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名言:
飲食有節,脾土不泄。調息寡言,肺金自全。動靜以敬,心火自定。寵辱不驚,肝木以寧。恬然無欲,腎水自足。 ——〔清〕佚名:《養生秘旨》 解析:飲食有節制,脾氣不會虧虛。調理呼吸,寡言少語,肺氣就得以保全。無論是動是敬,都保持謹慎,心氣保持安定。面對寵愛屈辱,不會驚動,肝氣保持平靜。恬淡無欲無求,腎氣自會保持充足。
中醫認為,五臟對應五行,五行不是指五種具體的物質,而是五種不同的氣。土性平,為中氣;金性涼,為降氣;火性熱,為浮氣;木性溫,為升氣;水性寒,為沉氣。
養生的重點,是養五臟之氣。五臟養生的方法各有不同?!饵S帝內經》說,飲食勞倦則傷脾,所以養脾首先要做到飲食有節,飲食不節會傷脾,飲食不節包括饑飽失常、飲食不潔和飲食偏嗜等3個方面,只要做到飲食有節,脾氣就健旺。土為四象之母,金無土不化生,火無土不潛藏,木無土不直立,水無土不停蓄,因此,養五臟,先要養脾,要養脾,先要節飲食。
肺不僅主呼吸之氣,還主一身之氣。調息是透過有規律地吸氣、呼氣,以及有意識地屏息,使內臟得到適當的刺激和按摩,進而暢通及喚醒潛藏在體內的能量,使之得以保存、調理和提升,從而達到補養生命之氣。我們常說話多耗氣,就是消耗肺氣,說話過多,會傷及肺氣與肺陰。清代陳修園說過,“肺如鐘,撞則鳴,風寒入,外撞鳴,虛勞損,內撞鳴?!闭{息不當和說話過多都會導致肺的呼吸功能受到阻礙。合理調息、寡言少語是保護肺腑健康的重要方法。
動則生陽,靜則生陰。過靜就會陰氣重,體內生寒,血脈運行遲緩,就會有瘀血形成。過動就會陽氣中,體內生熱,血脈運行加速,就會有傷血、出血的風險。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擾亂心神,中醫認為,血者,神氣也。心主血脈,心藏神。因此,凡是血脈受到損失,一定會傷及心。養心,就要動靜適度,過猶不及。
人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情中,怒是最不可預料,如同地震火山爆發一樣。發怒之后,也最難控制,因此發怒對人的損害也最大,所以來知德《治怒》詩寫道:“人之七情,惟怒難制?!比嗽谑裁磿r候最容易發怒,其實就是面對寵辱時,往往有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想法。于是乎,過激的情緒一下子爆發。怒傷肝,肝主藏血,發怒隨著怒氣的上升,血液也往上沖,會導致吐血、咯血,甚至腦出血。所以養肝要做到寵辱不驚,一切就會如行云流水。步翼鵬《養壽詩歌》則寫道:“暴怒一發,如火斯熾;若不禁之,助我狂勢。掉轉念頭,思量別事;須臾氣平,云收雨霽?!?br> 中醫認為,恬惔虛無,真氣從之。做人能夠清心寡欲,腎氣不會外泄,腎精充沛。從養腎來說,不是要禁欲,而是適當控制自己的性欲,不可多,也不可少,做到細水長流,千萬不能竭澤而漁、焚林而捕。我國唐代養生大家孫思邈說:“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歲二十四泄,皆得二百歲?!币簿褪峭有詯鄣念l率,一月兩次,一年二十四次,就能活到二百歲。這樣有規律的性愛,就是節欲,不是縱欲,但不提倡禁欲、絕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