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冬季,一些看似很普通的生活方式,其實暗藏著危機。
很多人不會想到,就因為一念之差,輕則住院,重則家破人亡。
2020年12月,武漢53歲的糖尿病患者劉先生在家用白醋泡腳消毒,誰知潰口處逐漸發黑,到醫院治療被診斷為糖尿病足,遺憾未能保住腳趾。
(來源:楚天都市報)
2020年10月,惠州成先生(患有糖尿病、腎病)因為使用姜水泡腳,導致雙腳起泡潰爛,最后因為感染嚴重,需要截趾保腿。
(來源:健康廣東)
冬天泡腳雖然舒服,但如果泡錯了,可是會出大事。
要注意三類人最好不要泡腳:下肢靜脈曲張/下肢靜脈血栓患者,下肢動脈狹窄或閉塞患者、糖尿病足患者[1-2]。
健康人泡腳,也有3個小提示:
1.水溫不要過高,別超過45℃,以防止低溫燙傷[3]。
2.時間不要太長,10~15分鐘左右即可,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
3.足部有傷口、破潰,最好不要泡腳,以免繼發細菌感染。
2021年1月3日13時42分,因為在小太陽上烤衣服,合肥市某小區17樓住戶家中突然起火,把家里燒了個精光。
(來源:安徽財經網)
2020年1月11日,杭州一個00后媽媽用取暖器烤衣服,把家里燒著了……
(來源:河北青年報)
央視曾有模擬實驗證明:打開電暖爐后,30秒左右,溫度就達到了150多度,而旁邊放著的衣服溫度也達到100度以上。僅僅15分鐘左右,衣服就冒起了白煙,很快電暖爐引燃衣服并起火。
所以千萬不要為了方便,在電暖器上烤衣服。還要注意,購買取暖器時選擇帶有3C認證標志的產品(如下圖),出門前一定要關掉。
2020年11月25日晚,杭州半山一小區深夜濃洇滾滾,起火原因竟是電熱毯短路!
(來源:杭州網)
(來源:網絡)
2018年12月23日,西安一位郭姓男子,使用電熱毯取暖時,電熱毯突然起火,將正在熟睡中的他燒成重傷。
(來源:三秦網)
市面上電熱毯質量不一,買的時候一定要認準3C標志(如下圖)。另外還要注意電熱毯使用時間不要過長,最好睡前1小時內通電加熱,入睡前關掉電源,不要整夜開電熱毯。
2018年,27歲的小王因感冒就醫,竟然被送進重癥監護病房搶救。最后由于肝功能嚴重衰竭,小王停止了呼吸。原因竟然是他將多種感冒藥增大劑量混著吃……
(來源:央廣網)
冬天感冒高發,但比感冒更加可怕的是:把感冒藥混著吃!
藥店的感冒藥基本是復方感冒藥,如果我們同時服用多種,就相當于間接增加了成倍的劑量,不但不能增強療效,反而可能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甚至肝衰竭。
以解熱鎮痛藥對乙酰氨基酚為例,用于退熱或是普通鎮痛時,成人每日最大劑量是2克。如果在一天之內攝入的量太大,可能會造成嚴重的肝細胞壞死和腎小管壞死[4-5]。
2020年12月,成都兩男子因酒后在開著暖氣的車內休息,處于深度昏迷狀態導致一氧化碳中毒,所幸被執行公務路過的民警發現,及時施救。
(來源:人民科技)
2020年,深圳寶安區管理人員在巡查時,發現路邊車內一名女子昏迷,經醫護人員搶救半小時,終告不治身亡。據悉當時車內開著空調,車門窗全部關上。
(來源:視頻截圖)
車輛在怠速狀態下,由于汽油不完全燃燒,會產生大量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會隨著空氣循環進入車內。再加上人在車內會大量消耗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很容易中毒[6]。
在車內長時間開空調時,車窗要留有空隙。若感到頭暈無力,要及時下車,呼吸新鮮空氣。平時開車時,每隔一段時間要切換一下內、外循環或者或開窗通風。
擋風被雖然能擋住寒風,但也擋住了安全!
(來源:網絡)
據寧波日報報道,2014年12月10日,象山縣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輛裝了擋風被的摩托車在轉彎時和一輛貨車相撞。
(來源:網絡)
在2020年5月,《江蘇省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就已經規定,嚴禁在電動車上加裝車篷等改變外形結構影響行駛安全的裝置。
由于擋風被遮住了手部,拐彎時,車把容易受限導致摔倒,存在二次傷害的風險。另外,其寬度超出了車把寬度,易發生勾掛事故,甚至危及生命。
騎行時,在保暖的同時要戴頭盔;不要把手套套在車把手上;勿將衣服反穿;膝蓋最好選用護膝保暖。
2017年12月9日,江蘇南通一名70歲老人在澡堂泡澡時猝死。經過民警現場調查及法醫勘驗,鑒定為:突發心梗致死。
(來源:視頻截圖)
2014年11月,浙江臺州一位57歲男子在洗浴中心泡澡時猝死浴室。
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基礎疾病的人群,在洗澡時,因體溫變化過大,血壓會大幅度波動,易誘發腦卒中等疾病。
另外,在使用燃氣熱水器洗澡時,容易造成一氧化碳積蓄,引起心臟缺血、缺氧等癥狀,危害人體健康。
洗澡時間要控制在20分鐘內;注意通風;水溫不宜過熱,以40攝氏度左右為宜。
2020年12月,有人在星海灣浴場發現一名六七十歲的冬泳者身亡。
(來源:半島晨報)
2018年1月,北京市懷柔區,一老人在冬泳時不慎溺水,老人兒子和鄰居在施救過程中,因水深寒冷,最終體力不支。救助人員趕到時,三人均已不幸溺水身亡。
(來源:騰訊視頻截圖)
冬泳深受很多人喜愛,但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
1.患有較嚴重的心臟病、高血壓、腎炎等疾病的人;
2.16歲以下和70歲以上的人群;
3.精神不健全的患者(如癲癇等);
4.中耳炎患者。
最后畫個重點,冬天8件事,有風險,最好不要做,多多記住,更能健康過冬喲!
1. 泡腳泡太久
2. 在電暖器上烘烤衣物
3. 整夜開電熱毯
4. 感冒藥混著吃
5.車內開空調睡覺
6. 電動車前裝擋風被
7. 熱水澡洗太久
8. 冬泳
審稿專家:曹曉霞|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急診科副主任護師
參考文獻
[1]李曉強,張福先,王深明.深靜脈形成的診斷和治療指南(第三版)[J].中國血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7,9(04):250-257.
[2]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組織修復與再生分會.中國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I)[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9.
[3]賈赤宇,余東文,龍藝.低溫燙傷的特點與治療[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1,6(05):826-828.
[4]中國藥典.二部[S]. 2005:170-171.
[5]劉安祥,程曉軍.抗感冒藥的不良反應[J].首都醫藥,1999,6(2):61.
[6]一通. 汽車空調使用的誤區[J]. 汽車與配件,2006(22):32-33.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