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末去超市,見到一個年輕媽媽和小男孩站在超市門口,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只見那個年輕媽媽生氣地說:“媽媽怎么說的?啊?你就把媽媽的話當耳旁風了是吧?”
小男孩在旁邊也不吱聲,臉上掛著兩道淚痕,氣鼓鼓的。
“你還來勁了是吧?你有理了是吧?”
那位媽媽顯然更加生氣,還用手掐了一下小男孩的胳膊。小男孩倒也沒有哭叫,只是往旁邊躲閃。
這樣教訓孩子的場景,在很多人看來可能不算稀奇,但是在我看來確是一種非常失敗的教育方式其實很多時候,那些對于大人來說理所應當的事,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他們并不認同。比如,一個在爸爸的設計圖紙上亂涂亂畫的孩子,并不清楚設計圖紙和畫紙的區別;
再比如,孩子看到爸爸修理家具時敲敲打打,也會模仿爸爸的行為把新買的玩具拆得亂七八糟……這些都是孩子身心發育不成熟造成的,他們并不知道自己錯在了哪里。
02期末拿到分數的那一幕又浮現在我的眼前:“還不認錯!不好好學習,你倒學會騙人了?將來能有什么出息!”
書房里火藥味十足,兒子偷偷把考試成績從57分改成87分,被我一眼識破。
兒子撅著嘴:“哼,我沒錯,又不是我想不及格的!”隨后把頭瞥向一邊仿佛在說:要打就打吧。
這熊孩子前幾次做錯事也是嘴硬不肯承認,簡直無法無天。我氣得把門摔了不再理他,過了半個小時,他竟還在書房里直挺挺地站著,臉上毫無悔意。
老公回來見這情形,趕緊哄兒子跟我認錯,兒子眼淚一顆顆掉下來:“認錯也沒用,上次不及格我認錯了媽媽還是把我卷子撕了,她也沒有跟我認過錯。今天媽媽過生日,不想氣她我才改了分數……
沒想到兒子心里這么想,一時之間不知道怎么說他好。
晚上睡不著,我回想了下兒子變成小倔驢,是從上小學以后,我狠抓他的成績開始的。兒子成績落后,讓我焦急萬分,甚至對他進行打罵。
就是這種高壓管教,令兒子會產生過重的心理負擔,產生對抗情緒,甚至做出過激行為。
03成年人一樣會犯錯,所以家長不能要求自己的孩子十全十美,更不能把孩子的錯誤無限放大。
孩子犯錯也是極為常見的一種現象,作為父母不應該縱容孩子的錯誤,而應該教導孩子勇于承認并改正錯誤。
達爾文曾說:“任何改正都是進步。”歌德也說過:“最大的幸福在于我們的缺點得到糾正和我們的錯誤得到補救。”正是因為勇于承認失敗和錯誤,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少犯錯誤。
很多時候孩子犯錯誤后父母就打罵,懲戒孩子,讓孩子有一種本能的退縮感,孩子就出現了不愿意承認錯誤的行為,這可能就是父母的教育出現了問題。
當孩子犯錯后,家長一定要記住3條原則:先了解事情經過,再判斷對錯;
就事論事,不小題大做,不翻舊賬;
尊重孩子自尊,不要用一件事情概括孩子的道德品質;
父母語言上的暴力會打擊到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否定孩子的人生價值,令孩子對自己、對家人漸漸失去信任,自暴自棄。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勇于認錯,善于改錯是人格成熟的標志。讓我們讀懂孩子內心的“小倔強”,在孩子承認錯誤時,及時肯定孩子的進步。這樣他們才能不斷修正自己的不足,收獲更多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