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麻黃各半湯原載于張仲景的《傷寒論》,義名麻桂各半湯。
方劑組成:桂枝5克,麻黃5克,芍藥、生姜、炙甘草、杏仁各3克,大棗4枚。
以上各味,用水先煮麻黃,去上沫,再入諸藥,煮取約300毫升,分3次口服。本方具有和營衛、祛癢、解表的功能,主要調和營衛,驅邪外出。
本方為桂枝湯和麻黃湯兩方的合劑,劑量較輕,為一一首偶方輕劑。方用桂枝湯調和營衛,為發汗之施;麻黃湯疏達皮毛,為無汗之用。而白芍、甘草、大棗之酸收什緩,配生姜、麻黃、桂枝之辛甘發散,有剛柔并濟、從容不迫之妙,所以服后能收到小汗邪解的效果,而無過汗傷正的弊端.取桂枝湯、麻黃湯各三分之一合之,即治二方的合并證而病情較輕者。
張仲景對本方證的論述為:“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末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說明桂枝麻黃各半湯所治之證系邪微表郁,為太陽病。譬如,患者身熱,頭痛,無汗,為麻黃湯癥;脈浮緩,惡風,為桂枝湯癥。病延時日已久,表邪已微,不宜單用麻黃湯峻發其汗,此時單用一方均不適合,而用桂麻各半湯,卻能雙方面照顧,符得其所。
現代中醫臨床對
桂枝的功效與作用的研究,應用桂枝麻黃各半湯,以太陽病之發熱惡寒見身癢者為辨證要點,多治太陽病,風寒郁于肌表,不得外達,證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一日二三度發,而赤,身癢而無汗等,也用于蕁麻疹之無汗者。
文:美樂樂/
營養健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