿拉伯人也好,依附于阿拉伯人的其他國家也好,都喜歡招募突厥人當兵。阿拉伯人抓了不少突厥奴隸到西亞去,編成著名的奴隸禁衛軍——馬木留克。
不久,精銳的突厥軍團就成了阿拉伯軍隊的主力,突厥將軍們也依靠手中的“槍桿子”開始干涉朝廷大計。861—867年,突厥禁衛軍一度完全把持了朝政。此后,突厥將軍圖倫和圖格曾先后擔任埃及總督,建立割據一方的埃及王朝,前后統治埃及70余年,還一度把敘利亞、巴勒斯坦、沙特等地都攥在手里。 其他地方的突厥人也有很出色的表現。10世紀時,中亞一帶由強大的波斯薩曼王朝統治(名義上是阿拉伯帝國的屬國),這個強國就有大批的突厥奴隸軍團。961年,突厥禁軍司令阿勒普特勤被任命為呼羅珊總督,他趁機舉兵造反,攻占了阿富汗的伽色尼城,自立為“埃米爾”(國王),建立了伽色尼王朝。
到了阿勒普特勤的孫子馬哈茂德(971—1030年,997—1030年在位)時,東征西討。他先聯合喀喇汗王朝軍隊滅亡了波斯薩曼王朝,平分土地,接著轉戈東南,征服印度北部,又打敗喀喇汗王朝的入侵,征服了花剌子模,并從布韋希王朝手中奪取賴伊和伊斯法罕。這樣,馬哈茂德先后征服了近200萬平方公里土地,形成一個東起北印度,西至波斯西北部,北達烏滸河與咸海,南迄錫吉斯坦的強大帝國。
對于自己的稱號,馬哈茂德也動了番腦筋。要是稱“哈里發”吧,太高調了。要是稱“埃米爾”呢,又變成了哈里發的下屬,得聽阿拔斯王朝哈里發的話,馬哈茂德還是不樂意。最后,馬哈茂德決定稱“蘇丹”,表示他承認哈里發的在神權上的領導,但并不接受哈里發的直接統治。這個稱號得到了阿拔斯王朝的正式冊封,這也是歷史上的第一個“蘇丹”。不過,等馬哈茂德死后,伽色尼王朝就轉入內亂,一百多年后被古爾王朝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