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孩子,親近的人就是他們遇見的第一個老師,在孩子懂事前,他們學習的對象就是平時見得最多、相處最久的人,可以說孩子就是父母的衍生,父母是什么性格,就決定了孩子長大以后會成為什么樣的人。
根據這個定律,我們可以推算出:(1)
喜歡控制孩子的家長,孩子長大后很難獨立平時太喜歡控制著一切的父母,尤其是對孩子的生活和行為實行一定的規定,限制孩子的興趣與動手能力,那么相對應的,孩子長大后因為習慣被指揮,會失去自己獨自生活的能力,在社會上處處有限制。這種情況也會體現在工作上,孩子成為性格被動的人,處處需要別人的照顧,不利于職場的發展。
(2)
脾氣大的家長,孩子長大后也會容易急躁家長的言行在不停地影響著孩子,孩子從小就看著家長對生活中的大小事實行什么樣的態度,如果家長常常表現出脾氣暴躁的一面,那么孩子也會漸漸地在長大后變成一個脾氣不好的人。這種情況在中國式家庭中較為常見,原因是我們的父母是在生存中掙扎度過童年,大部分不但沒有機會堅持念書,還缺乏愛的教育,與眾多兄弟姐妹爭奪微弱的生活資源,因此變得脾氣不好,從而延續到對下一代的教育上。
那么家長怎么做,才能培養好孩子的性格?
1.
讓孩子自由成長在教會孩子基本的三觀和生存技能后,盡量少干預孩子的決定。孩子在生活中和校園中會遇到許多困難,作為一個及格的家長,我們要做的是給出合理且適當的建議,而不是直接上手幫他解決,孩子缺少自己思考和動手的機會,是很難獨立起來的。
2.
做孩子的榜樣如果想讓孩子學會一樣東西,那么家長要做到先學習、再去激起孩子的興趣。家長在自身的學習過程中無形地也在給孩子培養興趣,畢竟孩子的眼前的東西有限,家長的行為很容易就能對孩子產生影響力,因此想要孩子做什么樣的人,家長要先做好一個標榜。
父母什么性格,孩子就是什么樣子,這種觀點在每一個家庭上,因此家長要嚴苛待己,科學育兒,適當的放手,說不定會有意外的收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