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2月15日訊(全媒體記者 唐江澎 通訊員 夏愛民 周巧 羅婷)下個星期開始,長沙中小學將陸續開學。
狂補作業、提到上學就不開心、起不來床……寒假進入倒計時,你的孩子是不是正處于這樣的狀態?
事實上,記者從省會多家醫院了解到,寒假結束前的中小學生“就診小高峰”如往年一樣如期而至,前往就診的孩子集中在視力、肥胖、心理等問題。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調整好自己的狀態,盡可能縮短剛剛開學的不適應期?昨日,記者特別請相關專家為家長們支招。
狀況一:視力下降,看不清黑板
支招:端正坐姿,嚴控電子產品使用時間
個案
昨日,8歲半的小凌(文中小朋友均為化名)在媽媽的陪同下來到長沙愛爾眼科醫院看診。原來,近段時間以來,小凌媽媽發現孩子看電視時總是瞇著眼,還不時用手揉眼睛。經檢查,小凌的雙眼分別有50度和75度的近視,并伴有輕微散光。原來,小凌這半年來迷上了手機游戲,做完作業常常拿大人的手機玩,到了寒假更是抱著手機不肯撒手。
支招
“每逢新學期開學,就會有孩子說看不清黑板了。”長沙愛爾眼科醫院視光中心主任黃丹介紹,每年寒暑假的最后一個星期和新學期開學的前兩個星期,都是中小學生眼科看診的高峰期。
黃丹表示,假期用眼過度是導致孩子在視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新學期開始,家長要關注孩子的視力狀況。如果了解到孩子看不清黑板,應及時到專業眼科機構進行檢查。進入新學期,學習時間比假期明顯延長,要督促孩子端正坐姿。正確的讀寫姿勢是做到“三個一”:身體距離書桌一拳,食指距離筆尖一寸(3.3厘米),眼睛距離書桌一尺(33厘米)。同時還應避免孩子以趴著、蹲著等不舒服的姿勢看書寫字。
孩子一定要用到電子產品的時候,應盡量選擇電視或電腦,而不是手機和iPad。近視最好的預防,就是增加戶外活動,建議兒童青少年每天白天的戶外活動不少于兩個小時。同時,要為孩子營造舒適的用眼環境,讓孩子保證充足而規律的睡眠。
狀況2:在學校吃不下飯,回家找零食
支招:斷掉零食飲料,給孩子的胃留出空間
個案
秦女士最近有些著急,她剛上一年級的女兒霜霜最近一到飯點就磨磨蹭蹭,注意力也不集中,一碗飯半天吃不完。原來,霜霜這個寒假隨父母回老家看爺爺奶奶,整個假期都是隨著大人走親戚、參加聚會等,經常很晚回家,吃東西時也沒人管她,零食飲料更是不限量。秦女士很擔心,女兒上學后也會在學校不吃飯,回家找零食。
支招
“節假日期間,由于大人們作息規律打亂,飲食沒有節制,孩子也隨著父母的生活節奏開始沒有規律。”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心血管一科主任李志教授表示,平日里,大多數家長對孩子的飲食習慣是管理得不錯的,但一到假期,尤其是春節,不少孩子一日三餐的作息時間完全被打亂,這樣很容易造成孩子消化不良、腹瀉或者便秘等消化道反應。出現這種狀況是由于孩子零食、飲料吃多了,體內的血糖升高,孩子不再產生饑餓感,自然吃不進正餐。
現在很多孩子中午都在學校吃,還有不少孩子寄宿,吃住都在學校。如果不及時糾正常這種情況,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對此,李志建議,家長要注意調整孩子的飲食習慣,如果真是因零食吃得過多導致不吃飯,不要過于心疼孩子,讓孩子餓一兩頓,同時不給零食和飲料,就可以調整過來。舍不得餓孩子的家長,可以熬點山楂小米稀粥或水果湯調節一兩天。同時父母也要建立對孩子的管理,節假日也要和平日一樣,做到起居正常,飲食有節。
狀況3:不想上學,一上課就犯困
支招:孩子出現厭學情況時,不要一味橫加指責
個案
臨近開學,剛上初一的小依開始狀況頻頻,先是失眠,晚上睡不著,早上起不來,還不時感到頭暈、惡心,飯也吃不下,并明確表示不想去上學。小依的媽媽以為她是身體出了什么問題,帶小依到醫院檢查,可并沒查出什么問題。昨日,小依媽媽接受醫生的建議,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
支招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兒少心理科主任馬靜副主任醫師給小依看診后解釋,小依的情況是因為擔心即將開學無法適應,產生了焦慮情緒,導致一些非器質性的病態表現,屬于焦慮癥。
馬靜表示,臨近開學,會有一部分學生無法從假期“放松”的狀態轉換到上學的“緊張”狀態,嚴重的會因無法適應而產生嚴重的情緒問題,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開學恐懼癥”。
“開學恐懼癥”多表現為失眠、非睡眠時間嗜睡,以及一些查無原因的頭暈、惡心、腹痛、疲倦、食欲不振等癥狀。比較而言,心理素質低且適應能力較差的學生、在學校經常受到老師批評的學生、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對新環境不能很快適應的學生,以及一些過于追求完美學業的優秀生等五類學生屬于易發群。
該科心理治療師楊醉文提醒,新學期開始的前后一兩個星期,家長不要給孩子太多學業上的壓力,要引導孩子從感興趣的科目或愛好入手,幫助孩子循序漸進地進入學習狀態,調整作息習慣。或可利用周末,邀請孩子的同班同學參加家庭聚會或戶外活動,增進孩子與同學之間的感情,幫助孩子盡早適應學校生活。
馬靜表示,穩定的情緒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上的變化。需要提醒的是,家長要尊重、理解孩子的負面情緒,不要在孩子出現厭學情況時橫加指責。因為不被接納的負性情緒累積后,很可能會轉換成軀體癥狀、情緒障礙。在孩子出現情緒問題之后,家長要及時安撫、穩定孩子的情緒,比如可以說“我知道你現在心里很不好受,但爸爸媽媽會陪在你身邊,你有需要就告訴我們”。
最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家長應多督促孩子勞逸結合、張弛有度,保持良好的生活、學習狀態,以防無法適應突然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