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年末的時候,漢文帝劉恒的陵寢霸陵出現在了世人眼前。一時間,這一新聞迅速擠上了各大新聞媒體的熱搜位置。許多文章也紛紛緊跟時事熱點,開始講述漢文帝一生的事跡。
說起漢文帝劉恒,讀者朋友們的第一反應是什么呢?想必大家的答案總是離不開以下的這四個字:無為而治。當然,我們需要區分一點:“無為而治”和“無所作為”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漢文帝在位期間,他其實也做了很多的事情。
一、漢文帝的對內舉措
1、漢文帝執政期間對皇權的加強
我們不妨先來看一看劉恒登上皇帝寶座的大致歷程:在劉恒的父親、漢高祖劉邦去世之后,西漢王朝的朝政大權被呂后為代表的呂氏集團所把持。呂氏集團被陳平、周勃等漢室老臣盡數誅滅以后,他們決定重新擁立天子。作為漢高祖劉邦在世諸子之中最為年長的代王劉恒,自然也就成為了西漢王朝帝位最合適的繼承人。很快,代王就被群臣們請入了京師長安,擁立為帝,即漢文帝。天子寶座,自此歸屬于代王劉恒。
而代王劉恒進京的第一件事情,是做出了一些人事安排——當晚,代王就火速宣布:宋昌出任衛將軍一職,負責統帥南軍和北軍,控制了長安的禁衛軍;張武出任郎中令一職,負責皇宮的巡視警衛工作。宋昌和張武是何許人也?他們原本代都是國的大臣,此前就已經得到了代王劉恒的重用。這告訴我們:他們都是代王劉恒信得過的人。
請大家不要小看了以上的這段話。當年,毛主席曾經說過:槍桿子里出政權。這句話一點不假。筆者就拿代王劉恒即位之前的西漢歷史為例,來幫助大家理解一下這句話。呂后臨死前,特地囑咐自己的兩個侄子呂祿和呂產:一定要把兵權牢牢地抓在呂氏家族的手里,絕對不要給其他人以任何可乘之機。只有這樣,呂氏家族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呂氏家族能夠把持漢室天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軍權在手。
而周勃、陳平等漢室老臣最后又是怎么戰勝呂氏集團、從而保住了劉氏江山的呢?答案是:他們也是從軍權入手的。周勃、陳平先是派人忽悠呂祿交出了北軍的兵權。(具體過程筆者就不詳述了,因為它不是本文的重點,)軍權在手,周勃、陳平很快就順利地誅滅了呂氏家族。漢室江山終于又回到了劉氏手里。軍權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我們把話題轉回到漢文帝劉恒本人身上,來看看他所做的這份人事安排。這份人事安排,讓宋昌和張武這兩位代系人士(也就是漢文帝的自己人)執掌了中央軍權。這么一來,漢文帝就不存在被人架空的可能了,他的帝位無疑也就坐得更加安穩了。顯而易見,漢文帝的這份人事安排,推動了中央集權的加強。
2、漢文帝應對劉氏(同姓)諸侯王采取的舉措
在上文中,筆者所講述的,是中央集權體制在朝廷內部的強化。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其在朝廷外部的表現,也就是中央政府與地方諸侯王之間的關系。
大家在中學的語文課堂上,應該都學習過西漢文學家賈誼寫的《過秦論》。這篇文章寫得很精彩,也是語文考試中的重點內容之一。事實上,賈誼還寫過另外一篇很有名的文章——《治安策》,以進諫漢文帝。《治安策》和《過秦論》類似,都是賈誼為了幫助漢文帝治國理政而寫的政論文。
在《治安策》一文中,賈誼提醒漢文帝:劉氏同姓諸侯王對于漢室江山而言,其實也是一個威脅。那么,中央政府又應該如何去應對這個威脅呢?賈誼獻計:中央可以政府把較大的諸侯國進行二度分封,將其再次分為幾個較小的諸侯國。
這樣一來的話,諸侯國的勢力自然就會被削弱了。賈誼的這個計策,實際上就是日后“推恩令”的雛形。漢文帝對于賈誼的觀點其實是深以為然的。但是由于當時的條件所限制,漢文帝還沒有能夠將之全面付諸于實踐。
不過,這并不是說漢文帝在諸侯王問題上就無所作為了。漢文帝在位期間,先后平定了濟北國和淮南國的兩起劉氏諸侯的叛亂。隨即,漢文帝將淮南國的國土分為了幾個較小的王國。齊王去世后,漢文帝對齊國也采取了類似的舉措。這樣的做法,無疑削弱了劉氏諸侯對中央朝廷的威脅。
后來,漢文帝的兒子漢景帝劉啟在位期間,成功平定了“吳楚七國之亂”,大大打擊了諸侯王的勢力。漢文帝的孫子漢武帝劉徹在位期間,正式頒布“推恩令”。由此,劉氏諸侯對中央朝廷的威脅基本消除。不過,如果要說開始動手解決諸侯問題,筆者認為:這是要從漢文帝時期就開始算起的。以上,都是漢文帝為了鞏固中央集權做出的努力。
3、漢文帝改革苛政
漢文帝的施政比較寬容,廢除了不少嚴刑苛政。他對于肉刑(比方說割去一個人的鼻子)頗為反感。漢文帝認為:如果一個人犯錯,只有不是十惡不赦的過錯,在予以懲罰的同時,也應該予以他改正的機會。而肉刑卻會給一個人帶來終身殘疾,會讓他失去改過自新的機會。
因此,他下詔廢除了肉刑,改為杖打。漢文帝在位期間,連坐這一飽受詬病的刑罰也被一并廢除了。漢文帝輕徭薄賦,鼓勵農業發展,同時也出臺了有利于商業的政策,并且倡導節儉,反對奢侈(比方說,漢文帝不允許臣民進獻奇珍異寶等),推動了社會經濟的復蘇。
漢文帝還多次下詔,要求地方政府撫恤老人,定期給年長者發放生活物資。這些,無疑都是值得我們后人稱贊的。
二、漢文帝的對外舉措
1、漢文帝時期西漢與南越的關系
秦朝末年,中原大地爆發了反秦起義,陷入了一片戰火之中。秦朝滅亡后,中原大地又成為了楚漢相爭的戰場。原本負責鎮守嶺南地區的秦軍將領趙佗見中原地區大亂,無人能顧及嶺南,趁機自立為王,割據于南越之地。西漢王朝建立后,漢高祖劉邦準備用和平手段解決問題。他派陸賈出使南越,對趙佗進行招安。趙佗答應向西漢王朝稱臣,被劉邦冊封為了南越王。但是,在呂后執政期間,漢越關系又變得緊張了起來。雙方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
漢文帝即位之后,對南越重新采取了安撫政策。漢文帝下令修繕趙氏先祖的墳墓(在中原地區),以向趙佗表達西漢政府的善意。同時,漢文帝派陸賈再次出使南越。陸賈不愧是處理南越問題的老手。在陸賈的不懈努力下,趙佗最終選擇了再次向西漢稱臣。南方地區得到了安寧。
2、漢文帝時期西漢與匈奴的關系
在匈奴方面,漢文帝即位之初,延續了父親漢高祖的政策,對匈奴和親。但是,在匈奴軍臣單于即位后,匈奴大舉發兵進犯漢境。面對匈奴軍的入侵,漢文帝沒有妥協退讓,而是選擇堅決還擊。他派出三路大軍迎戰匈奴軍。周亞夫細柳營的故事很出名(幾百年后的曹操還借細柳營的典故稱贊徐晃)。而細柳營的故事,正是來源于這一次的漢匈戰事。
漢軍受命出征之后,匈奴軍見西漢朝廷已經有了準備,估計也難以撈到什么好處,也就選擇撤出了漢境。漢軍此次出征,成功遏制了匈奴的進一步入侵。可見,漢文帝對匈奴并不是一味妥協示好,而是軟硬兼施的。在該強硬的時候,漢文帝也會對匈奴拿出強硬的姿態。同時,為了增強軍隊的戰斗力,漢文帝鼓勵國內的民眾多多養馬(因為這樣能為漢軍提供戰馬資源)。顯然,漢文帝推行的這些舉措對于日后的漢匈戰爭而言,是大有裨益的。
經過上述的一系列為政舉措,西漢的國力在漢文帝時代開始逐漸強大起來。
三、結語
相比日后的漢武帝時代,漢文帝時代似乎并沒有顯得那么光鮮亮麗。但是,漢文帝時代(包括后來的漢景帝時代)的重要作用絕對不容忽視,因為文景時期的一系列為政舉措,為西漢王朝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筆者這里用這么一句話來概括西漢前幾位皇帝的歷史功績:漢高祖打下了漢室江山,而漢文帝、漢景帝父子讓漢室江山從戰爭創傷之中恢復了過來,步入正軌。依靠著父祖打下的良好基礎,以及本人的雄才大略,漢文帝的孫子—漢武大帝劉徹,終于開創了一個至今依舊讓中國人為之自豪的盛世。這背后,有漢文帝大大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