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家長來說,孩子就是他們最偉大的作品。每一個家長都對孩子抱有了極大的期望。渴望孩子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對社會有意義的人。家長就會選擇對自己的孩子嚴加要求,讓孩子堅強,最明顯就表現在不允許孩子哭泣。
很多時候,家長在面對孩子哭泣的時候就會聲色厲茬的制止孩子,不許哭,憋回去。或者會說,在哭就打你了。
這主要是因為家長會覺得孩子是哭是軟弱的表現,而且孩子哭會讓家長感到心煩意亂,對孩子的容忍度降低。
其實這是一個很不正常的現象,成年人在面對情緒崩潰的時候都會忍不住大哭,更何況是一個孩子。家長不應該剝奪孩子哭泣的權利。
當然,也不能說家長不讓孩子哭泣就是完全錯誤的。因為確實存在有的小孩張口閉口就喜歡哭,哭已經成為了他們達到自己目的地一個手段。
而且一遇到事情就喜歡哭,也確實會讓孩子變得敏感脆弱,不堅強。但現在的關鍵就是,家長怎么在孩子哭與不哭之間達到一個平衡,孩子哭可以,但只限于正常的訴求。比如孩子摔疼了,不讓孩子哭不現實。
我閨蜜對孩子就很嚴格,對于孩子哭泣是她最討厭的事情。每次孩子一哭,閨蜜就眉頭一皺,冷冷的看著孩子,孩子一看他的臉色,就抽抽噎噎的不敢哭。
表面上看閨蜜好像把孩子教育得de很成功,其實不然,隨著孩子的長大,閨蜜的孩子膽小,內向。
孩子碰著事情了也不愿意和父母分享,只會一個人悶在心里。閨蜜就是明顯在孩子哭與不哭之間失衡了。
完全一棒子打死,不給孩子哭泣的任何機會。其實哭也是一種宣泄不安與悲傷的方法,閨蜜給孩子剝奪了這種機會,讓孩子內心越發郁悶,卻沒辦法排解。
01
那么家長不許孩子哭的理由?
理由1、家長覺得孩子哭會讓孩子怯懦
在父母眼里,孩子哭就是膽小怯弱的表現,因而家長在面對孩子的眼淚時,都會去讓孩子給憋回去。
父母們認為孩子只要能憋住眼淚,那么就能讓孩子更堅強,以后也更能在社會上立足,體現自己的價值。
2、孩子哭會讓孩子變得嬌縱
家長除了認為孩子的眼淚會讓孩子變得怯弱膽小外,還會認為老是哭的孩子更加嬌縱,受不得一點委屈。
因為孩子哭的原因大多是因為孩子的需求沒能得到滿足,比如孩子沒能繼續看到電視,沒能吃到好吃的糖果之類。
孩子一哭,有時家長為了哄孩子就答應孩子的需求,這就會讓孩子越發嬌縱,自己的需求一不被滿足就哭。
02
孩子老不哭,會對孩子有什么影響
第一種、孩子情感淡漠,不曉得怎樣去表達自己
孩子長時間的情緒得不到宣泄,沒有哭的權利,那么這個孩子時間久了自己也會忘記了哭的權利。
在面對一些負面情緒時,也會習慣性的把自己隱藏起來,情感也會變得淡漠,不知道去如何表達自己。
第2種影響、孩子很難理解周圍人情緒的變化
孩子長時間負面情緒得不到宣泄,那么他就會變得麻木與冷漠。在周圍人面前,會顯得沒有人情味,也就是共情能力會比較欠缺。
旁人情緒崩潰大哭的時候,這個孩子就不能理解他會什么要哭。雖然哭不能解決問題,但卻可以舒緩情緒。
第3種、情緒容易走向極端化
孩子不被允許哭泣,時間久了也就喪失了哭的需求。但很多負面情緒不會因為孩子不哭它就不出現;
相反,這些負面情緒只是慢慢堆積在孩子心里,一直到孩子爆發出來。正常孩子的宣泄會是通過哭泣,運動等方法去緩解,但這類孩子情緒爆發會走向極端,普通的發泄方法對他們不起作用。
03
父母要怎么做才能避免這些問題,讓孩子更好成長
首先、尊重孩子發泄負面情緒的權利
孩子哭是或是因為孩子感到不安,或是孩子的訴求不被滿足。總之家長在面對孩子哭時不要一棒子打死。
而是給孩子一定的發泄空間,讓孩子的負面情緒能有所宣泄。父母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肯定孩子,并用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去吸引孩子,防止孩子不停地哭。
其次、去向孩子了解,你為什么哭
孩子的表達能力還沒有那么完善,有的情緒孩子表達不出來,那么這個時候孩子只能通過哭去表達。
在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向孩子去了解哭泣的原因,只有了解了背后真正的原因才能更好幫助孩子,引導孩子去表達出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最后、給孩子最堅實的臂膀
很對時候孩子在面對失敗,不安的時候也會選擇去用哭來表達。這個時候家長在了解孩子內心的同時,也要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來緩解孩子內心的不安情緒。讓孩子相信父母,相信父母永遠都會給孩子最堅實的臂膀,是孩子最有力的后盾。
家有二寶育兒經寄語:
哭泣是孩子的正常情緒表達,家長不能一棒子就給孩子剝奪了這種權利。家長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哭與不哭之間做好一個平衡。
在了解孩子哭泣的真實原因后,對癥下藥,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緩解孩子的不安情緒,讓孩子更好,更健康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