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國君,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總之除了當皇帝之外,他樣樣精通,他所寫的詞,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后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后世詞壇影響深遠。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今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被譽為李煜的代表作,詞中吟詠感嘆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訴說自己的悲劇命運和人生的愁恨,追懷往事,懷念故國,表達了亡國之痛,但其實李煜最為滿意的作品并不是這首,而是另一首《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這首詞作于975年(開寶八年),那時宋朝滅南唐,李煜亡家敗國,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趙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為“違命侯”,因傾瀉失國之痛和去國之思,李煜便做了這首《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選取典型的景物為感情的抒發(fā)渲染鋪墊,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發(fā)真摯的感情,還運用了聲韻的變化,做到聲情合一,鏗鏘有力,富有韻律美,也恰當?shù)乇憩F(xiàn)了詞人悲痛沉郁的感情,沉郁哀婉,感人至深。也正是因此,李煜自己最為滿意的這首《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便被后世奉為最孤獨的一首宋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