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李鴻章、慈禧、載灃、袁世凱,是晚清舞臺上的幾個重要人物,他們影響了晚清的歷史走向,他們曾都想過拯救大清,但是他們都救不了大清,而唯一能救大清的人,在1908年死了。
一、曾國藩
曾國藩是晚清中興名臣。晚清時期,由于內部腐朽落后,再加上賦稅沉重等,引發了太平天國起義。太平天國起義之初,太平軍就以摧枯拉朽之勢,接連擊敗了清軍,占據了江南大部分地區。
西方列強只是想從清朝手中掠奪更多的利潤,暫時沒有取代清廷的打算,而太平天國從起義之初,目的就很明確,就是要推翻清朝統治,這讓太平天國取代西方列強,成了清廷的頭號對手。
清朝剛進入關內時,八旗軍戰斗力十分強悍,有女真不過萬,過萬不可敵的說法,但是進入關內后,在安逸享樂的生活中他們逐漸墮落了,戰斗力大打折扣,不但打不過西方列強,還打不過太平軍。清廷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開始重用漢人武裝,借助他們來對抗太平軍,曾國藩為了對抗太平軍,組建了實力強悍的湘軍,并最終率領湘軍滅掉了太平天國,保住了滿清江山。
曾國藩雖然還為了拯救大清,極力推動洋務運動,但是他所做的這一切,只是起到了延緩大清死亡的過程,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大清。
二、李鴻章
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學生,曾國藩在率領湘軍對抗太平軍時,他組建了淮軍,并協助湘軍滅掉了太平天國。李鴻章還是晚清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為了拯救大清,組建了北洋水師,還開辦了很多現代化的企業等。李鴻章所作的一切,雖然增強了大清的國力,促進了大清的發展,但是中日甲午戰爭的慘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的結局,說明李鴻章還沒有真正地改變大清。
李鴻章雖然為挽救大清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大清的危局卻在不斷加深,李鴻章還被迫和西方列強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這讓李鴻章自嘲地說,他只是大清的“裱糊匠”,并不是大清的拯救者。
三、慈禧
慈禧是大清的掌舵人,她為了大清,也做出了不少努力,例如她支持李鴻章等人推行洋務運動等,以及在晚年的時候,實行新政等,但本質上來說,慈禧所做的一切,是為了自身的統治。光緒皇帝實現戊戌變法期間,由于損害了慈禧的利益,她毫不留情地發動政變,軟禁了光緒帝。
不久后,慈禧又得知西方列強準備出面干涉,讓她還政于光緒,這又讓慈禧歇斯底里,她不顧國家的利益,貿然對美英法等11國宣戰,引發了庚子之難。隨后,慈禧又為了保全自身的統治,說出了“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和西方列強簽訂了《辛丑條約》,加重了民族災難。
四、載灃
慈禧去世后,溥儀當了皇帝,載灃當了攝政王,權力落在了載灃之手。載灃想拯救大清,他剛執掌大權時,就解除了袁世凱的官職,準備大干一場,但是他的能力、手腕等,都是比較弱的。辛亥革命爆發之后,載灃指揮不動新軍,最終只能請袁世凱出山,而他回家抱孩子去了。
五、袁世凱
清廷為了保護自身的統治,組建了新軍,但是袁世凱執掌的新軍,并沒有成為清廷統治的維護者,反而成了清廷的掘墓人。辛亥革命爆發后,袁世凱為了自身的利益,通過威逼利誘,逼迫溥儀頒布了退位詔書,而袁世凱成了此事的最大受益者,他竊取革命果實,做了民國大總統。
六、光緒
曾國藩、李鴻章、慈禧、載灃、袁世凱5人,救不了大清,真正能拯救大清的人,就是滿清的倒數第二任皇帝光緒帝。雖然光緒帝只是慈禧的傀儡,但他不是個無能的人,相反光緒帝還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在甲午中日戰爭后,他為了拯救大清,支持康有為等人推行了戊戌變法。
光緒的戊戌變法,可以讓大清從封建帝制,過渡到英國和日本所施行的君主立憲制,能讓大清發生脫胎換骨的轉變。光緒帝的改革,獲得了西方列強的支持。同時,清朝內部的一些開明的重臣,如李鴻章、張之洞等人,也是支持光緒帝的,所以光緒帝很有可能讓大清成為第二個日本,但可惜,他的變法損害了慈禧的核心利益,最終被慈禧發動政變,將光緒軟禁了起來。
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在慈禧去世的前一天,突然暴崩,享年38歲,大清失去了它唯一的拯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