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漢末軍閥強人曹操擁兵數十萬之眾,虎視江東之地,而江東之主孫權則是針鋒相對,將以周瑜為首的東吳將領召集在一起,商討御敵之策。
在商討會上,作為東吳主帥的周瑜對吳主孫權說道:現如今,曹操在北方之境的勁敵林立,西涼強人馬超,韓遂是曹操的后患,并且曹操麾下的兵勇放棄陸戰鞍馬,要搖櫓劃槳與我們江東的水軍爭雄,在加上曹操大軍遠道而來,糧草不足,兵士不習水土,必定會疾病流行,因此我江東大軍擊敗曹軍,活捉曹操,指日可待。
《三國志·吳書九·周瑜傳》請為將軍籌之:今使北土已安,操無內憂,能曠日持久,來爭疆埸,又能與我校勝負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后患。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又今盛寒,馬無藁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周瑜的這一席話,猶如強心針,使得吳主孫權對于擊敗曹操信心大增,隨后,吳主孫權派遣周瑜盡起東吳之兵,前往夏口安營扎寨,與曹軍隔江對峙。
當時,周瑜麾下的部將黃蓋為了盡早退敵,主動請纓,前去詐降,以火攻戰術燒退曹軍,周瑜聽后,覺得此計可行,便讓黃蓋大膽去做。
《三國志·吳書十·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第十》:蓋姿貌嚴毅,善于養眾,每所征討,士卒皆爭為先。建安中,隨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語在瑜傳。
隨后,黃蓋便命下屬準備了幾十條小型戰船,在戰船上滿載薪草膏油,外用赤幔包裹得嚴嚴實實,一切準備完畢之后,黃蓋就親自寫下一份降書,命下屬送往江對岸的曹軍的大營。
曹操看了黃蓋的投降書后,十分歡喜,當即寫下回信,表示接受黃蓋的歸降。黃蓋見曹操已經“上鉤”,當即再次回信,約定好了時間。
約定的當天,黃蓋統領著幾十條小型戰船緩緩向曹軍水軍大營靠近,水軍大營里的曹軍兵士以為黃蓋舉兵來降,便放下了警惕之心。
而黃蓋見戰船與曹軍水軍大營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之后,便命幾十條小型戰船上的東吳兵士點燃薪草膏油,而這些薪草膏油在風勢的助力之下,頃刻間火勢滔天,而這幾十條小型戰船猶如數十條火龍,沖入曹軍水軍大營。
就這樣,曹軍水軍大營在這次火勢的沖擊之下,一下子成為了一片火海,而曹軍的人馬在這次火勢中大多溺水而亡,葬身于火海之中,而曹軍主帥曹操看著眼前的一幕,才知道自己上了黃蓋的當,面對這個結果,曹操既痛心,又懊悔,但又無可奈何,只能夠率領殘兵敗退而而走。
而這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水戰,就是名留青史的赤壁之戰,而這場赤壁之戰,東吳能夠擊敗氣勢正盛的曹軍,最大的功臣就是東吳將領黃蓋。
而赤壁之戰后,黃蓋鮮少再出現在東吳較大的戰事之中,那么這位赤壁之戰最大的功臣結局如何呢?
善始善終
赤壁之戰后,吳主孫權對于有功之臣進行了一一封賞,對功勞最大的老將黃蓋則是授予了武鋒中郎將一職,并且賞賜了一座湖給予黃蓋,以此來表彰老將黃蓋在赤壁之戰的忠勇。
隨后,武陵之地頻繁發生亂事,吳主孫權先后派遣了多名東吳將領前去平剿,但是效果甚微,為此,吳主孫權為了根治武陵之亂,任命老將黃蓋為武陵太守,去往武陵平亂事,
當時,武陵城總共只有五百名東吳軍士,相較于叛軍的上萬人馬,兵力上十分懸殊,但是黃蓋并沒有為此驚慌失措,反而是沉著冷靜,制定平剿之策。
叛軍頭目知曉到武陵城更換吳軍主將后,便想要給黃蓋這個新任的武陵太守一個下馬威,便命叛軍大舉攻城,黃蓋見叛軍強兵來襲,當即命麾下的吳軍兵士大開城門,放叛軍入城,而叛軍則以為東吳軍隊膽怯,不戰而逃,便放松警惕,大搖大擺的走進武陵內城之中。
而躲在城樓之上的黃蓋見叛軍悉數進入內城之后,便給隱藏在內城中的東吳兵士下達了伏擊的指令,就這樣,頃刻之間,東吳的兵士從隱藏處沖了出來,將叛軍殺了一個措手不及,令叛軍潰敗而走。
此役,守城的東吳兵士沒有戰亡一個,而叛軍則是被殺死了數百人,黃蓋見東吳守軍士氣正盛,當即下達新的作戰指令,對叛軍展開全面反擊。
而在隨后的反擊中,黃蓋這位老將,老當益壯,沖鋒在前,奮勇殺敵,僅僅用了數周的時間就徹底平息了武陵地區之亂,使得武陵地區恢復到了往日的安寧。
《三國志·吳書十·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第十》:武陵蠻夷反亂,攻守城邑,乃以蓋領太守。時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敵,因開城門,賊半入,乃擊之,斬首數百,余皆奔走,盡歸邑落。誅討魁帥,附從者赦之。自春訖夏,寇亂盡平,諸幽邃巴、醴、由、誕邑侯君長,皆改操易節,奉禮請見,郡境遂清。
武陵城之亂被黃蓋平息后不久,長沙郡匪患滋生,山賊占山為王,為害一方,吳主孫權便將治匪患的重任交給了黃蓋,而黃蓋不負吳主之托,很快就平息了長沙郡的匪患,事后,吳主孫權十分欣喜,當即下詔,將黃蓋這位老將,封為偏將軍,以示褒獎。
《三國志·吳書十·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第十》:后長沙益陽縣為山賊所攻,蓋又平討。加偏將軍,病卒于官。蓋當官決斷,事無留滯,國人思之。及權踐阼,追論其功,賜子柄爵關內侯。
而成為偏將軍的黃蓋,并沒有因為自己位高權重,而自以為是,反而是謙虛地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過了幾年之后,年事漸高的黃蓋突遭疾病,病逝于任上。
黃蓋病逝之后,東吳的軍民對其進行了沉痛悼念,而等到孫權建立政權,登基為帝后,便對黃蓋以及他的子嗣們進行了封賞,以此來表彰黃蓋生前為東吳作出的功績。
我們回顧黃蓋的戎馬生涯,他一生忠于孫吳三代家族,為東吳政權開疆擴土,南征北戰,是東吳將領中難得的一位智勇雙全的虎將,最終他的結局也是極為好的,在他的職務上病逝,可謂是善事始終,沒有留下任何遺憾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