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藏高原素有“亞洲水塔”之稱,這里不但孕育了我國黃河、長江,還孕育了恒河、印度河、湄公河等五條流向其他國家的重要經濟河流。不少網友問,我們就不能給這水塔裝個龍頭嗎?大好的水資源白白流到了南亞大國,真是可惜。
從我國流向印度的主要河流有三條,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雅魯藏布江。它發源于杰馬央宗冰川,自西向東穿過世界第一大峽谷后,繞過南迦巴瓦峰,拐了一個大彎流出國境,進入印度。
出國后的雅魯藏布江被稱作布拉馬普特拉河,是恒河最主要的支流。然而作為支流,它的徑流量卻比恒河干流還要大22%,達到6180億立方米。并且進入印度平原后,它的海拔下降了5000多米,所以同時還孕藏著巨大的航運、發電、灌溉等經濟價值。
雅魯藏布江是中國第四大河流,徑流量比恒河還大
另外兩條水系分別是孔雀河和象泉河,它們一條是恒河的支流,另一條則是印度河的最大支流。如果沒有這三條水系的注入,恒河和印度河的徑流量都會大打折扣。尤其是恒河,它被印度人稱為“圣河”和“母親河”,印度人認為只要能到恒河中沐浴一次,就可以洗凈所有的罪業,如果恒河沒了水,會是什么后果?
正因為如此,一般大河的下游國家神經都比較敏感。十年前,埃塞俄比亞要在尼羅河的上游修建大壩,就遭到下游的埃及強烈反對,雙方曾在英國的斡旋下簽過水資源分配協議,都存在這種局面,更何況是那些從未簽過協議的大河?
恒河
印度也是這么想的,所以其國內媒體不斷炒作“中國水資源戰略”,稱中國有意在這些河流的上游修建水壩,以控制下游河流的流量,以此來控制印度的經濟。同時,處在下游的印度還不敢反擊,因為一旦炸掉水壩,處于下游的印度將受到滅頂之災。
從理論上說,印度臆測的這個方案的確有可行性。通過在上游修建水壩和灌溉系統,不但可以控制下游河流的流量,還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大幅壓縮下游國家的用水量,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但為什么我們沒有這么做呢?原因有兩個,一是國際法不支持。通過惡意壓縮下游國家的水資源,給下游國家造成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此舉必定會受到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二是這些大河并不是只流向印度,還流向一些友好國家。如孔雀河還流經尼泊爾,獅泉河流向巴基斯坦。
但如果我們反過來想想,假設印度位于高山之巔,且有中國的國力,中國位于恒河平原,印度會在上游修建水壩嗎?答案幾乎是肯定的,因為就算身處下游,它們仍然有個“內河聯網”計劃。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這個計劃就是要在雅魯藏布江的印度部分修建大壩,從而對雅魯藏布大峽谷施加有利于印度的水汽影響。這個計劃一旦實施,不但會對大峽谷,進而對整個中國西北的氣候產生不利影響,甚至威脅當地生態。
地處下游都這樣處心積慮,如果是身處上游那就更不用想了。至于國際法,似乎美國從來就沒遵守過,大家也奈何不得,一切最終還是得講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