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掌上長沙
2019-03-23 17:40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3月23日訊(全媒體記者 彭放 通訊員 王陽洋)氣溫滿30℃立減15℃,最近長沙的天氣比“雙十一”還優惠,過山車般的天氣讓感冒患者明顯增多。68歲的張爹爹因自行混合服用兩種感冒藥,造成肝損傷入院。
張爹爹感冒后,醫生給他開了氨麻美敏片,吃了幾天效果不明顯,他又在家里找出一盒以前吃剩的感冒靈顆粒,自認為中成藥和西藥“合璧”可能好得快。兩種藥同時服用幾天后,老人全身皮膚都變黃了,趕緊來到長沙市第三醫院求診。
肝功能檢查顯示,張爹爹總膽紅素和轉氨酶明顯升高,醫生詢問病史后分析為藥物性肝損傷。幸虧發現及時,馬上停用了可疑引起肝損傷的藥物,進行護肝治療,老人的肝功能逐漸恢復正常。
“這些都是常用的感冒藥,為什么會吃出肝損傷?”張爹爹覺得不可思議。長沙市第三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劉麗華解釋,張爹爹服用的兩種感冒藥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對乙酰氨基酚也稱為撲熱息痛,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解熱鎮痛藥。該藥大部分在肝臟代謝,超劑量服用可導致急性肝損傷,甚至是肝壞死。
目前約80%的感冒藥(包括西藥和中藥復方制劑)都含有對乙酰氨基酚,如成人常用的泰諾、氨麻美敏、強力銀翹片、白加黑、感冒靈顆粒,兒童常用的泰諾、小兒氨酚烷胺顆粒、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等。如果這些感冒藥混在一起吃,或者自行增加劑量服用后果可能很嚴重。對于藥物性肝損傷,首要治療措施是立即停用可疑的肝損傷藥物,約95%患者可自行改善甚至痊愈。
目前已證實超過1100種西藥可引起藥物性肝損傷,包括抗菌藥物、抗結核藥物、降糖藥、避孕藥等。一些中草藥也能導致藥物性肝損傷,如何首烏、雷公藤、土三七等。
“肝臟是人體解毒的‘總部’,應該提高保護肝臟的意識,做到生活有規律,避免暴飲暴食,少飲酒,多鍛煉,特別要避免濫用藥物。”劉麗華提醒,即使是吃常用感冒藥也一定要仔細閱讀說明書,不要亂吃、混吃感冒藥。一般來說,成人攝入對乙酰氨基酚一次不應超過500毫克,兩次用藥間隔時間不宜低于6小時,每日攝入最大量不應超過2000毫克。有肝硬化、脂肪肝、肝炎、膽管結石和膽囊結石以及營養不良患者應慎用對乙酰氨基酚類藥物。吃感冒藥兩三天療效不好,要及時就醫,告訴醫生之前吃了什么藥,避免醫生重復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