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成功”的城市,可能不是北上廣深,而是合肥、成都和長春!
合肥是“納一省之源,合一城之肥”,成都是“聚一省之力,成一城之都”,而長春是“圈一省之地,長一城之春”。
別的省會要靠五年、十年才能做出來的規模、GDP,它們靠合并幾個縣、市就輕松搞定了。
比如說長春,土地面積在全國省會中排第四,北京和天津加起來才比它多0.5萬平方公里。
再比如說合肥,吞并的5個縣級市,貢獻出來三分之一的GDP,
成都情況也差不多,最轟動的就是“搶”下曾屬于資陽市的簡陽縣。
老實講,一個省份如果沒有一個具有影響力城市,那就幾乎沒辦法跟其他省“坐一桌”了,而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強省會”,不僅是這3個省會,很多搞這么模式的省會,也都做出了成績,那為啥還要嚴控呢?
簡單總結一下,八個字:放過自己,饒過別人。
人口、土地、經濟雖然都漲了,但隨之而來的就業、教育、醫療、環境、交通等矛盾越來越嚴重,而周圍的兄弟城市,個個“面黃肌瘦”,所以必須控制了。
而這種調整下,會釋放出1個財富機會。
坦白說,沒有省會能徹底放棄“擴容”,只不是從行政層面轉向經濟層面,比如說“一體化”、“合作區”、“都市圈”之類的,而最好的橋接方式,就是交通運輸,可能是鐵路,可能是跨市地鐵,也可能是“前店后廠”模式,所以“城鄉”之間的物流集配中心、倉儲保鮮設施的需求量會很大,而這也正好是國家支持的項目方向,現在成都就已經說了,一臺冷藏車補貼4萬,冷庫類的設施額度更高,具體能申請多少扶持呢?可以參考下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