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乖乖育兒說
本文原創丨乖媽
現代孩子普遍入學早,3歲就進入了幼兒園小班,每年秋季入學都是父母的“劫難”,因為年幼的孩子總會在幼兒園發生狀況,比如尿褲子了、哭鬧不上學、不吃飯等等。
當然,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存在問題,每個班里的“特殊寶寶”最多一兩個,絕大多數寶寶能夠慢慢融入群體,而不適應的孩子只能耽誤父母工作時間。
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0—3歲是孩子在家學習生活習慣的過程,如果這個階段父母沒有好好教孩子,進入幼兒園自然比其他孩子適應得慢!
寶寶3歲之前,五大習慣“狠心”早培養,將來進入幼兒園適應更快
一、穿衣服
“穿衣服”這件事從出生開始每天都有,3歲前孩子在家可以“衣來伸手”,但進入幼兒園后老師沒有時間幫忙穿衣服,遇上午睡、氣溫變化等很容易感冒著涼。
如何教會孩子穿衣服呢?
1)剛開始學習時,最好選擇夏季,因為衣服布料單薄簡單,更便于學習。
2)準備顏色鮮艷的衣服,寶寶都喜歡色彩亮麗,這樣能夠激起孩子的學習欲望。
3)不要急于求成,可以先從小件衣服教起,適當給予鼓勵,孩子有信心更愿意學習。
二、蓋被子
網上曾有家長曬出孩子們在幼兒園午睡的照片,部分孩子沒有蓋好被子,或者有蹬被子的壞習慣,老師又注意不到的情況下很容易著涼。
孩子身體素質較差,對外界溫度反應敏感,建議家長們在孩子3歲進入幼兒園前,教會孩子睡覺時蓋被子的好習慣,不論中午晚上都應該用被子蓋住小肚子。
三、自主如廁
有一次,看到姐姐家的孩子放學回家就開始上廁所,疑惑地問了問才知道,原來孩子不會擦屁股,已經上中班了老師不愿意幫忙,所以從不在學校上廁所。
在家里,孩子們習慣了上完廁所喊媽媽,可是進入幼兒園,老師無法事無巨細地照顧到每一個小朋友。如果孩子不會提褲子、擦屁股,很容易拉褲子,耽誤上課進度,甚至影響父母正常工作。
不少孩子上了小學依舊拉褲子,時間長了容易便秘。建議在孩子3歲前,狠下心培養孩子自主如廁的好習慣,一味地溺愛嬌慣孩子,等父母不在身邊時很容易尷尬。
四、整理玩具
幼兒園是孩子離家的第一步,也是孩子邁入學校的第一步,在幼兒園、小學、中學等整個學習生涯中,孩子每天都要做得一件事——整理書包。
現實生活中,不少孩子自己沒有整理書包的意識,甚至連作業是什么都不清楚,每天都需要問“媽媽,我想寫什么?”、“媽媽,我的練習冊在哪里?”、“媽媽,我的書包不見了!”
整理能力是一項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建議父母不要舍不得讓孩子做,只有“狠心”提前鍛煉,將來孩子離開自己時,才能照顧好自己的生活。
學習整理能力可以從整理玩具開始,0—3歲的孩子最多的就是玩具,可以狠心嚇唬孩子,準備幾個大的收納箱,讓孩子主動每天睡前整理玩具。
五、注意安全
相信家長們都有類似的經驗,班級里有一個感冒的孩子,往往會傳染很多孩子,因為孩子們玩耍的時候交叉傳染。
現代幼兒園往往會有洗手池,要教給孩子正確洗手方式,避免在幼兒園里生病。
除此之外,幼兒園里也存在不少安全隱患,比如下樓梯時推搡、吃飯時亂扔筷子等,稍不注意就會對孩子造成危害。
在孩子進入幼兒園前,父母要告誡孩子注意身體安全,盡量遠離其他小朋友,尤其是手中有危險性物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