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是維護家庭關系的一個重要橋梁。并且,在家庭教育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如果你與孩子難以溝通,又談何教育呢?因此,親子溝通,是家長們需要學習的課程之一。
有不少的父母反應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叛逆,難以溝通。但是,殊不知,在親子溝通的時候,父母們也經常犯了不該犯的禁忌。以下的4大禁忌,你是否也在問題區呢?
1、用批判、說教、命令、強迫的語言
強制是指對于別人的要求暗含著威脅的意味,如果不配合,將可能受到懲罰。這是關系中的強者常用的溝通手段。
在親子關系中,父母便是強者。家長們會有一種使命感/責任感:我是你爸/媽,我的職責就是管教你。
父母常常希望豎立一個威嚴的形象,有些家長甚至以“孩子很怕我,我一瞪眼ta就不敢說話了”為榮,因此在言語中總是盛氣凌人,把請求以命令的語氣發出:“回你自己屋去!現在!”
用命令強制性的口氣對孩子說話,教孩子做事,會讓孩子產生極大的逆反心理,孩子會缺乏主動性,容易形成懦弱的性格,不利于孩子的成長。讓孩子學會友善的回應和規則的重要性,最佳方式就是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寬容和信任,少說命令話,多做引導事。
2、只顧自己說,不理會孩子的感受
很多孩子不喜歡跟父母溝通,因為自己的感受總是被忽視。
孩子:“爸,你看我考了90分!”爸爸:“別嘚瑟了,90分還多啊?”
孩子:“媽,你看我的新書包好看嗎?”媽媽:“誰給你的錢啊?誰讓你買書包了啊?”
父母似乎從來沒有正視過孩子的內心的感受,理解孩子,甚至威脅、批評、嘲諷、否定、拒絕、比較......這些慢慢都成為孩子心里的刺。
雙向的溝通,才是有效的。家長要學會接納孩子的感受,有同理心地去看待孩子的問題,不要一味地講大道理,傳授經驗。
有效的傾聽,比所謂的“經驗”更重要。不要只顧著自己嘮叨,多聽聽孩子的想法,你會更加了解他。
3、翻舊賬、揭傷疤
翻舊賬是很多父母都容易犯的錯誤,在和孩子聊天的過程中,無意中談到某個話題,都會成為父母教育孩子的契機,將過去孩子犯的錯誤重復一邊,然后進行再教育。
沒有人愿意被人揭傷疤、翻舊賬,孩子也是如此。這會讓孩子很沒面子,也會激起他的不滿,那么,下次他就不愿意和你說話了,因為他害怕一不小心又被教訓一頓。
不管孩子有什么問題,就事論事是最基本的底線。過去了的事情,就在腦海中永遠地翻篇,不要總記著孩子不好的地方,相信他正在努力變好。
4、拿孩子和別人作比較
很多父母把超越自我和超越別人的關系顛倒了,他們總是橫向比較,忽視了孩子自己跟自己比是否有進步,而是將自己的孩子去與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當成習慣。這樣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形成眼睛盯著別人位置的不正常的心理,從而滑向喜歡嫉妒別人的泥坑。
連自我都不能超越的人是無法超越別人的,超越自我是超越別人的前提,超越別人只不過是超越自我的一種自然結果。
適當引導孩子的好勝心是培養的關鍵。孩子天生就有或多或少的競爭意識和好勝心理,這種心理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只要父母給予正確引導,就可以利用孩子的這種心理促進其全面、健康地發展,使孩子變得更優秀。
都說溝通是橋梁,做父母的想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真正的了解孩子的想法。首先應該學會的就是如何去跟孩子溝通。避開這4大禁忌,會讓親子溝通變得有效,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教育也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