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病過程中,扶正是保持病人的能量充足,這是一個前提。在保持病人津血充足的前提下時再祛邪。
比如太陽中風桂枝湯證,病人津液不足,桂枝湯里有生姜大棗炙甘草來健脾胃,促進人體氣血的生化,然后用桂枝一味藥向外來攻,服藥后還要和熱稀粥一碗來補充能量。如果沒有生姜甘草大棗健脾胃補津液,這個中風證就不容易好。
如果病人身體虛弱,病邪進入半表半里區域,本質原因是胃弱了,除了生姜大棗甘草健脾胃補津液,還加了人參。人參可以亢奮陰,把氣血調集到腸胃里幫助消化吸收,有的醫家說小柴胡湯的優勢就在于人參。小柴胡湯有姜草棗參四味藥來扶正,然后柴胡疏通半表半里,黃芩清半表半里的熱,半夏降逆,四味藥扶正三味藥來攻。
如果病人能量津血不足進入了陰證,就需要干姜附子補能量,干姜溫里促進身體器官功能的恢復,附子像高壓電,恢復身體機能。
如果病人得了大病,身體非常衰弱,“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病人氣血虛衰,能量為陰,如果有淤堵需要攻,這時要保證病人的脾胃正常運化,否則損傷了胃氣,能量無法補充,病人就無法改善身體運行情況,導致沒有效果,甚至身體變得更差,具體表現就是病人沒有胃口了,不想吃飯,心率降低少于正常范圍,病人脈更虛弱更細了,身體的能量變差了,這就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如果病人服藥后脈變得充實了,從陰脈、心率低變成陽脈、心率正常了,臉上氣色好了,聲音中氣充足了,胃口變好了,睡眠更香了,人也更有精神了,就是好的表現。雖然有腹瀉、頭暈、汗出等排病反應,只要有以上這些好的變化,就可以放心,身體健康在向好的方向轉變。
疑難大病、慢性病的治療一定要注意祛邪的前提是扶正,保護胃氣,保護人體的氣血,這樣就有了恢復健康的基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