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天領域,中國只能算后起之秀,在大型運載火箭、深空探測、空間站、登月、火星探測領域與美國還有很大差距。盡管這些年我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極大的成就,但更要注意的是,美國已經初步完成了航天商業化,Space-X公司甚至已經能進行載人航天,這意味著美國航天業自“阿波羅”計劃結束后再次進入發展快車道,“星鏈”計劃將成為與“阿波羅”登月并列的偉大航天事業。
不過,我國也在快速追趕,在結合自身發展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地開展航天事業。今年上半年,我國完成了北斗系統組網工作,在今年下半年還有一個大動作,將大大縮短與美國的差距,那就是將開始探測火星。
探測火星并不容易。上世紀60年代,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火星探測器,但尚未進入軌道就失敗了,此后連續進行了2次試驗均歸于失敗,直到1971年才獲得成功。第一顆真正進入火星近地軌道的是美國在1964年發射的“水手4號”火星探測器,在距火星地面1萬米高度上拍攝到第一張火星表面照片。此后,美國扛起探測火星大旗,先后發射了“勘探者”號、“機遇”號、“勇氣”號、“鳳凰”號、“好奇”號等一系列探測器,在世界范圍內處于最先進水平。據悉,美國Space-X公司已經制定了載人登陸火星計劃,預計在10年內完成。
目前,我國對火星的探測尚處于空白,在今年4月24日第五個“中國航天日”才首次正式對外公布火星探測任務計劃和標識,被命名為“天問一號”?!疤靻枴比∽郧L篇詩《天問》,代表著中國不屈不撓的航天意志和進取精神,既有氣勢又意義深遠。據悉,此次探測火星計劃將同時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一次性完成普通探測器至少三次才能完成的任務,雄心之壯完全當得起“天問”二字。
2020年是多災多難的一年,但對于火星探測來說卻是難得的好時機。地球與火星都有各自的運行軌道,轉移軌道長達5億公里,只有等地球與火星最接近時才是最佳登陸時間。地球和火星每隔26個月接近一次,這段時間被稱為發射窗口期,一旦錯過就要再等26個月。事實上,“天問一號”計劃在2016年1月就立項通過,計劃在今年7-8月份進行,預計到2021年完成登陸。
據悉,此次登陸火星有五大任務,分別是研究火星地貌和地質結構特征、研究火星表面土壤特征與水冰分布、研究火星表面物質組成、研究火星大氣電離層及表面氣候與環境特征、研究火星物理場與內部結構和磁場特性,意義重大不亞于北斗系統組網成功?!疤靻栆惶枴蹦茼樌尚袉??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