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歷代史學家都會把殺伐果斷、洞察人心、政治手段高明的帝王稱為“英察之主”,而歷史的發展證明,很多英察之主的“神預言”最后在亡國之君身上都應驗了。而他們制定的“鐵規矩(也叫祖訓)”,也被后世子孫遺忘、廢棄,于是國亂民貧烽煙四起。今天咱們就來看看那些神預言是怎么應驗的,再看看亡國之君忘記了哪些祖訓。
大圖模式首先我們來說一說漢高祖劉邦,他曾經與部下殺白馬盟誓:“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這就是有名的“白馬之盟”,但是他老婆呂雉首先破壞了這條規矩,在老滑頭陳平的攛掇下,分封諸呂為王,幾乎殺光了劉邦子孫,劉家天下差點變成呂氏江山。而這時候還多虧了那個鼓動諸呂為王的陳老滑頭,又聯合周勃干掉了諸呂,要不然大漢也二世而亡了。
大圖模式大圖模式只可惜到了桓帝靈帝的時候,都是外戚專權領兵,什么竇武、何進這些草包紛紛靠著裙帶關系上位,并且跟宦官們斗得你死我活卻不管皇帝死活,于是皇帝成了提線木偶,大漢亡了。
宋太祖趙匡胤曾經說過“南人不可以為相”,這倒不是有什么地域歧視,因為在宋代,國富而兵不強,四周群敵環伺,還要狐疑武將擁兵自重,這時候需要一個鐵腕宰相來幫助主持朝政,而南方人由于生在江南水鄉,富足的生活讓他們比較喜歡安逸,在太平盛世做宰相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肯定是一把好手,但是在不安穩的周邊環境下,茍且偷安最后只能自取滅亡。
大圖模式趙匡胤說“南人不可以為相”是處于特定的歷史時期,并不是說南方人做不了宰相,筆者也沒有貶低南方人的意思,只是在宋朝的時候,南方人是比較柔弱的,而到了近代,南方人強勢雄起,很多偉人都出自南方,可謂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但是在宋朝,還真是南人宰相沒干好。
大圖模式到了明朝,太祖朱元璋說:“吾見史傳所書,漢唐末世皆為宦官敗蠹,不可拯救,未嘗不為之惋嘆。”于是明確規定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銜,不得穿戴外臣衣服、帽子,官階不得超過四品,政府各部門不得與宦官公文往來。就這樣朱元璋還是不放心,又特地在一塊鐵牌上刻“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這十幾個大字,立在皇宮險要之處。
但是朱元璋在世的時候說一不二,到了他兒子明成祖朱棣那里,朱元璋的鐵牌就變成了廢紙,開始重用太監,到了朱祁鎮那里,大太監王振已經可以一手遮天了,這才有了土木堡之變、英宗復辟、于謙被殺,因為那個鐵牌子已經被太監王振敲碎了,而冤殺于謙,里面也有太監曹吉祥的“功勞”。
大圖模式要不是明世宗朱厚熜(嘉靖)狠狠地敲打了太監一下子,說不定大明朝就熬不到崇禎年間了。說到崇禎皇帝朱由檢,人們以為他跟哥哥天啟皇帝朱由校不一樣,朱由校只信任太監魏忠賢,而朱由檢只信任自己。
但是翻開史書看一看就會知道,朱由檢不相信文官也不相信武將,最相信的人就是自己,除了自己之外最相信太監,而且也恢復了“太監監軍主政”的天啟舊制,司禮監秉筆太監掌印太監這倆職位也一直保留。史書記載:“崇禎四年九月,遣王應朝等監視關、寧,又遣王坤宣府,劉文忠大同,劉允中山西,監視軍馬。”監軍太監又開始瞎指揮了。
大圖模式要是沒有高起潛、呂直、陳大金、閻思印、謝文舉、孫茂霖捆住了曹文詔、左良玉、張應昌的手腳,李自成可能早就被滅了。而且“諸監多侵克軍資,臨敵輒擁精兵先遁,諸將亦恥為之下,緣是皆無功。” 崇禎都快亡國了,還不忘派太監李國輔、許進忠去駐守紫荊關倒馬關等戰略要地。
大圖模式細看一下,崇禎一朝重用的太監居然比他哥哥天啟皇帝朱由檢還多,扯著公鴨嗓的太監指手畫腳,武將們要有勁頭打仗才怪呢,而且軍餉都被太監們貪污了(幾乎所有的太監都貪財,這可能是某種功能喪失之后的并發癥),士兵們也紛紛撂挑子不干,甚至還把調轉槍口打起了老東家崇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