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常年居于紫禁城中的溥儀年滿16歲,到了選妃的年紀。此時各界大佬紛紛“發來賀電”,削尖腦袋送自家女兒、孫女兒的照片,爭著搶著當這個亡國國丈。據說,徐世昌、張作霖、袁世凱都曾想與溥儀結親。
可惜熱臉貼了冷屁股,遜清小朝廷嚴格遵循老祖宗的原則,皇室貴族絕不和漢族通婚。
想來大家一定十分費解,清朝已經滅亡,溥儀已經退位,為何這些民國大佬們依舊爭著當溥儀的老丈人?
首先,為了身份。
后來發際的美國土豪,都爭著娶歐洲的沒落貴族。民國的各界大佬也一樣,很多人出身不高,刀山火海闖過來,再當個皇族老丈人,瞬間檔次就上去了。
這就像《一步之遙》里面,開頭文章說自己被葛施里尼小姐嘲笑是new money,求姜文把自己變成old money。
什么是new money?沒文化底蘊的暴發戶,雖然有錢但精神世界十分貧瘠。
什么是old money?傳統貴族,富二代。
所以民國的大佬們爭著搶著要當溥儀的老丈人,就是讓自己有個體面的背景,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與聲譽,走出門的時候倍兒有面子。
其次,溥儀的尊號未變,待遇依舊存在。
清朝雖然亡了,但是溥儀依舊是皇帝,居住在紫禁城中,我們把他的小天地稱為遜清小朝廷,在那里他們依舊生活在封建制度下,對溥儀馬首是瞻。
溥儀也有他幸運的一面,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善終末代皇帝,不僅善終,還依舊享受榮華富貴,民國政府一個月提供400萬兩白銀給溥儀吃穿用度。想想俄羅斯的末代沙皇,全家人都被秘密處決,溥儀不知有多幸運。
溥儀的老師也是飽讀詩書,有清朝狀元、進士、京師大學堂監督,還有最著名的莊士敦。
最后,封建思維依舊尚存。
民國時期的到來,雖然代表著新時代新思想的到來,但是人們的封建思維依舊存在。不僅滿清遺老遺少到紫禁城拜見溥儀,行跪拜禮,軍閥張作霖拜見溥儀也要磕頭下跪,吳佩孚也曾上書向溥儀稱臣。
徐世昌在出任第二屆民國總統的時,還是特意向溥儀請示后,"得其恩準",才就任的。
而溥儀被趕出京城后,也沒有后顧之憂,住進了原湖北提督張彪家里。張彪也盡心盡力的伺候溥儀,每天為他親自掃地……就算在臨終前,看到溥儀來看他,還掙扎的坐起來像溥儀致敬。
如果說北洋軍閥都是清朝的封建遺骨,那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胡適,應該夠有說服力吧。
據說紫禁城裝了電話后,溥儀翻看電話本,看到了胡適,于是打電話給他。接通后兩人的對話也十分有趣:
“你是胡博士呵?好極了,你猜我是誰?”“您是誰呵?怎么我聽不出來呢?……”“哈哈,甭猜啦,我說吧,我是宣統阿!”“宣統?……是皇上?”“對啦,我是皇上。你說話我聽見了,我還不知道你是什么樣兒。你有空到宮里來,叫我瞅瞅吧。”
掛了電話后的胡適也忙乎了一陣,一直在想如何和溥儀說話?宮中的禮儀與規矩怎么做?好在莊士敦提前告訴他,不需要胡適下跪行禮,才如釋重負。
胡適作為新文化領秀,也未曾對溥儀怠慢。
雖然漢人無緣與溥儀成婚,但是民國的各位大佬都隨了份子。其次民國政府特派幾千名軍警,為溥儀的婚禮隊伍保駕護航,整場婚禮,耗費40多萬元。
雖然后來的溥儀命運多舛,但是依舊是個香餑餑。1959年溥儀被特赦,還有人給溥儀介紹對象,滿清遺老要給53歲的溥儀介紹自己的孫女當妃子,相親相了七八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為了溥儀一生未嫁的最美格格王敏彤。
不過,溥儀早已不是曾經的溥儀,而是選擇了護士李淑賢。
一句話總結:大清雖然亡了,但是滿清遺老遺少還抱有僥幸,民眾也未徹底清醒,溥儀在他們眼里依舊高高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