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廣西被統稱為“兩廣”,為何沒有兩湖兩河兩山?
由于歷史上的行政區劃及處于同一地緣文化的原因,中國有不少省份會被“合并同類項”稱謂:比如黑吉遼被稱為“東三省”或“東北”,廣東、廣西、福建在明清時期則被為“南三省”,也就是嶺南三省的意思。
清朝初期還設置了江南省,大概包括今天的江蘇、安徽、上海等地,江南省與江西省一起,都歸屬兩江總督衙門管轄治理,被合稱為“兩江”。
后來隨著江南省分拆為江蘇和安徽,所謂“兩江”地區的說法也就不成立了。
此外,湖北、 湖南因都曾屬于清朝湖廣總督衙門的管理范疇之下,自然也就有“兩湖”的說法。
隨著湖廣總督衙門的撤銷,繼之以湖北巡撫衙門、湖南巡撫衙門,“兩湖”的稱謂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至于地理概念上的“兩河”——河南河北,“兩山”——山西山東,在近代歷史上因沒有同屬一個行政區劃的經歷,亞文化也并不太靠近,自然不太會被捏在一起說事兒。
但是,除了兩廣地區的說法,至少東北(三省)的說法也完整沿用到今天了。
兩湖兩山兩河的說法都不存在了,為何兩廣之說卻傳承了下來?
“兩廣”的說法起源,自然也是始于清政府所設的兩廣總督衙門,這與兩江、湖廣(兩湖)、東三省分別源自兩江總督、湖廣總督、東三省總督衙門并無二致。
到了清末民初,兩廣總督府也被裁撤了,廣東、廣西都以省級單位的面目獨立存在。但是,作為中山先生開展革命的兩大基本盤,廣東廣西在政治、軍事上依然聯系緊密。
特別是1925年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后,管轄的兩個完整的省份,就是廣東大本營以及李、黃、白治下的廣西。廣東廣西也是國民革命軍發動北伐的主要后盾。
抗戰期間,廣東廣西同屬于同一個戰區,基本可稱為兩廣戰區;加之解放戰爭期間廣東(含海南)、廣西等地都是最后解放的地區之一,也是搬遷到廣州的國民政府最后控制的地區之一,這讓兩廣的緊密聯系至少持續到了1949年。
除了政治、軍事的傳統淵源之外,廣東廣西無論是從亞人種(古代百越人與漢人混血)、亞文化(包括語言、風俗習慣等)都有著相同或極其接近的共性,這也是兩廣之說不但延續下來還將長期存在的重要因素之一。
東三省說法的延續下來,情形基本與兩廣類似。而兩湖兩江兩河兩山等說法的不成立,既有歷史割裂的因素,更是歸屬不同亞文化的必然產物
你認同這種說法嗎?歡迎交流討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