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山的朋友,前天發信息,自測兩道杠,陽了,求助。自述咽不適,頭疼,頸椎酸痛。
我:有汗無汗?
他:無汗。
我:吃飯和運動時也不會出微汗嗎?身上冷不冷?大便干不干,幾天一次?
他:昨晚打太極拳有汗出。不冷,大便正常。
有汗用桂枝湯,處方:桂枝15,白芍15,葛根20,生甘草15,紫蘇葉15,桔梗15,浙貝10,陳皮15。二劑合成一劑,加生姜三十克,棗十顆切開。一劑分兩頓溫服,第一劑喝完啜粥覆衣發汗,第二頓不用發汗。
次日早上反饋,喝了第一頓未發出汗,身發冷,半夜又發熱,早上起來頭疼、咽痛、周身痛,半夜時喝水有微汗出。我讓他把第二頓喝了看反應,如果喝完還是發冷、無汗就換方,并讓他測體溫。回復說38.9度。
第二頓喝完后反饋無汗、身冷,于是處以麻黃湯:麻黃10,桂枝8,苦杏仁10,生甘草10,石膏15,柴胡15。二劑合成一劑,分兩頓溫服,第一頓喝完不須喝粥,覆衣取汗即可。
麻黃湯喝完發汗解表,反饋體表已無惡寒表證,但是口干、頭疼厲害,體溫39度。乃處以白虎湯:石膏30,柴胡30,知母20,黃芩15,大米一把,一起煮,米熟湯成,喝米湯,連續喝完,盡其飲。
晚上九點多回訪問情況,沒有回復,次日早上回復,說昨晚服藥后即睡了,今早燒已退,頭疼基本消除。囑之勿重復受涼,多喝溫開水,多休息。
本案,依據黃元御《傷寒懸解》指導思想,惡寒、無汗等屬于表證未解,先解表,有汗桂枝、無汗麻黃,解表后還有其他癥狀的,辯證施治即可。此為解表后大熱未除,邪已入胃腑而未至極,加之發汗耗津之口渴,乃處以白虎湯加柴胡、黃芩清熱,一劑退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