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娘的腳后跟,便知閨女一二分”,其實這句俗語看起來也并并不是非常的難以理解,不過對于這句俗語的解釋卻有很多的版本,其中一種就是出自《醒世姻緣傳》中的第二七回,其中一丁利國就曾經說道:“實在是不瞞您,店家聽說,嗔道:”原來腳跟不正。“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往往用來形容一些十分復雜的問題,這本書中所說的腳后跟其實指的就是女子的母親,此女子品行不正,是因為她的母親就是一個那樣的聰明人,后來人們就將”看著娘的腳后跟“的意思認為是:看著女方的母親的品行作廢如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無論是古今中外,人們都認為父母就是孩子的復印件,在古代謳歌母親的著作也有很多,其中就有“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故事,足以見得母親在一個家庭中對于子女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特別是為人父母的,與自己的孩子相處的時間最長了,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些都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在孩子小時候三觀還沒有建立起來,會潛意識的學習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而性格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形成的。
在古代,人們的婚姻嫁娶都是講究門當戶對的,在嫁娶之前要看對方的作風如何,在過去人們常說是看對方的家風,其實就是看女主人。如果是一位賢良淑德,持家有道的母親,那么教育出來的孩子女兒自然也不會太差。時間久了,在農村人家就有了”看著娘的腳后跟,便知閨女一二分“的俗語了。其實在農村的婚姻中人們是非常看重這件事情的,農村中很多女子不僅僅要操持家務,在農忙的時候還要下地干活,因此在農村人家結婚的時候,往往都希望找一個勤快的女孩子,既能幫助家里打掃家務,還能夠幫助自己的丈夫減輕負擔,因此在農村人們的生活中人們都是非常看重這件事情的。