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歷史上明君最多的朝代,相信很多人都沒有爭議,這個朝代就是漢朝。我們找工作,個人簡歷上需要填寫民族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會填寫漢族。這個功勞要歸功于漢武帝時期對外的一系列動作,繼承了秦朝的霸氣,疆域把秦原來的領土拓展到了兩倍不止。我們研究歷史,很有意思的一點就是漢朝連續七代都是明君。下面就讓小殷帶大家一起認識一下吧!
第一位:漢高祖劉邦
劉邦是大漢王朝的建立者,僅僅用了數年的時間就打敗了群雄,甚至一度被譽為西楚霸王的項羽也拜倒在他的腳下。雖然他建國初殺了許多功臣(異姓王),但畢竟沒有朱元璋做的那么過分,滅人家九族。我們看漢高祖本人沒什么文化,但特別注意納諫。有一個文臣叫陸賈,曾經與他爭論并且大罵他,甚至在他的帽子上撒尿。后根據他的新語十二篇,成為了大漢立國的主要國策。
第二位:漢惠帝劉盈
劉盈是漢高祖劉邦的次子,原配呂雉生的兒子。性格比較軟弱,后劉邦想立三子如意為太子,架不住朝中大權勸告。劉邦一死,漢惠帝劉盈如愿繼位。繼位的時候只有十幾歲,政治方面施行仁政,減輕賦稅。任用蕭何和曹參為丞相,施行蕭規曹隨,與民生息的政策,實現了經濟繁榮,政治穩定,國泰民安。思想文化方面廢除了前秦思想禁錮,推動黃老哲學代替法家學說,打開各種思想發展的大門。
第三位:漢文帝劉恒
漢惠帝劉盈死后,其母呂雉開始了長達八年的呂氏專政。前后立了他的兩個幼子繼位,不滿祖母統治被害死。呂雉一死,呂氏家族作亂很快被周勃等人平定。于是在高祖劉邦的諸多兒子當中,選擇了年長的第四子劉恒繼承大統,這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漢文帝。他繼位后廢除了連坐的法律,本人犯法只能誅殺本人,對于其他的一些家族成員一律不追究。另外廢除了比較殘忍的刑罰,比如說肉刑,宮刑等。開啟了文景之治的前端!
第四位:漢景帝劉啟
漢文帝劉恒死后,他的嫡長子劉啟繼位,這也就是漢朝歷史上的第四位皇帝漢景帝劉啟。他在位期間爆發了七國之亂,很快叛亂被平定。從此開始推行推恩令,漢武帝劉徹時期發展到了巔峰。他繼承和發展了父親劉恒的事業,與漢文帝劉恒一起被稱為“文景之治”!
第五位:漢武帝劉徹
前面說到了文景之治,都在為漢武帝劉徹時期的漢武盛世打基礎。劉徹繼位后,在政治上進一步施行推恩令,加強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經濟上由官府壟斷鹽,鐵,酒的經營,并壓制富商大賈的勢力;文化方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并且設立太學;對外方面漢武帝劉徹施行擴張政策,除了連年和匈奴作戰之外,還鑿空西域,開辟絲綢之路。另外年號也是從漢武帝劉徹時期開始確立,不過由于常年對外作戰窮兵黷武,晚年造就“巫蠱之禍”,數萬人牽連被殺!
第六位:漢昭帝劉弗陵
前面說到了由于巫蠱之禍的影響,導致前太子劉據等數人被殺害。其中數萬家屬牽連遭到了迫害,漢武帝后面雖然意識到了錯誤,但已經為時晚矣。于是立自己的小兒子劉弗陵為太子,死之前賜死劉弗陵的母親趙婕妤,避免后宮專權的悲劇發生。他沿襲漢武帝劉徹后期政策,休養生息,加強北部邊防。政治方面進一步改革制度,減輕賦稅,有效的扭轉了西漢王朝的頹勢,開啟了“昭宣中興”的好局面。
第七位:漢宣帝劉洵
由于漢武帝次子劉弗陵英年早逝,沒有子嗣。首先大將軍霍光擁戴了遠在邊疆的劉賀繼位,沒想到這家伙處處和霍光作對,無奈之下百日不到便把他給廢了。轉而擁護流落民間的皇孫劉病已繼位,從小牢里長大的他本來就不平凡。這些經歷促使他在不斷成長,剛開始還得看霍光臉色。等到霍光病死,他借機會一舉鏟除了霍氏集團。開始了幾十年的親政生涯,名字由劉病已改為劉洵。經濟方面他勵精圖治,減輕農民負擔,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對外方面聯合烏孫大破匈奴,神爵二年徹底平定西域,并且成立了西域都護府,正式將西域化為漢朝版圖。由于對外對內政績卓著,因此被稱“文治超越漢文帝,武功直逼漢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