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兩億人吃不飽的印度,為何是大米第一出口國?

古語云民以食為天,任何一個國家要想實現國泰民安都要保證最基本的糧食供應。

可神奇的是作為國際影響力僅次于中國的發展中大國,每年有2億人忍受饑卻是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

而且這種畸形的糧食換外匯模式已經存在了幾十年,印度政府雖然努力改善國內農民的生存狀況卻收效甚微。

只有了解了印度糧食生產與分配的種種問題,我們才能更加深刻理解土改對中國崛起的最大意義。

糧食

印度是傳統農業大國自然條件優越,今天卻因政府無能落后于世界水平

印度是與中國相提并論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農耕文明發源地之一。

早在6000多年前印度人的祖先就已經在今天印度河流域建立起了定居的農耕文明,有了農業剩余才支撐起了古印度曾經非常發達的城市工商業文明。

而且單從地理角度來說今天的印度雖然面積與獨立前縮水不少,但仍然具備比中國更好的農業發展條件。比如中國雖然面積是印度的四倍但可耕地面積只有1.2億公頃,印度的可耕地面積卻達到了1.6億公頃在全世界范圍僅次于美國。

而且印度處在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熱同期的特征使其非常適合水稻、小麥等主要糧食作物的生長。印度農民在幾千年的摸索過程中已經實現了水稻種植的一年三熟,因此印度即使不能成為糧食富國也至少可以滿足自身人民需求。

農民

但是如果參考現代高科技農業的要求,就會發現印度農業生產仍然停留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

首先印度主要耕地集中在恒河平原地區,由于印度國家治理能力低下只有不到一半的耕地有灌溉系統。

再加上熱帶季風氣候溫差與降水變化劇烈,每年降水量若比平均值增減10%就會造成洪澇或干旱。而且在印度每年6月至9月全年最熱時期卻也是一年當中的旱季,極端環境下印度人連飲用水都會出現困難更遑論澆灌耕地。

因此印度看似得天獨厚的氣候卻讓其農業有極強“靠天吃飯”的特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為什么印度社會各階層熱衷于信仰宗教。

農民

而且在二戰之后一個國家農業水平已經不取決于其土壤氣候這些自然因素,良種、化肥、農藥的使用量和農業機械化水平才是決定農業產出的絕對性因素。

印度雖然建國幾十年但其工業化水平偏低,其全國氮肥產量僅相當于我國一個廠的產能。本國化肥產量不足就需要消耗大量外匯去進口導致化肥價格偏高,進一步降低了印度農民通過施肥實現糧食增產的熱情。

同時印度低劣的工業化水平也無法向農村提供大量拖拉機,印度教對牛的信仰又使印度農民甘愿大量養牛來充當耕地主力。

如此多的不利因素導致印度雖然有著發展現代大農業的基礎,其整體農業技術水平卻與獨立時期沒有區別。

農民

2億人挨餓大米出口量卻排第一,地主控制糧食政府又要靠出口大米創匯

要問印度農業生產效率有多低,聯合國相關組織給出了冷冰冰的答案。

2022年對121個國家進行饑餓指數排名中,印度居然以29.1的低分排在第107位。

比印象中經常鬧糧荒的朝鮮還要低幾十名,僅比長期遭受戰亂破壞的阿富汗等國高一點。2022年印度政府公布其全國糧食產量為3.16億噸,人均糧食占有量不過451斤。同年中國的糧食產量超過6.86億噸,人均糧食占有量接近980斤。

如果拿中國不同歷史時期做對比的話,印度今天的人均糧食產量僅相當于1949年剛解放的中國。

早在上世紀70年代我國的人均糧食占有量就和印度拉開了較大差距仍然沒實現溫飽,印度如此低的糧食產量自然會引發國內嚴重的饑荒問題。

農民

根據印度衛生部門和國際相關部門的統計,印度人口中16.3%也就是有2億人處在饑餓狀態。

而且印度的兒童消瘦率為19.3%高居全球榜首,6月至23月大的幼兒中只有不到10%能獲取足夠的能量攝取,廣大農村的兒童中10個就有8個患有貧血癥。

但是和我國糧食產量常年保持世界第一卻需要進口近一億噸大豆和玉米滿足國內消費不同,印度在本國饑餓問題如此嚴重的情況下每年去卻大量向國際市場出口糧食。

僅2020年印度就出口了1766萬噸大米賺取了大約88.2億美元,而且在印度出口糧食換外匯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印度自建國以來盡管國內經濟有了長足發展,卻長期只能靠低價出口糧食來獲取外匯。

糧食

去年由于俄烏沖突的影響印度一度對小麥出口發布禁令,但仍然向全世界大力出口大米。近幾年其大米出口量占國際市場的40%位居世界第一,甚至超過了我們傳統印象中大米主要出口國泰國和越南。

許多人看到這組矛盾的數據都會感到無比詫異,一個國家連老百姓都養活不了怎么還有這么多的余糧出口。

但事實上這樣矛盾的情況在我國古代也是常態,唐朝詩人就曾經寫過: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據統計目前印度有10億人生活在農村,其中6億人完全沒有土地而淪為佃農。占印度農業人口總數1%的地主卻掌握著全國70%的耕地,這些人住著別墅使用著各種現代化電器。

有少量土地的自耕農生活雖然稱不上富裕,但也勉強達到印度城市普通家庭的水平。可剩下的廣大佃農就完全處在赤貧狀態,許多家庭只能幾代人擠在破舊的茅草屋中艱難度日。

小麥

盡管由于種種客觀原因目前印度糧食畝產非常低,但佃農要將一半的糧食交納給地主作為地租。

這樣大部分只租種幾畝土地的印度佃農辛苦一年所獲得糧食竟不能果腹,收了大量地租的地主又犯愁這么多的糧食無法消費。

盡管目前印度的城市人口數目同樣龐大,但其中大部分都屬于貧民窟里艱難謀生的窮人根本支付不了高糧價。

因此只要國際糧價高于印度國內糧價,印度地主自然就有動力將糧食賣給糧食出口商;換了錢去購買其它生活必需品,至于廣大佃農會不會餓死與他們沒有任何關系。

而站在印度政府的角度靠出口從老百姓嘴里省下的糧食換取外匯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印度盡管發展農業條件還算可以卻極缺發展工業所需要的礦石和能源。

糧食

這些年印度石油和天然氣對外依賴度分別達到80%和30%,考慮到印度龐大的人口基數即使其不發展工業也需要大量外匯來進口燃料。

而盡管印度有著龐大的市場需求但民用工業水平偏低,目前絕大多數民生用品都需要從歐美、日本和中國進口。

再加上印度從1947年開始與巴基斯坦展開了幾十年的軍備競賽,1962年之后為對抗中國更是加大了軍費投入[1]。

但是印度的國防工業體系又爛泥扶不上墻,導致印度政府每年都要耗費巨資從美歐購買先進武器。

最后印度也一直希望能夠擴大其帶海外影響力,有時會刻意壓低出口糧食價格以獲得中東某些國家的好感。就這樣印度為了所謂的大國夢,只得強迫貧窮的農民吃不飽飯還出口糧食。

糧食

印度政府多措并舉想改善農民處境,不從根本改變農業體制收效甚微

如果說印度政府只要外匯完全不顧農民死活倒也冤枉了他們,從尼赫魯開始印度政府也試圖通過溫和手段改善農民生存狀態卻收效甚微[2]。

1947年印度獨立時前英國殖民者無力控制基層,廣大農村竟然廣泛存在包稅人的情況。

印度獨立之后尼赫魯采取了嚴厲政策終于廢止了包稅人,稍微改善了一下印度農民的生存狀況。但是由于印度建國歷程就是把大量土邦強行捏成一個國家,為了避免國家分裂尼赫魯不得不照搬英殖民政府給了各邦極大的自主權。

這就導致之前的印度地主繼續在農村充當“土皇帝”角色,也就讓印度政府根本沒有可能推行真正意義上的土改。印度這種換湯不換藥的農業政策導致農民生活異常困苦,近25年每年都有近1.2萬名印度農民因貧苦而選擇自殺。

尼赫魯

印度共產黨分支的印共(毛)借此在印度最貧窮的幾個邦建立起了革命武裝和根據地,其強大生命力給了印度政府極大的壓力。

這樣為了緩和國內嚴重的階級對立,莫迪和之前的印度政府一直都以國家力量給予農民小恩小惠。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印度政府就給特困群體依配給卡發放廉價糧食,但因為官員腐敗和手續繁雜許多窮人一年只能領到幾斤米而已。

莫迪政府上臺后又在農村推出惠農貸款政策,印度農民若向國家銀行申請農業貸款只需支付5%的利息,而通常其向地主貸款要支付高達60%的高額利息。

但是由于印度嚴重的貧富懸殊,印度銀行在放貸時不得不反復考察農民的貸款資格。

農民

在貸款時往往要他們出示土地租賃證明、土地肥力證明、土地收益證明等,經過一番折騰農民拿到貸款也錯過了最佳耕種時機。

結果到今天為止印度真正享受過國家這項優惠政策的農民微乎其微,反觀大量農民因被迫向地主貸款而背上了幾輩子還不清的高利貸。

進入新世紀印度政府也曾經試圖提高農村機械化水平,推出了針對農民的柴油購買和灌溉電力優惠。但廣大農民認為自己連溫飽都解決不了根本無錢購買拖拉機,即使政府免費提供的柴油對他們都沒有任何意義。

更讓印度農民不滿的是由于地主能夠完全控制農民,所以很多針對農民的優惠政策事實上變成了補貼地主。

如此一來印度農村貧富差距反而愈演愈烈,甚至印度農民日均獲取熱量都從1973年的2600大卡降到了2010年的2020大卡。

莫迪

2016年印度現任總理莫迪曾經承諾在5年內讓印度農民收入翻一番,其卻在2019年通過了農業改革法案取消了對農產品的保護性收購政策[3]。

長期以來印度政府深知印度農業生產存在嚴重的弱肉強食問題,故而通過國家補貼的方式讓政府指定的經銷商以國家定價去收購農產品。

盡管這么做也讓農民忍受剝削但保證其不會破產,可莫迪卻認為這一項政策過于落后應該直接進行市場化改革。

結果此項法令一公布就引發了全印度農民的強烈抗議,從2020年開始印度農民進行了斷斷續續近一年的大規模抗議,迫使莫迪收回這道法令卻沒有恢復政府定價。

可見今天的印度在保護基本民生與促進國家現代化之間也出現了矛盾,而莫迪已經算是印度比較有魄力的領導人卻仍然無法解決這個錮疾。

莫迪

只有土改才能從根本上消除農業桎梏,印度農民要想吃飽需要社會革命

盡管有專家信誓旦旦地說印度人信仰宗教不吃肉、不喝酒,所以維持生存需要的糧食少;或者說印度人均牛奶攝入量高于中國,故饑餓問題并不明顯。

但印度有關部門和聯合國公布的數據卻不會造假,印度農民再怎么清心寡欲也解決不了日均攝入能量過低的問題。

而印度政府要想讓農民擺脫現在艱難的處境,唯一出路就是效仿其它工業化國家進行徹底的土改。

一說起土改就有人陰陽怪氣地調侃“打土豪、分田地”,卻無視韓國和臺灣在二戰之后也都進行了土改。

任何一個國家想要真正實現工業化都要對農村土地所有權進行根本性改革,首先地主階層在現代化進程中只會甘當食利者而不肯讓出任何權利。

農民

現代農業要想提高糧食畝產,必須修建水利工程;必須建設化肥廠、農藥廠、農機廠,必須修建鐵路公路以實現農資的全國性流通。

可開展這一切工程的前提都是征地,而現在印度政府推進工業化最大的阻力就是征不上來地。

無論是韓國投資印度的鋼鐵項目還是日本投資印度的高鐵項目,都因為政府和所征土地的地主談不攏價格導致其至今都沒有實際動工。

同時只有土改消滅了地主階層,才能讓農民維持溫飽的同時向政府繳納更多實際稅金。因為在傳統農業社會中地主這個“中間商”是最大剝削階級,卻完全不會把農業剩余用于國家現代化。

糧食

假定現在印度地主掌控的糧食能完全被印度政府所掌控,其就可以通過爭取定價權的方式提高糧食出口價格進而為工業化積累資金。

但事實上印度地主只是想通過售賣糧食改善自己生活,印度每年出口那么多糧食收益都歸個人沒有換來多少工業化資金。

此外印度地主掌握了農村絕大部分糧食,就可以通過給農民小恩小惠的方式在選舉時控制地方政治,導致印度中央政府的任何改革法案在基層推行都困難重重。

所以印度政府要想實現讓農民吃飽飯又有資金去搞工業化,推行全面土改就是其繞不開的一座大山。

參考資料

[1]克什米爾歸屬引發的沖突——1947年第一次印巴戰爭 · 搜狐軍事 · 2019-09-18

[2]孫士海.印度的農業改革及其政策走向[J].當代亞太,1995(05):35-40

[3]陳金英. 莫迪執政以來印度的政治經濟改革[J]. 國際觀察,2016,No.140(02):119-132.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印度擬取消糧食最低收購價格政策 致十萬農民“進軍”首都
印度突然禁止小麥出口,糧食危機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世界大米出口最多的五個國家:印度、泰國、越南、美國和巴基斯坦
解讀美國糧食
與我國相比 地少人多的越南和印度為何能成為全球主要大米出口國
全球大米價格創15年以來新高,印度出口禁令惹的禍?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度市| 休宁县| 宜宾县| 宾川县| 上犹县| 且末县| 克山县| 邵阳县| 乐业县| 云梦县| 涡阳县| 游戏| 清流县| 唐海县| 太和县| 巍山| 绵阳市| 商城县| 如东县| 平利县| 柳州市| 哈尔滨市| 行唐县| 内江市| 宁德市| 富顺县| 青浦区| 建始县| 东港市| 师宗县| 玉山县| 刚察县| 太和县| 平舆县| 景宁| 来凤县| 明星| 阆中市| 武宁县| 丽江市| 图木舒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