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容齋續筆 蕭何紿韓信》中有這樣的記載:“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p>
這說的是,當年推薦韓信的是蕭何,后來聯合呂后用計謀除掉韓信的也是蕭何。
韓信的死可以說了卻了劉邦和呂后的一塊心病,所以當劉邦得知此事后大喜,蕭何也更加受寵,還撥出500兵丁保護他的相府。
蕭何一時之間風頭無兩,幾乎每天都有很多人去拜訪他,他本人當然也十分高興,于是特意挑了一個良辰吉日宴請賓客。
就在眾人把酒言歡高談闊論之時,沒想到外面突然闖進來一個穿著一身喪服的人,一見到蕭何就跪下痛哭,邊哭還邊和蕭何說:“你大禍臨頭了?!?/p>
在人家大喜的日子做這樣不吉利的事情,還說出這樣不吉利的話,換做任何一個脾氣不好的人,想必都會直接將他拉出去砍了。
可是,蕭何畢竟經是歷過很多大場面的人,他雖然心中十分生氣,還是強迫自己先冷靜了下來,聽聽這個人到底為什么這樣說。
這個人先是做了一番自我介紹,隨后和蕭何說,劉邦“賞賜”給蕭何的五百兵丁,看似是在保護他,實則是監視。
現在的蕭何看上去確實是非常風光,但是換個角度想一想,劉邦真的放心當自己在外面四處征戰時,朝中有一個位高權重,又頗得人心的蕭何坐鎮嗎?
蕭何原本還對這個人的說辭不以為意,但是當他聽到最后,當這個人問道:“你確定你不會成為下一個韓信嗎”的時候,蕭何有一瞬間的驚慌。
他知道,以劉邦的多疑,自己即使指天發誓說自己沒有任何的野心,劉邦也是絕對不會相信的,而自己現在被成功蒙住了雙眼,竟然真的沒想到這一點。
他想到這里,對這個人的態度有了很大的反轉,他趕忙將此人奉為上賓,請教如何才能讓劉邦打消懷疑的念頭。
這個人對蕭何作出了一番指點,告訴他不僅要把劉邦的賞賜全部退回,還要自己掏出一部分的家底,來讓劉邦用作軍餉。蕭何認真地照做,果然發現,劉邦看著他的笑容比之前真誠了幾分。
可以說,在這件事情過后,劉邦對蕭何的戒心大大減少了,雖然還不能達到完全消除的程度,但最起碼短時間內不會把他當成第二個韓信來防。
可以說,如果不是這個人,那么蕭何必定會因為過于沾沾自喜而忽略了劉邦的懷疑,很可能會步入韓信的后塵。
而現在他及時醒悟后,在做任何事的時候都會考慮到劉邦是否心存戒備,對于一些事情自然也就懂得了如何選擇和處理。
對于古代的大臣而言,他們真切地體會過什么叫做“伴君如伴虎”。
即使大臣們知道自己心中沒有半分雜念,一心一意為了朝廷的發展而努力著,但是在君主眼中,每一個大臣都是有野心的。
蕭何和劉邦之間便是如此,即使蕭何知道自己并沒有篡位的野心,但劉邦不信任,他也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