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三十四個省份的版圖并非一開始就是這樣的,而是經過數年的變化,最終才成就了這三十四個省份的版圖。還有不少省份則是在事件的推移下,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但他們就像是那曇花,雖然短短的出現了一次,卻是許多人的回憶。比如說曾經的江南省,到現在人們都還有江南出才子佳人的說法,當年的江南省也確實是出才子。從清初開始,江南的賦稅不僅占了全國的三分之一,科考中的上榜人數還占全國的一半,正所謂天下英才,半數出江南。
也有幾個省份是在近代出現的,像是西康和綏遠省之類的,但它們存在的時間雖然都不長,但也都有十幾二十年。這個省份才算是中國壽命最短的省份,因為它僅僅是成立了三年,這個省份名叫平原省。它的整體面積其實也不小,有50000平方千米,范圍跟春秋時期衛國的舊地極像。在黃河中下游、太行山以東,下轄地區一共是有六個專區和兩個地級市,以及56縣、1礦區、5鎮,卡在河南跟山東之間。
1949年7月25日至27日,新中國成立前夕,在第三次委員會擴大會議中決定,在河南省的基礎上再次設立平原省。注意這里說的是再次設立,因為平原省雖然說從這一年開始算的,但它最早的歷史并不是在1949年。事情得從抗戰說起,1943年,日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屢遭失敗。他們的海上交通線受到威脅,陸軍又陷在中國戰場,便想打通中國交通線。先是規劃了一條從河南到湖南再到廣西的交通線,接著于1944年,集結41萬兵力發動豫湘桂會戰。
眾所周知,長沙有薛岳守了數年,但最后還是失守,便是因為這一戰。豫湘桂會戰抵抗時間長達八個月,但日軍是下定了決心要破這條線,攻勢太過猛烈,最后成了大潰退。我方損失兵力達50萬至60萬,4個省會以及146座城市淪陷,總面積達20多萬平方公里。河南是最先失守的,1945年3月29日(民國三十四年),日軍將河南新淪陷區劃為平原省。河南省保留的大多是黃河以南的部分,這時的平原省公署在鄭州,不過它存在的時間也不長。
1945年日本投降,1949年的5月,華北完全解放。接著便重新設立了平原縣,此時將省會改在新鄉縣。它的地理位置極好,山西、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河南均與其相連,黃河始終貫穿平原縣。所以從1949年平原設立之初便開始治理黃河,1950年還在平原省設立了華北事務部,1952年卻將事務部和平原省一起撤銷。平原省的行政區域全部劃歸山東和河南兩個省份,它是新中國區劃中第一個被撤銷的省份,也是存在時間最短的一個。
其實還是因為黃河水患,這一問題解決后,它的存在意義便不大了。區劃不利于發展,而且它一開始就是從河南等地分出去的,不易得到當地人大多認同。在種種考慮下,才有了平原省的撤銷。只是對于曾經經歷過的人來說,還是有一些影響的,它的記憶也留在人們的心中?,F在去新鄉,還能看到很多商店都帶有平原的字樣,這便是曾經平原省留下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