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到底要不要開刀,這個問題爭議了好久。
兩年前,遠志曾見過一位乳腺癌患者,身體上都開始出現潰爛了,可就是不愿意開刀,更是抵觸化療,說自己只接受中醫藥治療。
遠志好奇,詢問其原因,老人家信誓旦旦的說自己讀過好多醫書,說一旦接受手術,或是化療,自己的身體就毀了。
這種說法看似荒誕,但其實也不無道理。
之所以反對手術、放化療,那是因為不論是手術,還是放化療都會大大損傷人體的元氣,而腫瘤患者本就素體虛弱,根本經不起折騰。所以你可以去看,腫瘤患者在打完化療,或接受放療之后就會做一系列的檢查,就是為了評估身體還剩多少的底子。不少腫瘤患者在放化療之后就頻繁的出現貧血、血小板低、白細胞升不上來等問題,隨即而來的就是人越見消瘦,一有個風吹草動就容易發燒。于是乎,就開始不停的在輸血、打升白針,為的就是讓身體還可以承受住下一次的放化療。
所以啊,真正死于癌癥的患者并不多,好些人都是倒在了手術后,或是放化療的路上。
那么,腫瘤面前,手術真的沒有必要嗎?
不予置否,手術的確是目前為止治療腫瘤最為高效、便捷的方法方式之一。然而手術的弊端是它只能治標,但卻并不治本。
要知道,我們的身體內之所以會長出腫瘤,說到底還是正氣不足所致。“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這是前人幾千年前就總結出的道理。能在身體里長那么大一個瘤性物質,可見正氣之虛。
因此,不管你是正值壯年,亦或是年老體衰,但凡長出了腫瘤,就是正氣虧虛。
中醫講,陽化氣,陰成形。腫瘤在中醫認知中屬于陰邪之物。體內正氣虧虛,無力推動身體內的津液運行,久而久之,氣血不暢就容易產生擁堵,繼而血瘀、痰濁相繼滋生,相互交結在一起。這就好比陰冷潮濕的木頭上容易長出蘑菇一樣,你若是單單把木頭上的蘑菇采摘掉,用不了多久,蘑菇還是會長出來。所以,一些人手術之后,腫瘤依舊有復發的可能也是這么回事,說到底,陰冷潮濕的木頭還是陰冷潮濕的,身體內的環境沒有改善,“蘑菇”還是會滋生出來。
若是想徹底的不長“蘑菇”,還是得換個思路。陽光普照的地方,這些陰冷之物如何生存呢?
李可老先生有句名言:“陽氣不到的地方就是病”!說明腫瘤患者的體質大都是陰盛陽衰的,而且是有嚴重偏性的。
所以,若是貿貿然進行手術、放化療,只會加重氣血的損耗,讓患者原本虛弱的身體雪上加霜。
所以,手術要不要做?有條件手術的時候當然要做手術。只是在手術之前得先把底子調好了。這才是正道!
看到這里可能有人要問了,中醫不是說虛不受補嗎?腫瘤患者一味的補益,腫瘤不是會越長越大了嗎?
須知,虛則補之。簡單來說,虛了就應該要補。所謂補益之后,腫瘤長得更快,是因為你用錯了補藥。我們前面講過了,腫瘤是陰邪,若是用了滋陰的藥的確會助長腫瘤的生長。而與陰邪相對的,就是我們講的正氣,陽氣。身體內陽氣充足,只會遏制住腫瘤的生長,怎么可能把腫瘤越喂越大呢?
所以,好多腫瘤患者的方子里大都可以看到大量的附子、黃芪。
附子大辛大熱,性善走竄而不守。它就像是太陽一樣,溫熙著身體的每一處,極力的把體內的陽氣補足,以趕走陰霾。只有體內的陰寒被一點一滴的化散開來,腫瘤沒有了適宜生長的環境,才是根本意義上的治愈。
附子
而黃芪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它以補氣的功效聞名于中藥圈,功善大補脾肺之氣。
須知,肺主一身之氣,肺氣充足,則人之宗氣充盈;脾為氣血化生之源,脾氣滿滿,則氣血化生有源,氣血充盈,則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啊!
此外,黃芪性子偏溫,補氣之余,還功兼升舉陽氣,陽氣自下而上,由里及表的散發出來,將陰寒一掃而盡。
黃芪
但是你去看,現在很多人都是在西醫手術之后選擇中醫調理。其實這個順序是完全反過來了,應該把調理放在手術前,而且越是虛的人就越有必要選用中藥調理,這樣身體才有足夠的資本扛得住后續一系列的西醫治療。
遠志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給大家帶來些許的思考。
我們不是反對手術和放化療,也不是鼓吹唯有中醫才可以治腫瘤。而是希望可以理性的去看待問題。
腫瘤的治療并不是說我們把腫瘤切除了就萬事大吉了,須知,手術后再次復發的案例真的是不在少數。因為手術切除的不僅僅是腫瘤,也是把患者身體內僅存的生命之氣也損傷到了。唯有調養好身體,把陽氣養足了,才有資本抵抗得住腫瘤啊!您說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