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國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是第一個橫跨亞非歐,疆土遼闊的大帝國。它擁有五個王都,三十個行省,四通八達的驛道,采用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
這個帝國由居魯士二世建立,他的父親岡比西斯一世死后,接任安善王。安善是埃蘭東部的城邦,今位于蘇薩和帕薩爾加德之間,距帕薩爾加德車程163公里的Tal-e Malyan,在設拉子的西北。安善曾是米底人的附庸,后乘勢崛起。
公元前550年,居魯士二世滅掉米底國,這一年成為波斯帝國的起始年,阿契美尼德王朝建立。
公元前522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篡位,另立新都波斯波利斯,并一統天下。公元前330年,希臘—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東征,三戰打敗大流士三世,他逃亡并死于巴克特里亞總督之手,這樣220年的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宣告結束。
阿契美尼德王朝地圖
波斯人是從北方南下的一支雅利安人,歷史上曾經有“米底六部”和“波斯十部”的說法,他們都是雅利安人。在“波斯十部”中,有六個農耕部落,四個放牧部落,其中帕薩爾加德人最尊貴,因為阿契美尼德家族就出自帕薩爾加德人。在波斯人的世界里是有等級的,他們被分為:統治階層、祭司、貴族、牧人和工匠。
當年,居魯士一世傳位給次子岡比西斯一世,米底王阿斯提亞格斯將女兒曼戴恩嫁給他,并生下了居魯士二世。二世繼承了安善王,雖然他是米底王的附庸,但卻藐視這個生活奢侈而性格孱弱的宗主。
居魯士二世石雕
居魯士二世畫像
居魯士二世先統一了波斯的十個部落,再與巴比倫聯盟,征服了米底國,居魯士二世繼承了米底人統治的亞述、兩河流域、敘利亞、亞美尼亞和卡帕多西亞。隨后又征服了希臘人,戰勝了呂底亞,東征索格底亞地區(盛產黃金的撒馬爾罕)、巴克特里亞、犍陀羅地區、以及一些塞人(斯基泰人)的部落。
波斯帝國征服了大片的領土,不僅僅是人口增加,而且稅收與財富也迅速積累,同時也擴大了帝國的勢力。這時,他才開始準備征服巴比倫,此刻巴比倫內部已不再團結和睦,國王與祭司之間矛盾重重。公元前539年10月初,在底格里斯河的俄庇斯縱火燒死阿卡德人,嚴重打擊了巴比倫人的士氣;10月11日,又拿下錫伯爾,巴比倫王那波尼德逃走;13日,古蒂烏姆總督戈布里亞斯和居魯士二世的軍隊未經戰斗,就進入了巴比倫城。那波尼德回到巴比倫,成為俘虜。
公元前539年10月29日,居魯士二世進入當時世界最大的城市巴比倫城,在他前進的道路上,鋪滿了樹枝。而降將古蒂烏姆總督戈布里亞斯被任命為巴比倫行省總督,原官吏保留原職。
占領巴比倫
居魯士二世把被巴比倫奴役的猶太人,遣回故地,曾經被掠奪的金銀器皿,歸還到耶路撒冷的圣殿。于是猶太人將居魯士二世奉為救世主,并重建了新猶太王國。
公元前530年,塞人(斯基泰人)的一支馬薩革泰人,報復性渡過阿拉斯河,直接威脅到東北邊疆的安全。居魯士二世親征,初捷,士氣大振;馬薩革泰女王托米麗司誘敵深入,包圍了居魯士二世的部隊。三天后,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締造者——王中之王的居魯士二世戰死,女王割下他的頭顱,放進盛滿血的革囊,報了兒子戰死之仇。
托米麗司割掉居魯士二世的頭顱
后來,岡比西斯二世找回父親的遺體,運回曾經的故都帕薩爾加德。
歷史上記錄居魯士二世的陵墓有兩道石門,進入第一道才能推開第二道,遺體放入盆式雕刻精美的金棺之中,放置在棺床之上,床腳也是黃金制成。桌子上供奉著波斯短劍、項鏈、鑲寶石的金耳環;巴比倫的糖果、長袍和花毯;米底的褲子等。陵墓的附近有一間小屋供給看陵的麻葛,他們世代履行自己的職責,每日一頭綿羊,面粉和葡萄酒;每月一匹馬進行祭祀。然而亞歷山大東征后,此墓被洗劫一空。
金獅首角狀來通杯
波斯金盤
阿契美尼德王朝世系圖
在大流士的自傳中他寫道,我們都是阿契美尼德族人,自古我們的家族就是王族。我的家族先后有八人曾經做過國王,我是第九人,我們九個人是兩個支派。
當時,大流士一世的祖父阿薩美斯只是小王,父親希斯塔斯普為帕提亞、希爾卡尼亞總督。在公元前522年,隨岡比西斯二世出征埃及的大流士還只是長矛兵,就在這一年結束之前,他成了波斯帝國的國王。
波斯與米底衛兵
大流士一世在自傳中這樣解釋:岡比西斯二世國王早就殺死了自己的兄弟巴爾迪亞,但是人民并不知道這件事。岡比西斯二世去了埃及,人民開始叛亂。公元前522年7月,一位名叫高墨達的麻葛(僧侶)長得像巴爾迪亞,起兵鎮壓叛亂,奪取王國。隨后,岡比西斯二世自殺。公元前522年9月29日,在阿胡拉·馬茲達神靈的保佑下,與其他六位同僚的幫助下,在米底尼賽亞地區殺死了高墨達,恢復了家族的榮譽,成為國王。
從現代人掌握的資料來看,大流士二世的說法并非真實。推測應該是:岡比西斯二世戰死在埃及,留守的巴爾迪亞稱王,阿契美尼德族的旁支大流士一世與六位軍官趁機合謀篡位,殺死巴爾迪亞奪得王位。之后,埃蘭、巴比倫、波斯、米底、亞述、埃及、帕提亞等地紛紛起義。到了公元前521年11月27日,大流士一世經歷了19次戰爭,擒獲9位國王,平息了叛亂,安定天下。
大流士一世腳踩高墨達,擒九王 平叛浮雕
薛西斯一世(背后站著阿爾塔薛西斯一世)接見朝貢浮雕
阿契美尼德王朝有五個首都,四個在伊朗,一個在伊拉克。在伊拉克的巴比倫和伊朗的蘇薩,夏季炎熱,冬季溫暖,是冬都;埃克巴坦納地理位置最北,地勢高,夏天涼爽,為夏都;帕薩爾加德與波斯波利斯均為波斯列王祭祀的地方,每年的新年和春天適合居住。
波斯五都
帕薩爾加德是波斯人龍興之地,古城坐落在穆爾加布平原,三面環山,二水分流,地勢開闊平緩。現在的位置靠近設拉子東北附近,這里是歷代波斯帝王舉行登基典禮的地方,對波斯人來說意義特殊。整個都城不設城墻,現僅存幾座宮殿建筑遺址,固使人懷疑古城里的大部分居民,應該居住在帳篷里。這里還有居魯士二世陵墓,采用呂底亞塔廟式,與大流士系的米底崖墓式王陵完全不同。
帕薩爾加德的宮殿P
石塔
居魯士二世陵墓
波斯波利斯是大流士一世篡位后,另選的新都。在設拉子的東北方向,去帕薩爾加德的半路上。波斯人的新年諾魯孜節(也譯作肉孜節),正好是我們的春分節氣之后,在這里會舉行春祭大典。目前,該節仍然在伊朗、中亞地區和新疆地區被繼承著。
波斯波利斯宮殿圖
宮殿復原圖
宮殿復原圖
大流士一世接見使者圖
在五都中,波斯波利斯最宏大精美,古城依山而建,落成在高出地面的大平臺之上,為了防止敵人從后山進攻,山下山上都建設了幾道城墻。山腳下還有蓄水池,有暗渠通向大平臺上的各個宮殿,大平臺下還有坎兒井,這樣就不怕敵人切斷水源。整個宮室的建筑由石柱、磚墻、木梁的結構組成,最后被亞歷山大洗劫一空,他派遣了3000多頭駱駝運回了波斯帝國珍藏的金銀珠寶,臨走時一把火燒掉。當年,薛西斯一世入侵希臘,火燒了雅典衛城,這也算是報了此仇。
亞歷山大火燒波斯波利斯
波斯波利斯遺址
波斯波利斯遺址
波斯波利斯遺址——萬國門
萬國門復原圖
波斯波利斯遺址
波斯波利斯全景
波斯波利斯臺城的后山(善心山)有三座王陵,采用米底崖墓方式安葬,墓口為“呂”字形。推測是阿爾塔薛西斯二世(三穴九棺),阿爾塔薛西斯三世(一穴雙棺),和大流士三世(陵墓未完成)。
波斯波利斯遺址與后山的王陵
阿爾塔薛西斯二世陵墓
國王、法拉瓦哈、祭火壇、太陽
28行省貢使浮雕像
在波斯波利斯相距6公里的侯賽因山南麓(納克什·魯斯塔姆),有四座王陵,采用米底崖墓方式,墓口為“十”字形。左起第三陵為大流士一世(三穴九棺),外壁上刻有《君權神授圖》,瑣羅亞斯德教主神(祆教)阿胡拉·瑪茲達將君權授予他;第四陵薛西斯一世(一穴三棺);第二陵阿爾塔薛西斯一世(三穴三棺);第一陵大流士二世(三穴三棺)。有的陵墓下方還有薩珊時期的石刻。
侯賽因山的四座王陵
王陵前的祆教祠堂
火祠
大流士一世陵墓 陵下為薩珊時期《沙普爾一世受降圖》浮雕
《君權神授圖》浮雕
埃克巴坦納是米底的國都,現在的哈馬丹市,米底有六個部落:布塞、帕列塔凱尼、斯特魯卡特斯、阿里贊提、布迪伊和麻葛。麻葛人是瑣羅亞斯德教的僧侶。至今,考古學家并沒有在這些地區找到米底或阿契美尼德時期的遺址宮殿。
米底人
瑣羅亞斯德教的僧侶
蘇薩曾經是埃蘭國都,現在舒什。這里的土著是高加索人種南部型,膚色較為深褐,廣泛分布在兩河流域、卡爾黑河和印度河流域,可能也與古埃及人有關,后來被阿拉伯人替代。這里有河東遺址:阿帕丹(大流士宮,前朝后寢)、衛城、皇城(離宮別館);河西遺址:阿爾塔薛西斯二世宮。
蘇薩 大流士宮遺址
大皇宮:吉爾什曼大探溝遺址
巴比倫在伊拉克巴格達以南85公里,希拉市北郊,是控制小亞細亞和埃及的重要地理位置。它曾是一座無名小城,在漢謨拉比時期成為著名古城,居魯士二世攻占時,它是新巴比倫王國的首都。目前發現有一座古城(內城和城郭),在內城的南宮東南角有一座層級式建筑, 懷疑是傳說中“空中花園”,樣子類似塔廟,有提水設備,可以灌溉花草。
巴比倫北宮遺址
關于波斯帝國的行省有23到30個行省的不同說法,主要是發現不同時期的銘文記錄有關。
這30個行省為:波斯、埃蘭、米底、巴比倫、亞述、帕提亞(安息)、花剌子模(火尋)、索格底亞那(粟特)、阿里亞(阿富汗西北)、巴克特里亞(大夏)、德蘭吉亞那、阿拉霍西亞、薩塔吉迪亞、犍陀羅、印度(僅限于印度河流域,在今巴基斯坦)、阿拉伯、埃及、利比亞、埃塞俄比亞、愛奧尼亞(泛指希臘人)、卡里亞(在土耳其地區)、呂底亞、亞美尼亞、卡帕多西亞、斯庫德拉(包括色雷斯人、馬其頓人和海邊斯基泰人)、斯基泰部落(飲豪麻汁的斯基泰人、戴尖帽子的斯基泰人、歐洲的斯基泰人)、馬卡(今阿曼)、薩加爾提亞、大益、阿考法卡。
波斯帝國的行省
波斯衛兵浮雕
米底人使團
埃蘭人進貢獅子
埃蘭人琉璃磚(蘇薩王宮)
巴比倫人貢奉:金頗羅和瘤牛
金頗羅
亞述使團貢奉:綿羊
亞述翼神
愛奧尼亞(希臘)貢使團
呂底亞供奉:雙獸耳銀罐、玻璃杯、格里芬金手鐲
格里芬金手鐲
亞美尼亞貢奉:安弗拉罐
安弗拉金罐
利比亞使團:貢馬
埃塞俄比亞供奉:珍禽異獸 霍加狓
印度貢奉:毛驢
尖帽子塞人(斯基泰人)貢奉:戰馬和褲子
巴克特里亞人貢奉雙峰駱駝
阿里亞人供奉駱駝
飲豪麻汁的塞人(斯基泰人)
塞人與祆教儀式
草原石人像 手持豪麻汁杯
新疆、蒙古地區的草原石人像 豪麻汁:祛病、得永生
大一統的文字:波斯帝國采用三種官方文字,古波斯文(米底、波斯地區)、埃蘭文(蘇薩地區)和阿卡德文(巴比倫地區)。這三種文字都是楔形文字,主要銘刻在石頭、泥版上。
居魯士二世圓柱(楔形文字)
大一統的法律:大帝國沒有法制是很難運轉起來,人最靠不住,秦漢帝國也不是靠人治,也是法制立國。波斯帝國的法典來自大流士一世的法典,現已經失傳,相傳是參考了《漢謨拉比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
大一統的度量衡:波斯帝國統一了長度、容器和重量。
大一統的貨幣和稅收:波斯帝國的貨幣采用金幣、銀幣和銅幣。金幣以國王名義鑄造,銀幣各省自鑄,銅幣最早為純銅、后來才是青銅,由各地鑄幣廠打制。波斯帝國的稅收按族課稅,主要繳納黃金和白銀。
阿契美尼德王朝金幣
阿契美尼德王朝銀幣
呂底亞錢幣:獅子與牛(最早鑄幣的國家)
大一統的宗教:阿契美尼德王朝主要采用一神教,設立國教:瑣羅亞斯德教(祆教),主神阿胡拉·瑪茲達,而其他神也是允許存在。比如:太陽神密特拉、水神阿納希塔、靈光神弗拉法系、勝利神韋勒斯拉納、風神瓦尤、火神阿塔爾等。波斯的百姓常使用天葬和納骨盒方式,而王族尸體是經過防腐處理,以干尸入葬,有棺槨和墓室。
祆教 天葬臺
納骨盒
公元前336年,馬其頓人亞歷山大登基。
公元前335年,征服色雷斯、底比斯、雅典臣服,統一了巴爾干半島。
公元前334年,東征軍隊來到格拉尼庫斯河,強渡河流,并利用馬其頓方陣和側翼騎兵很快擊敗波斯的軍隊。
公元前333年,在伊蘇斯打敗大流士三世,先征服了小亞細亞半島,再征服敘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和埃及。
公元前331年,與大流士三世決戰高加美拉,三世敗逃米底,亞歷山大征服兩河流域,并從巴比倫進攻蘇薩,蘇薩請降。
公元前330年,軍隊拿下了波斯波利斯。大流士三世東逃巴克特里亞,被刺殺,傷重身亡。亞歷山大命人厚葬于波斯王陵,至此220年的阿契美尼德王朝結束。
大流士三世出戰
亞歷山大與大流士三世 壁畫
亞歷山大繼續他的夢想,征服整個波斯。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突然死于巴比倫,那年才33歲。波斯帝國遼闊的土地,就此被希臘軍官們割據。
參考資料:
《波斯筆記》李零 著
《古波斯帝國對絲綢之路貢獻》林梅村 著
《波斯帝國史》奧姆斯特德 著 李鐵匠 顧國梅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