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寶爸寶媽都有這個體驗,孩子積木搭不好就把積木推倒,做事情做得不好,就很沮喪,心情很差,甚至發脾氣,摔東西。下面從產生的原因和解決方法兩部分來講解。
那咱們先分析一下為什么會有這種反應呢寶寶搭積木搭的很好,父母表現的很開心,親親抱抱并且獎勵好吃的。但是寶寶沒搭好積木,事情做得不好。父母就沒有相應的獎勵了,沒有對寶寶的鼓勵,這就是家長的反饋。
寶寶如果表現得好,做了成功的事情。此時家長高度強化他成功的喜悅。但是孩子如果失敗了,家長即便不責備也會表現出失望,寶寶會感受到強烈的失望。
寶寶最害怕的就是感受不到寶爸寶媽的認可和重視,一旦寶寶發現自己失敗了,爸爸媽媽就會變得冷淡,寶寶就會害怕失敗。
因此隨著寶寶的成長,她對這種害怕的一次一次的積累,最后反復積累成一種行為模式。
寶寶就會越來越輸不起。
要想寶寶勝不驕敗不餒,家長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去做。
家長交待情緒反饋上作出調整。
如果寶寶成功了,家長要開心祝賀,讓寶寶感受到認可。
如果寶寶不成功,家長要熱情鼓勵,讓寶寶感受到重視。
寶寶成功與否都能從家長那兒感受到熱情和溫暖,這樣就能減少寶寶來自失敗的挫折和沮喪。寶寶會不畏懼失敗,逐漸適應失敗,擺脫玻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